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奥运肥皂剧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孟昕)
奥运赛场上除了观看体育竞技,就是欣赏电视记者的抢镜功夫
独家转播奥运会的NBC成了舆论的众矢之的,除了大国沙文主义立场遭到各国运动员、观众和媒体批评以外,也是美国国内大报小报、脱口秀之类议论、开心的对象。NBC的转播彻底好莱坞化,不光是转播赛事,而且大量挖掘运动员个人生活中的感人故事、亲情关系,等等,在转播中插放。据《纽约客》报道,按NBC自己的理论,他们这是采取了“女性叙事”的策略。据他们多年“潜心研究”的结果,认为男人是“从外向内”欣赏体育,既首先关注的是比赛本身,然后才可能与赛事中的人达到感情上的联系;而女人则是“从内到外”,在她们对赛事感兴趣之前,先要了解人,同情人,输赢是第二,故事才是主要的。因为男性观众反正不用拉就已经稳坐电视面前了,NBC要争取更多的女观众,以提高其收视率。
NBC定出了5条“奥运电视哲学”:第一,故事:观众需要一条故事线索,一个故事联系着现实、观者和主角;第二,真实:奥运对于观众的主要吸引力是未经设计的戏剧化情节,那种不管是对于运动还是对于人生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的生活本性;第三,可能性:观众认同运动员从普通人变为世界一流人才的奋斗,这种认同同时也加强了他们对自身取得成就之能力的信心;第四,理想:奥运会仍被大多数人视为纯洁和荣誉的象征,它唤醒我们自身最美好的东西;第五,爱国主义:国家荣誉似乎与奥运传统一直并肩发展,观众在此中体会到他或她对自己国家的爱,同时尊敬运动员对他们各自国家的热爱。
任何传统都摆脱不了人为的塑造,事实上,早有人指出,一百年前重建的“古希腊奥林匹克运动”,实际上是创建人对英国有闲绅士阶层的体育传统的一种发扬光大(在今天查尔斯王子的杰出马术成绩上,我们还能看到这种传统的遗风余韵)。所以奥林匹克的所谓业余精神,实际上在当时排除了下等阶层参与的可能。而一次大战之后,奥运与国家民族的联系越来越狂热化,也是创始人始料不及的。柏林奥运会希特勒企图借机宣扬他的雅利安优越理论,冷战时代奥运会则成了美苏政治对抗的演习场。总之,奥运会从来就难以摆脱体育之外的意识形态的影响,所以,NBC有NBC的一套,也就不足为奇了。它依据其转播哲学,创造出一出以“故事价值”,而非“新闻价值”为基准,持续17天,多重角色,“开放式叙事”的,以赚人眼泪为己任的标准肥皂剧(据说,按某些电影和叙事专家的理论,肥皂剧正是典型的“女性叙事”)。
NBC不是按赛事本身的时间顺序转播,而是任意按NBC自己的以其故事理论为本的选择来转播。这种做法,遭到了新闻界的质疑。比如,美国体操女队夺魁,凯丽·斯特拉格负伤一跳的戏剧化情节,是在下午发生的事,然而NBC每日的转播是在晚上七点半到午夜,他们压下这条新闻,在晚上转播这一场面时,弄出现场直播的感觉,这让《纽约时报》等新闻媒体很是议论纷纷。至于NBC对于转播哪场赛事不转播哪场赛事,以何种叙事来表现赛事的决定,就更让人心存疑惑了。美国是这出戏中的重场就不消说了,然而美国选手也有“正出”、“庶出”之分,比如,同是有夺魁实力的女队,女篮的冠亚军决赛被大书特书,而女垒(softball)的比赛则被决定不播。这自然跟篮球比垒球更流行有关,但女篮运动在美国原来也并不比女垒更强大,原也没有固定的职业比赛和观众圈,现在NBC大播特播女篮,恐怕因为女篮大有进入职业体育——也就是成为一项生意的可能。NBC的转播,无疑也是对此事的一大促进,肯定会跟背后的生意人大有关系。至于这是属于“男性叙事”还是“女性叙事”,我们就搞不大清了。
NBC的赛事解说员们,也引起很多嘲讽之声。如《村声》报讽刺一游泳解说员除了报错运动员泳道以外就再也没有可提之处了。还有NBC解说中弥漫的“后冷战心态”,也被人称为“浪费观众时间”。对于这种脑筋转得太慢的行为,大卫·拉特曼节目每天著名的十大玩笑名单制造的玩笑特别让人捧腹不已。我们可以听听拉特曼怎么选“奥运十佳”,诸如:
第八佳:卫生纸公司,他们的收入本周内火箭式上升,赢了,你哭,输了,你哭,让我们大家一起哭吧。
第七佳:杨凌,中国射击冠军,他在一次停电期间不慎击中了NBC奥运总主播鲍伯·考斯特斯。杨只被罚款一块钱,因为鲍伯当时是跑进了射击区,想偷走杨凌的午餐,看看那里是不是有违禁药物。
第六佳:美国体操队教练,他们的狂叫就差超过那枚铜管炸弹了,两者都把整个奥运吓得够呛。
第五佳:NBC电视台——无脑中心。
第四佳:鲍伯·考斯特斯:现在他总算知道……羽毛球也挺不错,而且有个国家叫白俄罗斯。
第三佳:熊倪:他给伦奇、NBC解说员和裁判上了一课:跳水看的是美(bueaty),不是野兽(beast)。
第二佳:拳王阿里:真正的英雄,应该给NBC开奥运基础知识课。
第一佳:体操裁判(英文缩写为GJ),创造了同音新词,“最大傻瓜”(the Greatest Jerks),他们已经从丹尼斯·罗德曼那里接过了“最坏体育坏蛋”奖杯。
玩笑也算是观众反抗被NBC操纵的办法之一吧。不管是哭也好,笑也好,男性叙事也好,女性叙事也好,这故事中最不被操纵的主角应该是运动员本身:在希特勒的柏林运动会上,美国黑人运动员杰西·欧文斯夺得田径4项金牌,给希特勒一记响亮的耳光;对于NBC没有转播的赛事,美国女垒队长道特·理查德森表达得最好:“即使不在电视上,这仍然是一个很棒的时刻。”
据报道,在商业体育盛大的美国,除了体操、田径、篮球等等少数项目外,多数的奥运奖牌获得者并不能从他们的奖牌中获得什么经济上的好处(美国的运动员主要靠商业赞助和广告收入,而这要看项目的引人注目程度),他们转眼就又回复为普通人,我们中的一员。他们,毕竟不是生活在肥皂剧中,而这,也才是提醒我们奥林匹克的真正诗意与动人之处吧……无数个艰苦平凡的日子,只为那更高、更快、更美的生命一瞬间。 电视转播奥运转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