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逃跑的陪审团》到《死因》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武夫)

从《逃跑的陪审团》到《死因》0

当今美国走红的畅销小说作家约翰·格里森姆  

《纽约时报》与《纽约时报书评》

《纽约时报》是美国首屈一指的新闻日报。《纽约时报》由亨利·雷蒙德(Henry Raymond)于1851年创立。尽管其后台为辉格党人(即共和党前身)西沃德(Seward)和威德(Weed),该报仍以其准确的新闻报道和保守的观点而著称。19世纪70年代,该报在介绍改革和攻讦民主党退德集团(Tweed Ring)在纽约市政上的腐败行径时,开始有耸人听闻的消息和评论。1891年该报发行人乔治·琼斯(George Jones)故世,随后的5年中,报纸水平降低,发行量曾跌至9千份。1896年,阿道尔夫·奥克斯(Adolph Ochs)将该报买下,恢复“适宜上报的新闻应有尽有”的口号和“一分钱一份报”的售价。后经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批记者的精心报道,报纸终于成为有国际影响的大报,其发行量在1918年达37万份。奥克斯1935年去世后,其家族维护了报纸的声誉,并使发行量逐年递增。

也就是在1896年,《纽约时报》开始创办其《纽约时报书评》,每周日出版一期,至今刚好100周年。按该报周日版发行量逾百万份来推测,《书评》既有相当的权威性,当拥有十分广泛的读者群。

由于文化的普及和促销的目的,国外的书评业十分发达,自然形成了一支庞大的专业队伍。毋庸否认,在商品化经济高度发展的西方国家,书评难以不带有商业色彩。但严肃的评论家如果要保持自己在学术上的权威性,不屑于因感情或经济等因素而毁掉自己的声誉。同理,严肃的书评刊物,要树立自己的形象和提高其评论界的地位,一方面要拥有一批出色的评论家和编辑队伍,另一方面也首先要考虑信誉。

《纽约时报书评》为自己撰写的广告词是:《纽约时报书评》一直送到您的安乐椅(按:指旁边置有落地台灯和矮桌的单人沙发,常为主人阅读所用)旁。

每一期的《书评》通常都有4大部分:1.非虚构作品:这个门类和我国的概念不同,实际上包括历史、传记、政治、学术(内含哲学、科学、宗教、古典、参考及工具书)、财贸、体育、自学(内含基本技能、健康、举止、语言)、家政及娱乐(内含烹饪、手工、艺术、旅游、宠物、幽默、儿童读物)。2.小说(及诗歌),按美国人的习惯,又分为纯文学作品和通俗读物两大类,也有另列出神秘及悬念小说(即我们常说的惊险小说)一类的。这两大部分构成每期36页左右的《书评》的主体,每篇评论前,都把书名、作者、页数、出版社、书价一一注明;为了醒目,目录上只标明书名、作者名和评论家名,连评论文章的题目都没有。3.特载及杂类,通常有读者来信、故事梗概、儿童读物、科幻小说、畅销书榜、畅销简装书(即纸皮书)榜、书档。4.书籍广告和各读书俱乐部的购书优惠卡。需要指出的是,能够在《书评》上登载广告的书籍,本身就含有被认可和被推荐的意味;而在购书卡那页上,更是印满了供选购书籍的封面,下面还都编了号码(供填卡用),标明书价。当然,优惠的价钱是惊人地低——几十美元的书可以用一美元购到。

从《逃跑的陪审团》到《死因》1

畅销书和畅销书榜

谈到畅销书,我国读者难免容易误解,以为都是些通俗读物,就像我们的畅销歌榜,是找不到名歌名曲的。其实不然,美国作家中最晦涩费解的,莫过于威廉·福克纳了,但福克纳的小说,曾在畅销书榜上久踞不下。可见,由于读者欣赏水平高,即使纯文学作品,也颇有市场。

至于简装书,也就是普及版,一般是在某部作品初版(都是精装本)几次印刷甚至再版之后,更换出版社,另出的纸皮本。如果说,精装本是出于藏书者长期保存的需要,那么纸皮本则是为旅行、外出携带方便而出。由于其价格通常为精装本的一半,丢失或损坏亦不感到可惜。不过,近年来颇有些出版社独辟蹊径,用简装本出版成套的世界名著,这或许是为了适应更多读者批量购书的经济实力。

右页表格为7月7日至8月4日的《书评》畅销小说榜。

需要说明的几点是:第一、每期的畅销书榜俱为“畅销书”和“畅销简装书”两榜。且每榜又分为小说及非虚构作品两类,每类至少列出15名,另有“忠告、基本技能及杂类”4名,畅销书榜下还有编辑推荐的其它饶有趣味的新书“切记”栏下的11种,有时连续数周不变。上述各书名下均有一句话的内容简介。我们这里只选了畅销书榜中的小说(及诗歌)一类。第二、原榜中除本周排名次序,还列出了上周排名(“畅销简装书”无此项)及榜上连续有名的周数。如发现人生道路问题的诗画配《噢,你要去的地方!》到7月14日那周已连续上榜153次(此后即落榜)。又如以在秘鲁发现的古代手稿提供了窥测人生成功之路为内容的《上天的预言》,到8月4日那周已连续上榜127次,都是相当持久的。

约翰·格里森姆的《逃跑的陪审团》一书,从6月2日上榜起,至7月14日,连续7周排名第一;7月21日后虽降至第二名,但已连续10周榜上有名,且名列前茅。看来,这位作家大有继肯·弗雷特(Ken Follet,即《针眼》等书的作者)、拉里·麦克摩特里(Larry McMurtry)、安·泰勒(Anne Tyler)、汤姆·克兰西(Tom Clancy)、斯蒂芬·金(Stephen King)、安·赖斯(Anne Rice)等人之后成为后起之秀的趋势。这位在密西西比州牛津城“小联盟”棒球队担任教练的“业余”作家,此前已发表过4部长篇小说:《杀戮时刻》(A Time to Kill)、《陷阱》(The Firm)、《鹈鹕案卷》(The Pelican Brief)和《终极证人》(The Client),可以说,部部畅销,迄今在全世界的总销售量已超一亿册。他的上述作品全部被拍成影视,颇受欢迎。上述4种作品,译林出版社已获授权,于去年出版了中文本。

如今这部《逃跑的陪审团》依旧采用作者最热衷的主题:智者必胜,仍然叙述了倒霉的小人物琢磨透了邪恶的阴谋,从而大获全胜的故事——在密西西比的一座海湾城镇中,一位妇女指控一家烟草公司造成其夫死亡,直逼得这一诉讼案中的陪审员们落荒而逃。尽管这一诡计既不合法也不真实,但确实聪敏异常。这样的故事常能给人以大快人心的满足,加之作者厚积薄发、一击中的的写作手法,更令读者爱不释手。大概是基于这样的内容和技巧,使该书初版便发行280万册。

朋友们还会从上表中注意到:从7月21日那周起,《逃跑的陪审团》开始屈居第二,取而代之连冠三周的是女作家帕特里夏·康维尔的《死因》。书中讲的是凯·斯卡皮塔医生调查一位记者神秘之死和一桩涉及她侄女的谋杀案,恐怕是神秘及悬念小说的佳作,否则不会赢得读者。

至于那两部久踞排名榜长达3年的书,全都是涉及人生的。

透过这样一张畅销书排名榜,我们得到的信息极其丰富。文学工作者和文学爱好者可以根据自己不同的需要,从中汲取适当资讯。 书评文学小说陪审团畅销书

上一篇: 歌剧的没落
下一篇: 生活扫描(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