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末的“布鲁斯”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聿之)

世纪末的“布鲁斯”0

“布鲁斯”的创始人泰格雷特 

世纪末的“布鲁斯”1 

布鲁斯的“圣十字东征”

在历史的深处,“布鲁斯”曾嘶哑地喊唱出美国黑奴们的呻吟、苦痛、绝望和反抗;在上一个世纪之交,“布鲁斯”开始加进了尖厉的小号、颤抖的萨克斯管,还有节奏鲜明的打击乐器,这时它与爵士乐几乎变成了同一个意思。在本世纪里,它曾有过辉煌的鼎盛,发展成巨大的乐队,从美国的南方向北方蔓延,从乡村音乐变成都市布鲁斯,并流行于欧洲。但最后它又从乐坛主流退出,由一些乐手小组在各地的小酒馆、俱乐部里巡回演出,它的爱好者只是一个人数不多的特殊群体。

“布鲁斯”在本世纪最后的辉煌也许出现在1988年的洛杉矶,那时有一百架钢琴同时奏响,为奥运会开幕式表演美国作曲家格什温的《蓝色狂想曲》,所谓“蓝色”就是“布鲁斯”。曲子中的不和谐音及滑音、节奏分明的切分音都表明它是道地的“爵士”,道地的“布鲁斯”。但这时的布鲁斯,已经与欧洲古典音乐完美地结合起来了,它优雅地表达了美国式的激情与怀乡。这就是布鲁斯的全部命运吗?不,布鲁斯还有它新的传奇故事。

8年前,一个叫伊萨克·泰格雷特的人,以10700万的价格出售了他在摇滚餐饮连锁店“滚石咖啡”的全部权益,在捐献了其中绝大部分后,跟着一位精神领袖远走印度,到一个叫做普塔帕蒂的小城沉思。这里绝不再有“滚石咖啡”连锁店;再没有和“可乐”贸易结合在一起的摇滚歌曲;没有由啤酒公司资助的巡回演出音乐会。

但在他经过了几年的修行后,他的导师却给了他一项新的使命。泰格雷特回忆道:“我的导师说,这是人类生存最黑暗的时期,而我的任务就是重新回到世间,并创建一项新的事业,以使年轻人懂得他们是可以成功并传承人类的各项价值。”

这项提升人类的意识,激励年轻一代探索真理的事业是什么呢?竟然是“主题餐饮店”。

他现在的灵感来自布鲁斯音乐。47岁的泰格雷特原本属于“布鲁斯”爱好者的圈子,更重要的是他就出生在田纳西州麦菲斯郊外的农庄里,这里曾是布鲁斯的发祥地,他从小就被这种音乐环绕着:“从孩提时代起,我就生活在布鲁斯当中。我听到的第一首乐曲、我听到的第一个传说、我接受的第一种教化都属于黑人。”泰格雷特显然不是黑人,但现在他要领导起这场使布鲁斯重返主流乐坛的“圣十字东征”。

泰格雷特很快弄到了启动资金。曾在影视中扮演过一位黑衣布鲁斯兄弟的丹·艾克洛伊德和扮演他的布鲁斯兄弟伙伴的吉姆·贝拉什都提供了赞助,甚至哈佛大学也投入了1千万美元的资金(因为它控制的一个研究基金会很赏识泰格雷特的计划)。最终泰格雷特搞到了3千万的资金,1993年在马萨诸塞的坎布里奇建起了第一家“布鲁斯食屋”。

此后,“布鲁斯食屋”和“滚石咖啡”一样四处开花。新奥尔良和洛杉矶这种有布鲁斯古老传统的地区已经有了数间“布鲁斯食屋”;今年底,在布鲁斯最先闯入的北方城市芝加哥也将有一个连锁店开业;在纽约市,“布鲁斯食屋”已开始选点;更多的分店将计划分布在东京、巴黎、里约热内卢、柏林和伦敦;谁敢说印度的普塔帕蒂会被遗漏呢?

和别的一些事业一样,布鲁斯食屋也注重宣传媒体:目前它已经进入著名的“Internet”和“America Online”等电脑互联网络;制作了录音带标识;3场由布鲁斯食屋发起的巡回音乐会已在计划之中。

HOB,即布鲁斯食屋一炮打响,其在洛杉矶和新奥尔良各店去年的总收入已超过3500万。泰格雷特的一位朋友介绍说:“如果你见到过工作中的伊萨克,那绝对是个天才,他看上去像在玩摇滚,可他心里想的是麦迪逊。”人们知道,麦迪逊大街在曼哈顿商业区,那里是广告业的天下。“他建起了一种高质量的生活,你到这里来听布鲁斯,走的时候还买上一份‘汉堡’和一件‘体恤’。这就是真正的伊萨克,他不是个心血来潮的家伙,他思考过很久了,他要组织起一个实实在在的企业。”

布鲁斯食屋:恶魔还是天使?

属于布鲁斯食屋的各俱乐部,外表都其貌不扬,颇像当年那些放着留声机的小酒馆,但是墙上挂满了民间艺术品和古老的吉它。十几台彩色电视监视器使你清晰地看到舞台上的表演。菜单上列出美国南部各州的各式吃食,从炖小鸡到香辣煎饼一应俱全。表演者的风格也多种多样:有邦尼·雷特和穆蒂·沃特斯那种最初的布鲁斯;也有布鲁斯·斯普林斯廷那样的滚石;甚至是齐姬·马利那种有牙买加风格的音乐。洛杉矶的俱乐部甚至创造出这样的好名声,主流音乐家中公认的“王子”竟然打电话来问,是否可以来此演出。

但是在某些批评者看来,布鲁斯食屋所造出的气氛是虚假的,它改写了原来的布鲁斯。“‘布鲁斯食屋’在整个布鲁斯市场中却是占有相当大的空间,”一位布鲁斯店的娱乐节目经理不无感慨地说,“它占有了这个名称,它有实力组织超大型的演出活动,但俱乐部里总有一种包装出来的味道。”

一些真正的布鲁斯爱好者则抱怨俱乐部吸引来的客人们大多是年轻的白人男性,他们对布鲁斯的历史既无了解也不欣赏;店内的噪杂、吵闹、啤酒瓶开启的爆破声经常压倒了台上的音乐声,真可谓喧宾夺主。“他们根本不注意演出,他们不过是来寻欢作乐。”波士顿艾维尔·盖尔布鲁斯乐队的首席歌手米歇尔·威尔森说,“布鲁斯食屋里常有些人跑到我身边问:‘喂,你想丹·艾克洛伊德今晚会来吗?’”

最严厉的批评也许是指责泰格雷特正在割裂非洲-美国文化。“有一小群人多年来宗教般地崇尚布鲁斯,他们从音乐中获得的是个人的感受而不是商业利益,他们多年眷恋着布鲁斯就因为它根本不能为他们赚钱。”一家为著名布鲁斯乐手胡克和克雷作代理的公司经理麦克·卡普斯说,“布鲁斯是真正的、充满情感的音乐。如果伊萨克真的爱这音乐,那么他必须非常认真地对待它的传统而不是掉以轻心。5年来,已经形成了一种印象,似乎唯有‘布鲁斯兄弟乐队’才是最知名的布鲁斯偶象。”

泰格雷特对情境的看法显然不同。他说:“黑人社会已经遗弃了布鲁斯。黑人知识分子们对我说:‘布鲁斯嘛,先生,那是一些乌合之众在酒馆门廊上唱的东西,是用蹩脚的英语唱出的可怜的自我表象。’在1963到1973年间,黑人社区已经放弃了布鲁斯,听众成了白人,这是一个悲剧。”这种看法也许会引起白人或黑人布鲁斯爱好者的不同意见,但泰格雷特的努力起码可以表现出一种良好的愿望,那就是要扩大他所热爱的音乐的听众队伍。“布鲁斯食屋”将为进入高校学习艺术的高中毕业生提供奖学金;赞助一些布鲁斯音乐家的固定表演;为年轻人提供工作室并支持一个训练中心中对布鲁斯音乐有兴趣的的教师。

此外,泰格雷特看上去对自己能成为布鲁斯行当中的“坏小子”或美国音乐界中的罗德曼感到极其得意。他说:“去年我参加了布鲁斯基金研讨会,会上一次讨论的题目就是‘伊萨克·泰格雷特、布鲁斯食屋:恶魔还是天使?’”泰格雷特说到这儿一阵大笑,“我到会并发言说:‘我是魔鬼。’我说,‘我将带走这种音乐,把它从那些心胸狭隘的人们那里带走,他们以为布鲁斯永远只会出现在肮脏的小酒馆里,而我将尽我所能,带它走遍全世界。’”

泰格雷特的话不是大话,布鲁斯食屋已经风靡美国,并正策划打入欧洲、南美,无论你喜欢还是不喜欢,一种新的文化现象正在滋生、蔓延。也许你会觉得这种音乐粗俗,它的内容和它的发展中充满了暴力、性和毒品,但它也曾是备受压迫的奴隶们的“宗教”,是白人青年们反抗现代社会和来自学校、工作、父母的压抑的心声。也许你受鼓舞于格什温的《蓝色狂想曲》,幻想它会升华,但现实中它只能伴随着餐饮业漂泊四方。

对于中国人来说,墙上挂着吉它、舞台上吹奏着萨克斯的“布鲁斯食屋”会继“肯德基”、“麦当劳”之后接踵而至吗?中国正在开放,正在走向现代化。或许,中国人中也有脑筋快的,拉着崔健或王朔们搞起自己民族的“布鲁斯连锁店”。在即将进入21世纪的时候,布鲁斯会演成什么样的“蓝调文化”呢?!

世纪末的“布鲁斯”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