汽车渴望分房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胡泳)

汽车渴望分房0

深夜,某居民小区内停放的一辆汽车忽然防盗器警铃大作,引来楼上几个窗户伸出脑袋,大骂扰了他们清梦的汽车。由于现在的车主们面对盗车贼普遍提高了警惕性,不仅买车后必装防盗器,而且还非十分灵验的不用,使得他们的汽车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大叫不止”。据称,防盗器扰民已成城市新的环境公害。

挨骂的车主们也是满腹苦水:不把车停在自家楼下又往哪停呢?在大城市,个人自有车库比例,高者不过20%,低者不到10%。夜晚,私车多停在住宅附近空地上,饱受风吹雨淋而且还有被盗的可能。“买了车,没处搁”似乎成了刚刚做起“汽车梦”的人吃不香、睡不宁的一块心病。

今年初,北京机动车突破100万辆,按每个标准停车位25-30平方米算,北京需数千万平方米的停车场地,而按机动车的出行规律,每辆汽车至少要有两个车位,这意味着停车场地还要翻番。而现实情况是,北京专业停车场391处,共74万平方米,仅有2万多个车位。

其他大城市也好不到哪里。广州市区内现有停车场518处,除去157个单位内部停车场,车位数不到18000个,仅占进入市区机动车辆总数的3.5%左右。在广州,有人因为找不到停车位,不得已靠不停地转圈来等候办事人员。

全国现有机动车1100万辆,预计到2010年,将达到5000万辆,这将进一步加剧停车难的问题。建设部城建司司长林家宁对停车难现象不被重视感到痛心,“从某种意义上说,停车难已不亚于行车难。”

解决办法当然是兴建更多的停车场。但这将进一步削减本已变小的行人和自行车的活动空间。中国城市的道路总面积是13亿平方米,人均6.6平方米。在北京,包括人行道、厂区道路在内的全北京道路面积不到3000万平方米,人均只有5平方米。我们总不能连路都不走吧?

为此,在大城市修建立体停车库的呼声日高。立体停车库是用轻质钢结构制成,用计算机来控制高速输送提升机、横向移放机和回转机等设备,司机只要将车开入托盘,电脑就会自动把汽车送到空位,取车也很方便。它占地少,容量大,可最大限度地利用城市土地与建设空间。一个占地56平方米,高30-38米的塔式停车场,可停放30-40辆小汽车,其土地利用率约为普通自走式停车场的15-20倍。不少专家学者都指出,这种停车场是大城市市区停车场的发展方向。

停车位投资有如投资房地产,台湾地区、日本等已形成兴建停车库比兴建大厦的投资回报率高出数倍的现象,投资者无不以购买停车位来置产。那么为什么国内没有形成停车场的开发市场呢?

除价格等障碍外,最主要的是政府管理部门的障碍。目前与停车库管理相关的政府机构近20个,兴建立体停车库需要各方配合;对违章停车处罚过轻、非法占道视若无睹,也对停车库市场造成冲击。更关键的是提高认识。80年代日本一位专家面对停车难曾说:“现代化社会就是以停车场为中心的社会。”在汽车时代降临我们这个自行车王国之际,我们是否意识到停车场在汽车化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呢?

“九五”计划中,有关停车设施的建设第一次写入了国家的长期计划。这是一个可喜的开始。 汽车停车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