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基尼和今天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三联生活周刊)

当我们慨叹比基尼当年如何惊世骇俗时,现代女装已走过近一个世纪的风雨,年已半百的比基尼,已不是什么人的旗帜,也不是什么人的靶子。它已作为运动装,与其他泳装一起成为90年代时装家庭中的一员。

90年代的“危险曲线”

西方人幽默地称人体漂亮的曲线为“危险曲线”。50华诞的比基尼是否依然年轻,依然有危险曲线?

前所未有的“裤腿高位裁剪”(使大腿看上去更修长)、“三角形状的缝合”泳裤再配上可以根据体型调节的文胸——这是新式比基尼不同于60年代比基尼的标志。

当今最畅销女式泳衣当数带状裸露型的那种:缝在一起的细带闪耀新颖的霓虹色彩或金属光泽,细细的网格状织物制成的泳衣与牛仔裤光亮的金属搭扣、宝石腰链搭配出不同味道。越小越精细正是比基尼。

新式窄小比基尼泳衣不仅受到体操或游泳女运动员的喜爱,同时也迷住了超级模特埃琳·麦克弗森、克劳蒂亚·希弗尔以及纳奥米·坎贝尔。

穿着当季新推出的泳衣款式,对西方女性而言非常重要。一方面因为游泳本是盛夏重要的休闲方式,泳衣消耗量颇大,一季里淘汰两件泳衣是正常的。另一方面,沙滩上的“时尚中人”眼睛都是雪亮的,去年的花色和款式和不完美的体型一样让人不舒服。西方女性穿泳装不光是为游泳,还希望展现个人的形体魅力,所以十分注意身上的泳衣是否符合当时的流行。

穿泳装也要符合流行趋势的观念在东方并不十分普及。在国内服装市场上,泳装的流行往往被忽略。大多数人并未意识到:身上穿的泳衣早已过时了。

还有一些东方女子拥有一堆款式相同的传统泳衣,却不敢买一件比基尼,她们对比基尼的拒绝源于“自卑感”。其实,今天的比基尼的不少品牌都宣称它是可以“调整”、“包装”身材的——强调胸部曲线的“调整”,在泳装罩杯中加入衬垫设计,这些举措都能使胸部看起来更丰满。美化臀部线条的办法则使用紧身弹力材料及大腿部分“拉高拉低”,使穿上它的人能传递不同程度的性感。

尽管比基尼泳衣仅是围住身上重要部位的少许布料,但设计师们仍每年都在它上面大费脑筋,以期推出新款。

设计比基尼与世纪末所有时装设计一样,理念似乎比款式更重要。

有氧舞蹈和运动装

比基尼发展的一条线索是人们观念的不断变化,另一条线索便是健身、健美运动的兴起和普及。

六七十年代美国兴起有氧舞蹈(Aerobic Dance,俗称“有氧操”),这是一种集舞蹈、体操、芭蕾于一体的健身运动。它通过各种身体动作编排,达到消耗身体中多余脂肪,增强心血管机能和耐力素质之功效。据说它还可以舒缓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压力。这种运动对场地和器材、服装都要求不高,拥有一平方米空地就可以,服装以舒服易排汗为宜。于是,比基尼、其他泳装与紧身裤、运动鞋一同轻松登场。

80年代健美运动兴起。比基尼随健美运动进入中国,第一个穿比基尼的中国人是1986年参加首届全国健美比赛的运动员。

今天,运动成了现代女性生活的一部分,包括比基尼在内的泳装和其他运动装以生活必需品的地位列入她们的消费清单。这些运动装比其他女装更具“生命力”。因为除了女装必需的迷人外观,它的魅力还在于合体的剪裁、舒适的质感、良好的弹性。衣服夸张的东西越来越少,机能性被着重强调。

自从高科技“织”入比基尼,它便不属于历史,只属于未来  

天人合一和人衣合一

80年代典型的台湾乖乖女都打一把遮阳伞,而90年代最时髦的东方女子已经向拉丁美洲看齐——皮肤上抹地中海沿岸优质橄榄油而不是厚厚的“晒不黑”,在防止紫外线伤害的前提下,皮肤被晒成了蜜色、小麦色、古铜色。这样健康的皮肤为什么不露出来?

90年代中期一个灿烂的夏天,ELLE杂志到加勒比海拍摄了一系列泳装照片。那些奇妙的自然色彩有些以前还只在设计师的想象中出现过。加勒比海的自然景观与摩洛哥、希腊、中国西藏以及印度南部一样多姿多彩在这样的背景下,夏装渴望摆脱桎梏,去繁就简。

用细带调节大小的紧身比基尼泳装沉默了多年后在海滩重新露面,配合线条流畅质地轻薄的外衣、别致的太阳镜、凉鞋、小提包,饰物正符合这个时代简单又善变的原则。当然,所有的衣饰颜色都灿烂如自然的景色,并与景色融为一体。这些是一个现代时髦女性相伴相随的流动衣橱。

穿花朵图案胸前打蝴蝶结的比基尼、披印花长衬衫、涂古铜色沐浴液与护肤液,安静地遥望大海——这是蜇居都市的人们的梦想中国时装天地因此也跻入了难以拒绝的泳衣。1994年夏中国的一本时装杂志曾拍摄过中国模特穿比基尼的照片,背景是中国的渤海之滨。该杂志称“出水芙蓉’伊丝特·威廉斯半个世纪后在太平洋彼岸的北戴河找到了一群异域小芙蓉。”说实话,Baginski专卖店的夏威夷式比基尼穿在苍白细瘦的中国模特身上已有些“走味”。真正相同的是加勒比海与北戴河海滨同样渴望“回归”的心。

1996年,设计师们还以南非为灵感,设计了兽皮花纹图案的三点式泳装,与模特古铜色肌肤、飞扬的头发一同释放那份属于自然的“野性”。

水果图案、花卉色组、海洋生物造型、带有原始部落与民俗风的中暗色系……所有流行灵感也都反映在比基尼上。“天人合一”、“人衣合一”已成90年代最时髦的语汇。

“莱卡”和未来的幻想

90年代一个风平浪静的海滨早晨,黑人模特纳奥米·坎贝尔穿一件深桃红莱卡比基尼配伊夫圣洛朗的侧开衩裙子和同是海滨装束的男友共进早餐。

请注意刚才提到的“莱卡”(LYCRA),那是一种高弹性纤维中国的消费者业已注意到:材质上的进步使泳衣不会像以前那样——穿过一回洗过一水就变了型,甚至无法再穿。很多人开始寻找泳衣上是否有杜邦公司所授权的LYCRA标志(由于现今的泳衣材质多以该公司生产的弹性纤维与棉混纺,若有此标志,品质上比较有保障)。伦敦泳装设计界的29岁的设计师萨曼瑟·高德索说:“莱卡等新式纺织品的出现,使比基尼更耐穿,也更加紧身.因此喜爱炫耀自己身段的女性穿上它后更充满自信。”

橙色尼龙罗缎、闪光莱卡、尼龙与斯潘德克斯弹性纤维交织、全息尼龙、金属丝交织、聚酰胺弹力……当复古与怀旧成为比基尼设计的一种趋势时,另一种反向趋势也已形成——属于未来的设计,紧扣时代脉搏,泳装面料越来越新,越来越依靠高科技,光滑的高弹织物被染成各种闪光色,配上珊瑚色、夏日花果色,在海滨纷纷亮相,外加同类质材或同色调的太阳镜、脚蹼、橡胶滑水服、塑料太阳帽、硬塑手镯,新时代难以掩饰的活力通过美的线条,由高弹性泳装划出。除了运动装、泳装公司,像夏耐尔(Chanel)、伊夫·圣洛朗(Yves Saint Laurent)这样的高级女装公司也一改高贵面孔、青睐起年轻的高科技比基尼。

今夏,前卫的设计师们推出了“银光乐队”系列(Moonraker)。人造丝、莱卡、闪光氨纶罗纹材质,寒光耀眼的银色金属光泽、合身的弧形线尽显青春的魅力与力度。这个穿比基尼的美人不似从前那般柔媚,她看上去有些“酷”(cool)——她带银色太阳镜。防水表、穿透明(或银色)凉鞋、氯丁橡胶救生衣、尼龙雨衣、她仿佛能承受一切大风大浪。

到了这时候,比基尼已不似从前那么轻薄了。几块“巴掌大”的小布竟也融入那么多的理念以及情感。世纪末的慨叹、时光流逝的遗痕、嘉年华的灿烂与激情以及通往未来的幻想统统写进面料、色彩、图案、线条、裁剪。 运动装时装搭配女性比基尼泳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