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材”难进门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皮昊)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不断加强,这几年“绿色食品”正大行其道。各大商场的食品柜台上,贴有“绿色标志”的食品销路一直看好。截止到去年,全国获“绿色食品”标志的食品已达630多个,产品涉及饮料、果品、乳制品、谷类、养殖类等,几乎包括了各种食品门类。绿色食品市场形势一片大好,首先得益于呼唤纯朴、回归自然的世界潮流,人们对用化学方法处理过的食品总抱有疑虑的心情,担心有损身体。另外,绿色食品的迅速上升也得力于政府部门的大力推广,全国绿色食品的种植面积最近5年就增长了近20倍,并形成了一个绿色食品研究、生产、开发的完整体系。

与绿色食品在市场上备受青睐截然相反的是,绿色建材业在我国却始终进入不了市场。据了解,1995年我国建材行业总产值已过万亿元大关,预计到本世纪末会再翻一番。现在全国仅建筑涂料就有1000多个生产品种,但其中能够达到“绿色标准”的产品却少得可怜,称得上是“绿色建材”的只有不足5%。

近些年来,城市居民住房条件有了明显改善,人们在温饱之余也开始关心居住环境的温馨舒适,居室装修热极一时。这一切最终推动了建筑、装饰材料的快速发展。但在建材市场上,化工产品随处可见,如塑料墙纸、各种涂料、石膏贴顶等等。这些产品中往往含有对人体有害的二甲苯、甲醛和某些放射性物质,隐含在其中的一些有机化合物还会在室温下挥发成有害气体,污染室内空气。据专家介绍,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人容易导致头晕、胸闷或者对某些化学药品形成慢性中毒。他们把这种症状称为“现代居家综合症”。不可否认,建筑材料造成的污染已经渐渐成为威胁人们身体健康的“隐患”。

衣、食、住、行皆为日常生活的大事,为何人们对“吃”是如此厚爱有加,而对同样重要的“住”却毫不在意呢?在许多人看来,食品是直接入口的东西,对人体有直接影响,建材的污染既看不见也摸不着,用不着去多操心。大多数消费者在购买建筑材料时更多的只是关心产品的样式、质量和价钱,并不在乎是否会造成污染。与中国消费者重“吃”轻“住”的不健全的环保意识相反,在一些欧美发达国家,“绿色建材”的市场占有率已超过90%。

冷淡的市场反应还缘于现在的建材生产企业只关心产品的成本、质量和市场,对研制开发新型“绿色建材”缺乏兴趣。据内行人士透露,要使建材产品中的有害物质含量降低,对人体基本无影响,达到绿色产品的标准,就必须改进生产工艺流程,对材料进行特殊加工处理。这显然会增加加工工序,提高厂家的生产成本。而在我国建材市场成长还不成熟的情况下,许多厂家只满足于现有的市场利益,并不愿意去花力气开拓新的“绿色建材”市场。

国家对“绿色”建材的生产缺乏监督指导也是其难以推广的一个原因。目前,我国尚没有像“绿色食品”那样给建材业也订立一个可行的绿色标准,市场上本来就微乎其微的绿色建材多半是厂家自封的,难以名正言顺。推广绿色建材也还缺乏系统的研制开发机构,现在这种生产厂家单干为主的局面使原来就很薄弱的生产力量更显分散,形成不了市场优势。

需求会决定供给,绿色建材要得以推广,必须从根本上完善人们的环保意识和消费意识。 绿色建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