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来信(22)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成晓和 李昕 常林 潘醒 潘熹盼 陈富荣)

读者来信(22)0

对牙齿的态度,其实不仅是个人保健、个人卫生问题,也是公共保健、公共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社会中,因不注重“私人性”而影响“公共性”的现象比比皆是。从牙齿做起,增强我们的“私人性”并“公共性”,应该是一个极好的口号。

北京 成晓和

也说《中国可以说不》

编辑先生:

在华文报纸上听说了《中国可以说不》,昨天专程去中文书店,翻了翻有点悲哀。一百年了,怎么还老是在义和团和假洋鬼子之间摇摆。不管“说是”还是“说不”,“拥抱蔚蓝色文明”也好,“打倒美帝国主义反动派”也好,都是那么单调、极端、农民意识,而人已不知换了几代了。

而且作者一点自嘲精神也没有,美国梦破灭了,也有自己建筑这个梦的原因,把矛头全对准对象。我对“是”派或“不”派都不感兴趣,难道没有更复杂一点的语言吗?

似乎,文学的语言有了不少变化,学术的语言也有不少变化,唯讨论公共事物(一般说是政治)的语言毫无变化。全是一种风格,一种思考问题的方式,这才是我觉得可怕而悲哀的。

所以《生活》虽然很少涉及政治话题,毕竟讨论很多公共事物,更希望能在这方面显示出点新精神来。中国人似乎很难冷静、多元,本来在人口中受过高等教育的就不多,这中间又仍然是在那里单向思维,岂不要命?另外,中国过去十几年,媒体对美国这一概念的塑造也的确是个很有意思的话题。比如从《北京人在纽约》、《曼哈顿的中国女人》等作品中就可以看出很多有趣的现象。这里毕竟有很多我们自己的欲望投射、神话建造,尤其是在一场文化真空之后,美国好像就是摩天大楼、赌场、赤裸裸的关系、自由自在,诸如此类。如果萨伊德的“东方主义”指出了西方对东方的虚构,那么我们也有我们虚构的“西方”,有一整套话语形态。检查讨论是很有意思的事。

美国纽约 李昕  

我们还能有什么?

编辑先生:

因为家里要装修,找朋友咨询,推荐各种建筑材料,知道了各种进口材料的名称。到建材大厦一看,到处都是进口货:从英国、日本涂料到西班牙、意大利砖到美国地毯、意大利卫生设备。小从各种各样的照明开关,大到成套的设备,进口货应有尽有。现在有点条件的家庭装修似乎都在选择进口货。国产货虽然价廉,但无论质量还是外观,明显都不如进口货。

当今商品流通越来越便利,国产商品除了价格,实在难以在市场上与外来货竞争。大到各种器材、设备,小到各种大小家用电器、家居日用品,甚至吃喝玩乐,进口货也越来越多。前日有朋友的一辆国产面包车上换了一个喇叭,问我声音如何,说也因为是进口货而格外“声亮”。如此这般下去,吃的是麦当劳、肯德鸡,穿的用的不是日本就是意大利、法国,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我们的占有份额会越来越小,我不知道我们还能有什么。

我想,关键是我们自己在丢失市场。在全球一体化的今天,我们还不追求产品质量与产品的价值(非常典型的是,我们合资企业生产的同样产品就绝不如人家精致)。在大家都开始追求精致生活的今天,粗制滥造、不负责任只会毁了你自己。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现在真到了不奋起民族精神,认认真真、兢兢业业努力,就无法保住我们自己的地步了。

北京亚运村 常林  

洋名促销,是没有自信吗?

编辑先生:

一股取洋名的旋风正在中国兴起,洋名字、洋商标、洋店名,在社会生活中随处可见。上海某街道幼儿园,130多名幼儿中竟有20名取了洋名,占幼儿总数的15%,诸如:“尼娜”、“丽莎”、“露莎”、“捷尼”等。在商店名称上,许多洋名则用得令人哭笑不得。比如,“英斯泰克”的英文原意是仪器,一家以经营妇女用品为主的商店却以此为名,真是怪哉!商场柜台上尽是什么“达芙妮”、“特丽雅”、“玛丽莲”、“派那马”……其实都是国产皮鞋。前不久,《北京晚报》上刊登了一家商场庆祝开业两周年、特价销售广告,列举了50个商品名称中有40个全是“法里奥”、“柏迪”这样的洋名。首都师范大学的学生做过一次调查,他们提供的资料表明,西单商业街大小商店500余家,其中带有欧美韵味的名称及装潢的商店约占1/3。据有关部门统计,近两年的商品注册商标中,有30%是洋名、怪名。例如一种葵花牌营养药,非要写成音译的“圣福”(SUNFLOWER);明明是山东产的火腿肠,偏偏取个洋名叫“得利斯”;明明是无锡产的自行车,偏偏取名“西格玛”,结果中国人看不懂,外国人也莫名其妙。

曾几何时,国人称火柴为“洋火”,肥皂为“洋碱”,布料为“洋布”……声声炙人肺腑的“洋”字中迸发了多少无奈与感慨。如今洋名的再度泛滥,许多是商家营销的需要。这种需要背后,一方面可以看到跨国资本在中国市场占有的份额,另一方面正是民族自信心不足、自尊心不强的表现。

名字本身是一个符号,但是名字中反映出来的状态却值得我们警惕。在跨国资本进逼之下,名称不仅意味着我们的民族工业,而且意味着我们的民族文化。

江西九江 潘醒  

休闲旅游:爱你不容易

编辑先生:

1996年,是国家旅游局推出的“度假休闲旅游年”。旅游,堪称都市人休闲的一种高级娱乐和享受方式。旅游是目前世界性的休闲第一选择,全球每天有5亿人在旅游。而中国地大物博,又是文明古国,每一方土地都有一片神奇的自然景观,每一个文明景点都有一段沧桑经历。有关部门曾作过一项统计,到1994年,我国国内旅游累计达5亿人次。但据安徽省有关部门对合肥千户居民家庭进行的一次抽样调查同样表明,去年该市平均每户用于旅游开支费用仅为120元,可见国民的普遍收入实际跟不上旅游的发展。

“许多旅游景点,我们做梦都想去,但一打听门票价格,再摸摸口袋又蔫了。”这是“工薪族”较典型的反映。的确,有些地方的门票价格真吓人,以到某名山旅游为例,门票每张25元,似乎不贵,但从山脚坐中巴到半山腰车票又是9元,从半山腰坐索道上去还要掏30元,下来索道为25元,坐中巴汽车也是9元,计98元。一般旅客是坐中巴到半山腰后再往上攀登,爬得精疲力尽,下来再乘索道和汽车,这样也要78元。一家三四口人,登一次山,加上吃住行和照相开销,没有六七百元难以打发。

大部分消费者希望休闲时到公园走走,但公园的门票这两年一涨再涨。海淀区政府的一位干部给记者算了笔帐:一家三口出去,门票就得八九十元,再加上交通费、饮料与吃饭,总得花几百元吧,瞧我这点薪水,三个月出去玩一回就不错啦!

过去有句歇后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然而,目前一些旅行社为揽到生意,采取有意渲染,夸大其辞,连哄带骗的方法,千方百计引“鱼”上钩。他们的主要手法之一,就是在媒介上大做广告,“豪华大巴,旅程电视,空调伴随,沙发座椅”、“物美价廉,潇洒走一回”等等。有的还以散兵游勇方式深入到企事业单位、机关、学校宣传,人们在宣传者唾液四溅中怦然心动。然而一旦登程,发现情况大变,外出约定时间迟迟不来汽车,等盼穿双眼,睡眼惺松的司机才缓缓地将车开来,“豪华大巴”变成破旧的老式公共汽车,里边既无彩电,更没空调,座椅残破,有的两人座椅挤上三人,玻璃窗关不住,开起车来叮当作响,让人闷热不住欲半途退出,没想对方一变脸讲:退可以,钱不退,因已纳入“全程服务”。

旅游收费之乱,有人戏称其为“像雨像雾又像风”,“看不见,摸不着,宰得狠,叫不出”,因为这个新兴行当正处于摸索之中,不少景点各自为政,物价部门鞭长莫及,没有统一的服务定价标准。比如讲好全程收费800元,包括往返车船票、住宿、景点、就餐等,可一到了路上,又变为分段收费。如车上一滴水没有,渴得要命,旅游人员开始卖矿泉水,均为“议价”;途中寂寞难捱,又高价出租书刊,可谓刀刀见血。南方一座古城公园内有一泉眼,大家千辛万苦到此必喝一杯茶水,竟要价6元之多。

旅游市场目前存在如此之多的问题。固然与行政管理部门权威不够、缺乏强有力调控机构有关,更重要的在于缺乏与管理相应的一系列配套法规,旅游业的管理长期处于一种既无“权力”又无“法力”、进退两难的尴尬境地。早在1982年,我国就开始起草“旅游法”。可时至今日,这部法仍千呼万唤不出来。旅游业覆盖社会生活面广,行业界面模糊,很难规范。比如旅游饭店分属众多部门,在“利益驱动”下,旅游行政部门很难对所有饭店进行统一管理;以销售纪念品为主的旅游商店,其属性更多的为商业成分,更难确定一个统一的运行规则。如此这等,抛却人间繁杂事,何日得作逍遥游。人们将拭目以待。

北京 潘熹盼  

并非都是心理素质差

奥运大赛,紧张激烈,一分、一秒甚至零点几分、几秒的差距,都有可能使选手喜出望外或抱憾终生。所以,除了专业技术之外,运动员们大赛中心理素质如何越来越受到普遍重视。过好“心理关”,打好“心理战”也就成为比赛来临之际人们关注的热点。

然而,运动员比赛中的成功和失利,特别是占有一定优势下的失利,是否都是因为心理素质不过关造成的呢?我认为不是这么简单。比如:8月3日进行的男子10米跳板跳水,决赛中肖海亮第三跳的失误,便与心理不稳定有关,在跳板上站都站不稳,跳下去的一刹那动作怎会不变形呢。肖海亮和田亮最终未能问鼎,更大的原因是我们的选手实力不如俄罗斯的萨乌丁和德国的海姆。再比如,泳坛老将刘黎敏和乐靖宜,都是两届奥运的参加者,心理素质应该说能经受住大赛的考验吧,可她们恰恰在自己的两个强项200米蝶泳和50米自由泳中双双失利,其原因若用心理素质如何如何来解释,恐怕难以服众。关键是她们未能有效地扬长避短,或入水慢或触池的一刹那技术失误。我们大家十分熟悉的中国女篮,队中老队员占了近一半,郑海霞更是4届奥运会元老,能说比赛中姑娘们心理素质差吗?可小组赛竟5战4负,特别是负于日本队的那场比赛,场外教练指挥失误,场内战术呆板、单调,过分依赖郑海霞一人,被动的场面令人目不忍睹。

经过几届奥运会风风雨雨的考验,运动员心理素质在比赛中的作用已引起我们各运动队的高度关注,为调整好队员们的心理状态,本届奥运代表团的上上下下确实做了大量工作,也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但是,在中国队以16枚金牌的佳绩班师回朝之际,有必要指出,我们不少项目的失利、失败,并非都是因为心理素质差。对于我们许多优势项目上的失利,应用认真负责的态度,眼睛向内,多从更深层次找原因,多从自己主观上和比我们表现好的对手身上找自己的不足。若一味地埋怨裁判不公,过分夸大心理素质的影响,掩盖或忽视自己存在的问题,说不定我们的一些优势项目还会在一条道路上第二次跌倒。

河北石家庄 陈富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