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中介:堵住暗门开明渠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林浩)

房产中介:堵住暗门开明渠0

让人上当的房产中介

秦小姐今年刚大学毕业,分配到北京一家证券公司工作。家住外地的她由于公司不能解决宿舍,只得自己想办法在人生地疏的北京租间房子。

7月中旬,当她从报上看到一家中介机构的广告,声称可以提供五棵松一带一居室,并且“价格公道”后,马上给这家中介机构拨通了电话。电话那头热情爽快的回复使秦小姐一直为房子而发愁的心情轻松了许多,双方当即约定了看房日期。

看房那天,秦小姐早早来到与中介机构事先商定的地点,由一位姓魏的经理领着去看那套“包您满意”的房子。一路上魏经理把尚未见到的房子说得天花乱坠,听得秦小姐真希望能马上搬进去。突然,魏经理话锋一转,问秦小姐能不能先付150元“看房费”,他要求先付费后看房是担心秦小姐事后会与房主直接联系,把中介公司晾在一边。

但付完钱后,当魏经理把秦小姐领到一幢破旧灰暗的居民楼时,秦小姐心里顿时凉了半截。楼前水沟里不断溢出股股污水,沿沟的一道墙根长满了厚厚的青苔,黑乎乎的楼道里堆满了破烂什物。进屋一看,墙上漆皮斑驳脱落,天花板上不时有几滴水珠落下,潮湿的地面上爬着一些叫不出名的小虫。

这次看房的结果可想而知。虽然最终秦小姐通过同学,找到了满意的住处,但她仍然对这件事耿耿于怀。毕竟,像这样一次可以称为上当受骗的经历,任谁都不会马上忘记的。

更加可恶的是,类似的房产中介不仅从租房者手中拿钱,也从房主的口袋里掏钱。

李老先生在西三环紫竹桥有一套两居室,原来是给儿子住,儿子出国后一直空着。李先生想,反正房子空着也是空着,不如租出去每月还能收个房租。可他年岁已大,没有精力自己去找合意的承租人,只好托付给一家叫“先达”的房产中介公司。没过多久,公司倒真给领来一个房客,双方都很满意,一拍即合。正在李先生高兴之余,先达公司一位经理找上门来,要他先交中介服务费600元,并一再嘱咐他此事一定不能和房客说。

过了几个月,李先生和房客熟了之后才知道,原来那位经理在介绍自己的房子时,也向房客要了600元的“辛苦费”。一来二去,中介公司就从双方手里要了1200元。李先生打趣地说:“先达’就是人还没来,要钱的手先伸到了。”

在买房、租房过程中,这样的“中介服务”每天都在上演。令房产交易双方感到愤怒的是,那些所谓的中介机构常常让他们在其中扮演“冤大头”的角色。

中介服务混乱不堪

其实,房产交易中介这一行业并不是土生土长的。北京最早活跃在这一领域的反倒是几家实力雄厚的香港房产代理商。“利达行”、“伟业”、“九鼎轩”这些人们至今耳熟的名字,确实曾以一幢幢高楼、一排排别墅向世人显示了自己在房产代理中的骄人战绩。

也许以为干房产中介是个不用多大资本投入就可以赚钱的无本生意,近两年一些空挂招牌、有名无实的中介机构纷纷宣告成立。据从房管部门了解,北京市目前各类房地产中介机构大大小小共400多家,而其中真正到主管部门登记备案过的只有80余家。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现在的房产中介会鱼龙混杂,蒙骗顾客的事情屡屡发生。

北京市房管局人士介绍,房产中介服务并不像有些人想象的那样简单。事实上,房产中介是一项严肃的商业行为,中介机构不仅应具备基本的信息网络系统,还要求具有一定的商业信用保证,国际上对这些都是有严格规定的。而现在北京的一些房产中介机构却是几个人凑成一伙,租间房子,搬张桌子,拉部电话,就可以挂靠在某企业,打起中介旗号,开张营业。更有甚者,少数中介公司实际上仅是一个个单打独斗,四处游击的个体户。处于这种状态下的中介机构往往为了追求高额利润,对房产主和消费者极尽坑骗之能事,毫无职业规范可言。难怪如今不少房产交易双方总不忘在广告上写一句“中介免谈”。

房产中介服务的混乱不仅使房产交易者望而却步,就连那些苦心经营的正规中介公司也受害匪浅。

房产中介提供的是信息服务,谁手上抓着房源,就意味着能占有市场,公司就不愁没饭吃。那些非正规的房产中介机构不可能从正常渠道获得稳定的房源。为了不至落到无米下锅的境地,这些中介机构会想方设法从别的房产中介公司那里偷点“米”,维持生计。

北京东城一家房地产交易信息事务所经过几年努力建立起一套健全的信息网,不知不觉成了众多房产中介机构的刺探重点。常有些冒牌的租房者找上门来,要求租房。但等他们看了房之后,却往往又用各种理由把介绍的房子推掉,然后自己去找到房主,许下种种优厚条件,把房源掌握在自己手里。

对这类一点不讲“游戏规则”的中介机构,事务所一直苦不堪言。但除了严加防范外,也找不到更好的办法对付这些“房耗子”。

房产中介如何发展

发达国家房地产业发展的经验表明,现代社会中房地产业的中介服务必不可少。有关人士认为,目前房地产中介服务的混乱局面短期内看只是出现一些欺骗客户的现象,从长远看势必会危及整个房地产业的健康、稳步发展,对国民经济造成不利影响。

去年全国商品房施工面积为4.86亿平方米,竣工面积为1.5亿平方米,全国商品房空置达5046万平方米。商品房的高积压率已成为影响房地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这其中固然有价格偏高、地理位置不理想、房屋设计不尽合理等诸多因素影响到房屋的租售率,但不容否认房产中介服务不够规范、不够发达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西方国家房地产业活跃的一个重要动力,是由于很多人购买商品住宅并不仅仅把它作为供自己居住的消费品,而是以其作为可供租赁的商品,第二次投入到市场中去,从而达到资本增值保值的目的。这种把房产作为再投资的手段必须建立在一个发达高效的中介服务网络上,只有通过它才能保证把房产的买方市场和卖方市场紧密结合,进而保证作为商品的房产能够在市场上得以顺利流通。

反观我国的房产市场,一方面5千多万平米商品房空无一人,另一方面又有数万亿居民储蓄困守银行。这无疑给房产中介业提供了一个宽松和理想的市场环境。北京市一次关于购房意向的调查中显示,相当一部分对商品房拥有购买力的居民不愿掏钱买房是担心“买了这么大的房,一家人住又住不了,拿去出租又怕租不出去。”显而易见,房产市场是迫切需要中介服务来推动和完善的。但是,现实的情况却是越来越多的房主和消费者对中介服务失去了起码的信任,宁愿将中介服务拒之门外。一些房产商认为中介服务不承担任何风险和责任,还要收取高额服务费,不如自己搞套推销程序,不让中介占便宜;有的消费者认为,中介机构不能给自己提供真实的信息,不值得信任。于是,本来可望大有可为的房产中介服务成了一棵被挤到市场夹缝中的小草,不可能长成茁壮的大树。

应该看到不少从事房产中介的人士对中介服务在房产市场上的地位和作用还是有充分认识的,北京通产永利公司负责人提出:“要排除中介服务中的障碍,不断完善中介业的政策法规,从服务、收费两方面着手,提高服务质量,防止欺诈行为,是当前要抓的突出问题。”

业内人士指出,只有建立健全的行业协会组织,形成行业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机制,才有可能形成统一的房地产交易中介市场。这就需要首先设立一个完善的信息网络系统,给房产市场需求方以一个比较自由的选择空间;其次要加强中介服务的透明度及公开性,供需双方直接见面,减少非正规中介服务欺骗顾客的可能性;第三要加强关于中介服务的的法制法规建设,规范市场行为,使房产中介服务寻求到法律保障。

今年北京颁布了《房地产中介管理办法》,迈开规范中介服务的第一步。北京市房地产管理局也制定了专用于房产中介的格式化合同,以期减少交易双方的纠纷。同时,“席位制”、“会员制”等新的房产中介服务方法也在探索之中。中介服务将会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租房房地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