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落的保龄球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杨艳萍)
辽宁沈阳室内水上游乐场内的保龄球馆
专家们分析保龄球风行世界经久不衰的原因,第一是简单易学,看看就会;第二是对抗性弱,更多是跟自己较劲。当然,保龄球可以满足人的破坏欲,好端端的10个瓶子非全打躺下打飞了才叫过瘾。
保龄球在中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旧上海,它的复苏也起自上海。1981年,上海锦江俱乐部开办了全国第一家保龄球馆,那还属于星级宾馆的配套设施。1985年,上海市体育馆建造了第一家专门的保龄球场;1984年,北京丽都饭店的20条球道成为北京保龄业的起点;1991年,北京市宣武区体育场内开办专门的保龄球场——胜利保龄球中心。
胜利保龄球中心刚开业时是“门前冷落车马稀”,而没过两年便热闹非凡,平均一晚上的收入达4千元以上,最火爆的时候一晚上突破万元,那里每局20元的收费标准可以说是北京打保龄的最低价位。
保龄球的确是近几年才火爆起来,1994年,上海皇宫保龄球馆在歌舞厅渐呈疲态大规模下滑的情况下闪亮登场,立刻成为消费新时尚,24条球道天天满员,每到打球高峰,换鞋处便排起大队。
保龄球市场巨大的开发潜力引起了上海保龄球场的迅速增多,两年多的时间,上海的保龄球道从100多条上升到1500条左右,全市保龄球馆逾80家。投资者在高收益的刺激下,已经不满足于24球道的标准馆,上海星城以68道居全国首位,而上海另一家正在筹建中的球馆将是上下两层共104条球道。据业内人士分析,一年内,上海保龄球道将突破2千条。
北京的发展速度也不慢,1995年,全市不过200多条球道,目前却已有500多条球道,40余家球馆。
保龄球场之所以出现如此迅猛的发展势头,主要是高投入高回报。
别小看一条长61英尺、宽41.5英寸的保龄球道,它用枫树或松树硬质木料铺成,全部进口,新球道每条6万美元,寿命过半的二手货也近4万美元。开一家8条球道的保龄球馆,附设酒吧、装修等费用,要有600万元的资金。
欧美保龄球市场已近饱和,各路保龄设备商家均在中国寻找机会,其中美国品牌在世界上形成霸主地位,韩国品牌也抢占地盘,而中国厂家刚开始生产球道防护用油。
按照国际惯例,一般投资保龄球业的回收成本期应为6年,但这个时间在中国刚兴起的市场中被大大缩短了。在上海,最为保守的投资者也会告诉你,收回投资大约要用两三年。长沙的一家保龄球馆,当年投入使用,举办全国保龄球锦标赛,当年便收回成本。
如此快的回报,奥妙自然是在保龄球的消费价格。
尽管近几年来,大多数保龄球道都是建在专门的场馆中,而非酒店里,但还是被视作一个与酒吧相类似的高消费场所。上海保龄球馆的票价有的高达每局40元,这很自然地让人想到打保龄所要调动的钱袋,而忽略打一下保龄可以调动身上106块肌肉。对相当多的人来说,打保龄不是健身方式,而是消费方式。
有关部门曾对上海市部分保龄球场的营业状况进行过一次调查,发现七成左右的生意是用企业支票结帐的,公款消费成了保龄球馆最大的主顾,而各球馆欢迎的正是这样的主顾。有的公司一订就是十几万、几十万的球券,原先陪领导、陪客户到KTV欢歌一曲的娱乐方式转成了打球,保龄球馆成了一个时髦的活动场所。
现在的保龄球消费实在是太“高点”了
体育运动成为时尚,这本是一个正常的现象,但保龄球馆的奢糜之风让人感觉球道有些“出轨”。今年上半年以来,曾无限风光的保龄球市场终于在上海滩面呈倦色,各球馆纷纷推出周赛、旬赛、月赛、女子赛或买儿局送一局的促销手段;有的球馆免费教客人打球,一些非黄金地段的球馆将每局价降到6至8元;而那些仓促上马、设备较差的球馆则面临更大的危机。人们发现,上海的一些保龄球馆居然有倾斜或凸凹不平的球道。潮起总有潮落时,打保龄既然成为时尚,那就要遵循时尚中喜新厌旧的游戏规则。
深圳市的保龄球道数目达1千余条,领先于北京、广州而排在上海之后,在其商业中心区振华路附近就密布11家球馆,但近半数球馆可以用“门可罗雀”来形容。广州也有20余家专业球场,400条左右的球道,对于保龄市场的前景展望,有“已近饱和”和“有利可图”这两种说法。
事实上,保龄球在上海、深圳出现的回落是这样一个标志:在经过一段高消费时尚的角色之后,保龄球开始回归其本来应有的面目——一种运动。
中国保龄球协会秘书长王德泉先生介绍,世界上保龄球运动水平高的国家大都拥有相当数量的保龄球人口,参加运动的更是男女老幼齐上阵。保龄球应是一项大众运动,而非所谓的“贵族运动”或“绅士运动”。尽管打保龄有一些礼仪上的讲究,比如说最好是左右球道都无人的情况下再上道打球,不要在球道上抽烟或喝水等等,但这些基本准则与“绅士”无关。
王德泉先生认为,保龄球市场仍有极大的潜力。针对北京保龄球业的火爆,他分析,这主要是“供低于求”,北京至少要有1千条球道才能满足广大的消费者。
如果按照王德泉先生的这个估算,那么上海、深圳的球道数目相对于城市人口而言已算过剩,因此出现价格回落是很正常的。
上海一位保龄球业主认为,保龄球老少皆宜,这种娱乐方式远比歌厅、桑拿健康,不会藏污纳垢,但业主获取利润的意愿太强,采取的经营方式好比杀鸡取卵,这是导致上海保龄球市场目前不景气的主要原因。实际上,现在平均8600个上海市民才拥有一条保龄球道,这个比例很低。
据报道,保龄大国美国,平均1500人就拥有1条球道;在韩国,每2400人拥有1条球道;在日本,每4000人拥有1条球道。
既然是大众娱乐,球道多才能让更多的人接受,才会有较低的价格。在美国,打一局保龄球只需0.99美元,在香港,打一局价格在18至20港币,相对于美国、香港的收入水平,保龄球实在是项便宜的娱乐。
事实上,境外保龄球消费者有40%左右是学生,带有一定的“蓝领色彩”,而在中国的城市之中,打保龄是工薪阶层偶一为之的消遣。
所有保龄球业主都将面对或者是已经面对这样的问题:是把保龄球当作一项大众运动来经营,还是把它当作时尚来经营。随着保龄球道数目的增多,这个问题或许会更好回答一些。
文化的流动与承传多多少少会有些偏差,体育运动也概莫能外。80年代后期,台球涌入中国,仿佛一夜之间,大江南北、弄堂闹市、乡村山寨便都支起了一张张的台球桌子,于是有人叫道,台球是一项绅士运动,断不该这么玩。实际上,哪里有那么多运动能跟绅士、贵族扯上关系,台球虽有亨德利等人把斯诺克玩到艺术大师般和水准,也有家庭组队打美式落袋的热闹通俗,玩就是玩呗。
经过几年的“全民台球”,很自然地,台球桌回到了它定位中原有的地方,城市中有“台球城”之类的娱乐场所,酒吧里也有了一张案子,供酒客们消遣,相当多的小伙子都能玩上两手。
可以预见的是,保龄球也会回落到它大众运动的本色之上,而改掉它目前时髦、高档的嘴脸。当然,这个过程可能会比较长,毕竟,盖起一家保龄球馆要比支起一张台球桌子费劲得多。 保龄球保龄球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