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塑会计业的金字塔

作者:邢海洋

(文 / 邢海洋)

重塑会计业的金字塔0

我们需要多少会计人才

1995年夏天,武汉,长江动力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于志安神秘失踪了,没有人知道他的下落,种种消息不径而走。长江动力集团,这一全国500强企业曾一下子陷入混乱。最后,驻菲律宾大使馆传来确切消息,于志安在菲律宾。直到此时,人们才发现,长江动力集团在菲律宾的一家注册资金50万美元,年电费收入1000万美元的电厂设立之初,就以于志安的个人名义注册登记。从法律上说,这家电厂是于志安的私人企业;而在长江动力集团的帐册上,这家企业却是公司重要的对外投资项目。

于志安偷梁换柱,将国有资产据为己有。严格地说,在菲律宾却很难给他定罪。在我国,他是长江集团的董事长,代表的是国家对企业持有的股份;在国外,同样的职位代表的却完全是他个人的财产。显然,不同国家的法律法规的差别使于志安处在菲律宾法律的保护之下,据说,两国间达成对他的引渡协议非常之难。面对巨额经济犯罪,我们的国有资产管理者该当如何?法律工作者又做何感想?

其实,若长江集团早一些受到强有力的审计监督,这种尴尬境地完全可以避免。不幸的是,目前大多数企业接受的内部审计既受政府,也受企业领导,有其无法克服的局限性。如果有一种独立的社会中介机构能对企业进行常年的、全面的监督,许多问题都可以防患于未然。注册会计师承担的正是这样的工作,注册会计师还承担法律责任,一旦被审企业出现问题,虚假的审计报告将导致事务所的所有合伙人集体破产。轰动全国的长城机电公司集资案曾导致忠诚会计师事务所从此消失,而出具验资报告的,其实只是它的一个分部。

我们需要大量的注册会计师,朱镕基曾说过,中国需要30万的注册会计师。但实际截止到1995年底,全国仅有执业会计师5.3万人,这支几万人的队伍还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减员因素:每年大约有1000人通不过年检,500人跳槽。年龄老化是会计师事务所面临的最严峻的问题:60%的执业者超过60岁,而年轻会计师面对的,则又是太多的来自外企的高薪诱惑。

国务院在今年16号文件中,对注册会计师提出的任务是:1996年底前,对外商投资企业、其他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的审计面达到100%;1997年底前,对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审计面达到100%;到2000年,依法应实行审计的企业,都要由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全国现有外商投资企业20万户,每年以10%左右的速度递增,目前注册会计师对外资企业的审计面仅达到60%。我国现有国有企业30.5万户,县以上金融企业2.4万户,有限责任公司5千多户,已经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的323户。以此推算,今、明两年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量将有成倍的增长。

巨大的供需缺口制约着审计业的发展,但也向人们昭示了这一职业的无穷魅力。据统计,在上海,34所高校、33所中专、57所职业学校设有财会专业,每年毕业生以万计,上海从事会计工作的财会人员已达到10万。劳动人事部有关预测显示:下世纪我国急需人才“排行榜”中,财会人才占第一位,去年上海人才市场职业需求榜上,该行业占到第四位。

诱人的前景与数字背后,隐藏的事实同样令人震惊,上海10万财会大军中,注册会计师仅700多人。相比之下,美国现有注册会计师26万人,英国也有18万人。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培养人才目标是:100名国际领先人才,1000名国内一流会计,10000名各事务所骨干。这是一个金字塔式的人才结构,如果把整个财会行业比喻为一个大塔,这3个数字无疑处在塔顶。据国康公司财务总监丘创先生介绍,目前我国财会方面的论文很少得以问津国际著名杂志,“你如果想领先世界,首先要成为这一领域的思想源泉。”丘创说。1991年春,财政部、外经贸部、香港理工学院、中国国际人才交流协会、英国公认会计师公会联合举办英国注册会计师考试,外经贸部推荐100多人参加,50多人通过初考,其中90%以上有硕士学位。时至今日,拿到证书者仅2人,仍坚持考的只有5—6人。

上海目前在岗财会人员中具备中专及中专以下学历者占到74.74%,我们的金字塔基座很大,但不扎实。

会计业:重塑金字塔顶

德勤会计师事务所的王筠小姐去年夏天刚从学校毕业,一入行,就赶上了公司每年的例行培训。公司从香港请来教师,培训主要目的是提高会计技巧。

王小姐对课后的游戏记忆犹新:受训者分成小组参加比赛,两个小组都有两人相向而立,组织者在一个人的背后写条子,让另一个人猜,周围的人在一旁提示。条子的内容非常简单,比如一个“人”字,或者游戏人的姓名,同组者极尽提醒之能事,直到猜迷的心领神会,答对为止。

世界上著名的会计师事务所有6个:安达信、毕马威、普华、安永、德勤、永道,号称“六大”,他们都非常重视对员工的培训。据一家合作事务所中方负责人介绍,与他们合作的外国事务所之所以跻身于“六大”行列,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公司几十年如一日地狠抓培训。“六大”之首的安达信从1913年就开始了培训工作,1971年在芝加哥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培训中心,最初一次可培训400人,目前发展到一次1800人。仅培训一项,安达信每年耗资大约3.8亿美元,占公司年收入的5.8%,公司规定员工每年都要接受80小时培训。摩托罗拉培训中心总裁认为:没有培训就没有公司的生存。对外企公司来说,培训绝不仅是上课、学习知识和技能,他们特别重视企业文化的培训和提高人的整体素质。“六大”之一的德勤公司的培训中就穿插着各种游戏分小组进行,只有通力合作才能取得高分。这种游戏的目的是使员工体会到,合作比什么都重要。

我国的注册会计师业起步很晚,算上今年,一年一度的注册会计师考试也刚进入第五个年头。1994年秋,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与“六大”在中国的中外合作的会计师事务所联合举办了6个培训班,培养注册会计师。“六大”提供了一流的师资、一流的教材。永道公司一套教材的工本费高达600元人民币;普华公司在上海投资50万美元拟于第二年建成使用的培训中心,专为这次培训提前建成;安达信、华强与沪江、德勤分别为培训支付了4万多元人民币。“六大”在培训制度方面非常严格,比如德勤的教材编制,需先编写英文教材,再翻译,一般一个小时的教材,需准备20个小时。这样,按90个小时培训量计算,为培训班准备教材就需1800个小时。

会计师事务所的收费通常以工作时间或工作量计算。对于时间就是金钱的众多外方合伙人来讲,帐面上损失是惊人的,但他们并不在意。相对而言,我们的注册会计师似乎不愿放弃大好的赢利时间:6个培训班每班只招40多人,一个省一般只有一个名额,居然有好几个省都“因为忙”派不出人来参加。

最近,《注册会计师培训》制度出台,规定执业人员接受后续教育培训的时间3年累积不得少于180学时。培训工作制度化,我们的注册会计师队伍不仅要有数量,还要有质量的保障。

重塑会计业的金字塔1

ACCA的CDAF课程已在中国展开  

财会是商业的语言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职业会计师讲起他的烦恼:他们为一家国营公司审计,已逾半年,至今仍未出具正式报告,而报告草稿已打了不下十几遍。这位“倒霉”的会计师奔波于事务所与被审公司之间,一遍遍向公司管理层耐心解释报告内容,但盘根究底的经理们却总不满意。经理们不了解会计语言,报告中的会计术语让他们放心不下。甚至连审计情况说明也说明不了问题,于是事务所不得不再对“说明”做出说明。

财会是商业的语言,对于经理们,它甚至更重要。会计人员的工作是编制、记录数字,而经理们则分析、使用数字。当窗式电脑的软件输出一份文件或表格,管理者能从字里行间察看到重大信息,从而决定哪些项目值得投资、哪些最有价值。管理人员分析一个公司的年度报表,应检测它是否达到应该达到的业绩,并估计设定价格增长对公司可能产生的影响?

凡此种种,是当今经理人员所面临的一种挑战,即快速作出正确决策的挑战。

翻开一撂撂证券报刊,来自海外的投资基金经理们试图在里面发现一些对财务报表中会计问题的讨论文章。扫兴的是,这类文章往往凤毛麟角。在成熟的股票市场,上市公司的财务状况是决定股价的最根本的因素,但在上海和深圳市场,股评家们却忙于探讨大气候和技术分析,把公司的经营状况置之度外。对于上市公司而言,熟练地驾御会计准则、运用有效的会计策略即可操纵利润。对于投资者,能否从纷繁的数字中剔除“水分”系乎生存。

1972年,执掌英国注册会计师考试的会计师公会(ACCA)推出了财会资格证书(CDAF),旨在向决策者提供做出正确的决定所需的财务技能。现在,全世界已有6000多位证书持有者,他们来自100多个国家。全球的经理们正以加倍的热情投入到财会知识的学习。Lilla Toth,一位匈牙利持证者介绍说,匈牙利正处于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期,很多公司不得不重组结构、变更产权。领导和年轻的管理者们不得不处理许多未知问题。“资格证书为处在这种地位的经理提供了一个有用的工具。”

国康公司在我国首次引入CDAF,这一为全球公认的会计证书不久将在遥远的中国安家落户。国康实业公司还受AGCA委托,与奥威士培训中心联合举办CDAF函授课程,首期学员已于8月开班,将参加12月份ACCA的统一考试。

英国一直以其财会教育和职业的高水准而自豪。ACCA成立于1904年,是目前世界最大的会计师组织之一,其营运规模为世界之最。CDAF的考试为国际最高职业水准,为国际商业社会广泛认可。

一个CDAF相当一个准MBA。

目前,自上而下,我们的财会业正经历着各式各样的规范外考试的洗礼。当越来越多的从业者拿到证书的时候,会计业的金字塔才能趋于合理。 注册会计师会计培训班财务与会计会计证书会计师事务所会计职业财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