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盘乱棋
作者:胡泳位于长江南岸的张家港有21个泊位,每一个都可以停泊万吨级货轮。江的另一边是南通,这座港口城市毫不逊色,不多不少也有21个泊位。
问题是,长江口有那么多货轮往来吗?答案是没有。耗费巨资修造的泊位只好悠闲度日。
这不过是长江经济区“重复建设”的一个例子罢了。在基础设施投资热中,这个区域内各省市争相上马的,不仅有港口项目,还有机场和跨江大桥。
工业领域更甚。在“八五”计划(1991-1995)中,几乎沿江的所有省市都致力于发展相同的工业——汽车工业和钢铁工业。“长江经济区不仅未能发挥区内资源互补的优势,相反,为短期的地方利益所驱使,各省市都试图建立‘大而全’的工业体系。”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家批评说。长江两岸早就不乏大型钢铁公司——攀枝花、重庆、武汉、马鞍山和宝钢,经济区年产钢铁1亿吨,实际需求只有9000万吨。市场现实未能使有关决策人员警醒,新的钢铁厂仍在不断上马。效益和质量,两个本应下大力气抓的问题,却被丢在一边。
今天,汽车生产是上海、江苏、湖北、江西和四川的支柱产业,而贵州和浙江则正在大肆兴建汽车厂。反观世界汽车业的发展趋势却是扩大生产规模,以降低成本和增强竞争力。
中国已有127家汽车生产厂,一年能生产100多万辆汽车,平均下来,每一生产厂家仅生产约1万辆车。德国奔驰公司为中国人设计的家庭小轿车,宣布售价仅8万人民币,但实现这一售价的前提是年产25万辆!
汽车工业本是中国的弱项,但自行车、摩托车生产我们是全球之冠。情况又如何呢?自行车的年产量超出市场需求约1000万辆,全国自行车厂家多到谁也说不清的地步,仅天津一市便有300多家。摩托车厂家10年间增加了10倍,比全球摩托车厂家的总和还要多。
啤酒,全国有800多家生产企业,但91%的企业年产4万吨以下;白酒,3万多家酒厂共挤一块市场,洋酒又来凑热闹,竞争已到了烫手的程度;还有彩电、彩卷、香烟、电冰箱、洗衣机……重复上马、恶性竞争、保护落后这出戏,我们还要唱多久?
卸下了中央计划经济的重轭,各地区享有了选择和建立自己的经济模式的自由,这当然是好事,但各地在运用这种自由时,是否有足够的眼光?现阶段资本稀缺,资金价格十分高昂,而扭曲的产业结构还在占用大量资金,我们何时才能不再付出这样巨大的机会成本?资源怎样才能获得更高效的配置?
只有各地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才能形成“全国经济一盘棋”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