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东西方艺术的相遇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罗齐欣)
1996年10月16日至11月6日,高3.5米的法国现代雕塑作品——镀金瓶展示在北京故宫太和门前,给故宫增添了某种华丽而神秘的气质。这件现代雕塑作品由法国艺术家韦诺培于1985年为设立于凡尔塞附近的Jouy-en-Josas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设计制作。制作完成后按计划将开始它的寰球旅行,旅行本身也是创作的一部分。这次在北京的展出由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和故宫博物院联合举办。
作者韦诺培的创作常取材于日常生活中萌发的灵感。他追求朴素与客观,曾为挖掘日常生活中物体的丰富节奏感,进行过多种实验性创作。镀金瓶的灵感源自1962年,韦诺培把一个大花瓶灌满水泥,然后击碎外壳,把花瓶原始形状呈现出来;以简朴无华的线条勾划出大自然的无限的生机与更新的动力。
韦诺培以为,艺术品不应该收藏于静止的博物馆,而应该在动态的生命环境中展示其艺术魅力。按照韦诺培的设想,应与不同空间生命形态相遇,相融于各种不同文化形态,去体味不同的艺术内涵。在柏林展出时,它极具象征意义地被大型起重机吊起在波茨坦广场的半空中。北京是它寰球旅行的第二站,在故宫,它静静地坐在雄伟壮丽、金碧辉煌的太和门前,沐浴着秋日阳光,它的光芒与故宫里处处可见的金黄色交相辉映,营造出一种庄严肃穆和瑰丽动人的氛围。
在故宫展示这样的当代大型艺术雕塑,这还是第一次。这是一次有意义的探索,也是一次极富象征的东西方艺术的相遇。正如主办者所认为的:“镀金瓶以其优美、洗炼、尊贵、雅致的艺术风采,体现着西方现代人的思想情趣和对美的追求。它在庄严、瑰丽而充满着东方神奇色彩的古老皇宫中展出,使东、西之间,古、今之间,形成强烈的反差,而更显示出不同的艺术思想和风格。”
卡地亚国际集团主席裴艾麟(中图)
镀金瓶创作者韦诺培(下图) 故宫博物院艺术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