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需要这么多电视台?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皮昊)
上海浦东“东方明珠”塔高486米,为亚洲第一塔
一组引人瞩目的数字
今年四五月份,不少报刊都登载了这样一条消息,“据有关部门统计,截止1994年底,我国县级以上的无线电视台达982家,有线电视台为1202家,教育电视台为941家,合计为3125家。这些都是经广电部门或国家教委和各地教育部门正式批准建立的。假如把未经官方批准的有线电视台、站列入,数字将以万计。”
消息中列举的这组数字仿佛一下子就把尚处发展中的中国推入到全球电视大国的行列。因为“以万计”的电视台数,不仅在发展中国家里独占鳌头,而且可以毫不费力地把堪称当今世界经济两霸的美国和日本的电视台数量比下去,甚至会比两国之和还多。
美国电视广播业无论是从技术上还是从规模上都毫无疑问居于世界首位。然而,记者了解到,截止目前,美国全国建立的无线电视台和教育电视台不会超过1200家,这其中包括了美国3大电视网(ABC、NBC、CBS)以及报业大亨默多克创办的福克斯广播公司所拥有的电视台。此外,即使算上遍布全美的大小有线电视网,中国的电视台数量也会数倍于美国。
如果仅从数字上看,中国已经在不经意之间俨然可以登上全球电视业的第一把交椅了。
简单的数字似乎说明了一个令人振奋的事实,可主管全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广电部却对这组数字提出疑问。7月22日,记者电话采访广电部社会管理司无线管理处孙先生时,他首先肯定地说消息中所引用的数字属于误传。据孙先生透露,全国经广电部审批,归无线管理处管理的电视台有1000多家,除此之外他们还管理一批教育收转台和差转台。若把教委系统所辖教育台也包括进去,他认为全国电视台的数量恐怕还远不止报道中所列举的那么多。但当记者向他询问全国电视台详细的数字时,他却说无线管理处对此并没有具体数字,他也不知道从哪个部门能够得到准确答复。
无论作为全国大小电视台总管的广电部是否对中国电视台数量有一个明白账,从孙先生话里(不难)发现他的言外之意:中国的确拥有数量惊人的电视台,远远超过其他国家。
数字背后众说纷纭
随便问一个普遍电视观众,他也会知道,电视台绝不是省钱的玩意。
电视作为依托于现代电子技术而发展起来的社会传媒,对技术设备有较强依赖性,昂贵的电视设备导致建台费用居高不下。现在建设一个普通县级电视台需要的资金不是几百万而是上千万。一些目前正在建立中的地级或县级电视台投资都在5千万以上。建台难,办台更难。电视台是个系统工程,运转复杂,技术更新快,设备损耗高。仅仅维持一个县级无线电视台的正常运转一年就需要大约100万,而中央电视台一年的运转费用则高达20多个亿。电视台动则千万级、百万级的投资量,对不少地区来说并非如九牛一毛般的轻松,即使沿海发达地区,也会感到会是个不轻的负担。特别是在各级财政都不宽裕的现在,建一个电视台对某些地区而言,不啻是“自己给自己挖陷阱”。
既然建一个电视台,犹如给自己上了一个紧箍咒,那么为何一些地方仍乐此不疲,趋之若鹜呢?
广电部社会管理司郭司长认为,“主要还是因为电视传播效果好。与其他传播手段比较,广播宣传效果有限,而县级办报纸又不行,电视在这些方面就显示出它的优越性,速度快、传播方便,还能够声形并貌,信息丰富。”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国际广播研究室的关颖超则认为“建台热”缘于一些干部的某种错误想法作祟。“有些地方的领导干部之所以对建电视台如此热心,是因为他们总以为上电视很风光,动不动就爱在屏幕上露脸,板着脸作报告,以致于群众把这种有镜头癖的干部戏称为‘电视常委’、‘电视明星’。为了能够满足自己的权威感和虚荣心,他们往往不顾效益,慷国家之慨,设台立网。”
中央电视台’96春节晚会主控室
“电视台热”带来什么?
随着时间推移,近年来的“电视台热”已在几个方面显示出它的负面效应。
首先,“电视台热”加重了地方财政负担,进而造成电视广告市场的混乱。现在除中央电视台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省级台日子比较好过外,大多数电视台都在为捉襟见肘的资金发愁。有限的地方财政无法长期维持电视台的正常运转。有些地方电视台开始把日光投向广告市场,想方设法从那里分杯羹。
今年年初,正当人们为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广告招标创下10.6亿元记录惊愕之际,不少地区的电视观众发现《新闻联播》之后并没有“秦池古酒”、“维维豆奶”等广告。事情决非由于中央台的失信违约,而是不少地方电视台自己组织起本省本地区以至外地厂家在《新闻联播》后黄金时段的广告来。每晚等中央台《新闻联播》一完,赶忙差转成自己的广告,到时又一秒不差地转回《天气预报》。因为中宣部、广电部发文强调的是各省市台必须转播《新闻联播》,没有说要连同其后的广告也一起差转,中央电视台面对被架空的黄金时段广告也是一筹莫展。
其次,一地多台在设备上造成巨大的浪费。山东淄博,一个地级市,居然拥有8家电视台,堪称“视”博。而日本东京作为人口千万的国际性大都市,也只有日本广播协会(NHK)和几家私营广播公司设立的7家无线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去年开辟卫星频道后,开辟一条“一台多频道”的路子,尽量利用现有技术力量和设备,拓展电视市场。可如今一些沿海省市则是“一台分为多台办”,大量重复购置昂贵的电视设备,使用效率低下,有数的电视节目反而被高效使用,在各台之间反复播出。至于各地方办教育台则更是一种重叠。
第三,也是最为突出的是,由于台多线长,管理不力,部分地方台节目质量呈下降趋势。有些地方台没有一套管理办法,人员素质低,不少原来搞广播的人,稍加培训就转过来办电视,根本就不具备制作节目的能力。合格电视编导和节目制作人员数量有限,电视台却日益增多,使得许多台自制节目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广电部社会司人士反映“如果只播新闻就没什么问题,现在麻烦主要出在文艺节目上”。有一些地方台受资金或人员素质所限,难以购到较好的片子,造成节目内容日趋贫乏,重复播出次数增长。有的地方台一方面为了充塞节目时间,另一方面为了赚钱,大力搞“电视点歌”之类的节目。湖北某地级台经常一晚上播两三个小时的点歌节目。不少地方小台的节目程序成了“新闻+点歌+一部(几集)劣质电视剧”的模式。为了争夺观众,少数台就大量引进格调低下、内容庸俗的境外节目。个别台甚至播出走私进来的“黑片”和“黄片”。
天津电视塔高415.2米,为亚洲第二塔
电视台太多吗?
面对如此众多的电视台以及由此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社会舆论反映不一。广电部社会司郭司长觉得这个问题一下子说清楚很难,若只是从数字上把中国与国外电视台情况作简单对比并不恰当,就他个人以为,中国并不存在电视台网过多的问题。中国地域广阔、人口众多、地区差别大,电视与其他传播媒介相比,在时效性和广延性上更具有其不可比拟的优越性,对于这样一个大国来说,现在电视台是“无所谓多的”。国际广播电台的关颖超认为,当前困扰中国电视事业的最大问题是管理问题。
关先生介绍,与中国情况相近的美国并不允许全国电视台网随便发展。1995年,美国全国性电视管理机构——联邦通讯委员会(FCC)制定了新的《通讯法》,规定每家大电视网只能直接经营12家电视台,在一座城市只能拥有1家电视台,对市场的占有率不得超过1/4。大电视网往往通过与小电视台订合同,出钱让小台播自己的节目,使其成为自己的附属台,3大电视网各有二三百家这样的附属台。只有传播半径在20公里以内的电视台政府不管,只要当地认可即能开播,但小电视台不准从事商业活动。
我们的盲目建台,其实正是说明了电视业发展的幼稚。关先生认为美国电视台网数量上将不会有大发展。最近一两年数字技术和卫星技术的进步使得网络公司与节目制作公司合并,电视网与信息网将会紧密结合,电视台日益向“一台多能”的方向转变。就他所知,美国已有电视台开通了150套节目。他说:“虽然技术进步刚刚开始,但可能会使中国电视走同样的路。” 中央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