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乳浓于水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范海燕)
待哺的婴儿母乳喂养将使他强健、活泼、可爱
1991年3月18日,对全中国婴儿来说,是一个值得庆幸的日子:李鹏总理代表中国政府,正式签署了世界儿童问题首脑会议通过的《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和《执行90年代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行动计划》两个文件。在实现90年代儿童健康和营养目标中,推行母乳喂养是一项关键性措施。
同年6月,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提出“创建爱婴医院倡议”,实施促使母乳喂养成功的10点措施。
国际婴儿食品制造商协会承诺到1992年底停止向发展中国家的医疗保健机构提供免费或廉价的母乳代用品。
5年过去了,我国纯母乳喂养的现状如何呢?
北京市妇产医院的产后病房里,几位新妈妈一致表示,如果财力允许的话,一定要给婴儿喝进口奶粉,“外国奶粉的质量比国产的质量好”。
北京市一些食品商场内,在婴儿奶粉柜台前,顾客多是指名购买某种品牌的进口奶粉,理由是:婴儿只喝这种奶粉。
洋奶粉大举进攻中国市场(李冬钢摄)
在广东,几乎所有的大大小小的百货商店、街头巷尾的杂货店,进口婴儿奶粉却是必备商品。拒绝喂奶,成了现代妈妈的标志。
资料表明,60年代以后,我国母乳喂养率直线下降。据1983—1985年对全国20个省市的调查,母乳喂养达6个月以上者,在农村为60%,城市仅为34%。近年来,城市母乳喂养率已低得令人难以置信。80年代初北京市区母乳喂养率为13%,1990年上海市区母乳喂养率比这还低,仅12.7%,而1995年下半年对29个省市自治区的5.6万个城市家庭的调查表明,4个月内婴儿的母乳喂养率已降至8.65%。
母乳喂养是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的重要指标之一,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以新生儿起至6个月的纯母乳喂养率要达到80%。我国在1992年颁布的《九十年代中国儿童发展规划纲要》中也提出了“2000年母乳喂养率达80%”的目标。而上述情况表明,我国母乳喂养的情况并不理想,离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目标还有相当距离。
“除极个别情况外,没有没奶的产妇。”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坚信这一点。那么,为什么母亲们不再给孩子喂奶了呢?让我们来看几个例子。
甲女士,26岁。她说:“现在只生一个孩子,我们要让他吃最好的东西,长得聪明强壮。”于是,她不给孩子喂奶,而是买进口奶粉给他喝。但孩子吃了进口奶粉后并没有像她想象的那样强壮,脂肪多,常感冒。
乙女士,24岁。平时对身材特别注意保养。生下孩子后,横竖不肯喂奶。且整天忙得不亦乐乎,一会儿进行乳房按摩以退奶消胀,一会儿做俯卧撑以保持体型的苗条。
丙女士,29岁。她本身就是医务人员。知道母乳喂养的好处。可孩子就是不肯吃她的奶。她对其中的隐情略知一二,却又无可奈何。原来,国外的一些乳品产销商把手伸到了医院里,她的孩子吃了其馈赠的奶粉,就不肯再吃人乳了。她女儿不光是不爱吮她的乳头,而且一吃母乳就闹肚子,除洋奶粉外,什么也不吃。
洋奶粉里有“麻药”
母亲们如此,挣钱买奶粉,就成了年轻父亲们大众化的日常家务。和奔波于婴儿奶粉柜台前的爸爸们交谈,记者了解到,出现“孩子只认一种奶粉”的情况,并非由于这种品牌质量好、名气大,而多数是由于婴儿在医院时,医生就给喝了某种品牌的奶粉,或者在处方里直接写上“建议喝××牌奶粉”等字样。婴儿一旦喝了这种奶粉,就不喝其他品牌的奶粉了。
对此,一些家长迷惑不解,“会不会进口奶粉里面有麻药?“中国营养学会常务理事、婴儿营养专家陈学有教授解释了其中原因:婴儿对奶粉的口感十分灵敏,第一次喝的是什么品牌,就只“认”这种口味,对其他品牌自然而然就会产生排斥。
在北京市双安商场,一位正在购买进口奶粉的母亲,给记者算了一笔帐:一罐进口奶粉100元左右,婴儿一个月至少要吃5罐,就要花500元。她无可奈何地说:“工薪阶层哪儿负担得起呀!”这位年轻的妈妈曾试着改用国产奶粉喂孩子,但婴儿根本不吃。
当然,洋奶粉里不会有麻药;如果说有的话,那也是另外一种意义上的“麻药”:用高明的营销手段麻痹消费者,以打开中国的乳品市场。
一段时期以来,一些生产婴儿奶粉的公司,除大作广告以外,还以种种方式把自己的奶粉推销给妇幼医院,让医院给婴儿服用,从而达到“先入为主”的效果,为自己日后带来滚滚财源。
他们的奶粉,或者是免费赠送的,或者是极低的价格推销的,在有些医院,馈赠的奶粉竟占常规所需奶量的1/3乃至全部。医院则以市价与产妇结算,获取利润,这成为产科为医院创收的一大高招。同时,奶粉公司还拿出重金,赞助产科各种学术和娱乐活动,使医务人员成为最忠实的推销员。这种行为、无疑诱导了产妇,使她们以为用牛奶喂养婴儿要优于母乳。
以广东为例,大部分医院的产科都使用进口奶粉,全省的母乳喂养率大幅下跌,1992年,广东省婴儿出生住院期间的母乳喂养率低至10%。不少医院在新生儿登记卡上注明婴儿住院期间食用的奶粉品牌,并告诫家长不能随意改换,以免引起婴儿不适,这就进一步加剧了医院主张牛奶喂养婴儿并看好某品牌奶粉的印象。产妇出院时,医院还以“优惠方式”鼓动她们买“批发价”奶粉回家,这种方式一直是国外婴儿奶粉厂商在广东最有效的推销策略之一。有关人士痛心地说,这应该算是当今世界上最不人道、最不公平的倾销案了。
为了制止这种状况,1995年6月13日,卫生部、国内贸易部、广播电影电视部、新闻出版署、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和中国轻工总会等6部委联合公布《母乳代用品销售管理办法》,明确规定:生产者、销售者不得向医疗卫生保健机构、孕妇、婴儿家庭赠送产品、样品,减价销售产品,或以推销为目的,向医疗卫生保健机构有条件地提供设备、资金、资料。该办法自1995年10月1日起已正式施行。
然而,中国保健食品协会常务理事殷泰安教授指出,根据他们的了解,母乳代用品的不正当推销并没有停止,而是采取了更加隐蔽的方法。
“大医院不让送,就往小医院送;大城市管得严,就送到中小城市去”,一位外国奶粉厂家的销售人员说,赠送奶粉的总量不但没减,反而增加了。
虽然各家医院都采取了各种措施,严禁接受馈赠,但却不能保证杜绝一些医生在利益驱使下做出的违法行为。由明到暗的变化给执法带来了更大的困难。卫生部妇幼卫生司的官员一方面称一旦发现有接受馈赠的,就要立即查处,一方面也不得不承认,这种私下的交易很难一查到底。
我国每年有2000万孩子出生,如果按每个孩子平均每天需要800毫升母乳计算,每年所有母亲为孩子分泌的母乳达584万吨。假如有一半母亲不喂奶,需要生产或进口292万吨液体乳,相当于23万吨奶粉。这是一个十分巨大的市场。
洋奶粉厂家当然会算这笔帐。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在北京三大商场做过一个调查,发现国产、合资、进口的奶粉几乎三分天下,而其中进口奶粉又多为高利润的婴儿奶粉。随着关税的下调,我国正在起步的乳品工业,将受到进口奶粉的更大冲击。
中国政府重视爱婴活动,倡导母乳喂养
“雀巢风波”告诉你……
这种事情并不是今天才发生,也并不是仅仅发生在中国。
婴儿喂养奶(infant formula)是20年代初作为母乳的一种代用品而开发出来的,专用于6个月以下的婴儿,是一种牛奶、水和糖的混合物,按照母乳的营养成分比例调制而成。婴儿奶粉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销量迅速上升,到1957年达到顶峰(当年发达国家新生儿人数达430万)。之后,西方国家出生率开始下降,一直持续到70年代。这种形势造成婴儿奶粉销路日窄,逼迫生产厂家寻求新的市场。它们不可避免地把目光投向第三世界:非洲、南美和远东国家的人口不断增长,意味着巨大的市场机会。
在发展中国家的婴儿奶粉市场中,瑞士雀巢公司占据了40-50%的份额。它在这些国家的攻势很猛,其营销努力不仅仅针对消费者,还针对医生和其他医疗人员。使用的媒介包括广播、报纸、杂志、广告牌——甚至还出动了装有大喇叭的宣传车。它还大量免费赠送样品、奶瓶、奶嘴和量匙。在某些国家,雀巢雇用护士、营养师和接生婆组成自己特殊的宣传队伍,正是这些带有欺骗性的销售人员帮了雀巢公司的大忙。她们入室拜访年轻母亲,散发大量样品,劝说这些母亲停止母乳喂养。由于她们具有职业身份,对于天真的消费者来说无疑带有诱导的意味。
针对医生和医疗人员开展的促销活动也用心良苦。这种促销形式的具体进程是,派推销员前去向儿科医生、护士和其他有关人员宣讲产品的质量和特点,并提供诸如海报、图表、样品等宣传物品。公司还出钱资助医生和医院里的其他人士出席医学会议。
到70年代初,雀巢的做法终于引起国际上的注意。有人开始怀疑第三世界国家婴儿的高死亡率与婴儿奶粉厂家的市场攻势有关,因为它们把目标对准那些无力解读饮用说明或因生活条件所限无法正确饮用奶粉的消费者。在一些国际会议上,医务人员、工业界代表和政府官员公开谈论婴儿奶粉饮用不当和婴儿死亡率之间的联系。但公众对此尚不知晓。
1974年,一家英国慈善机构“为需求而战”,出版了一本28页的小册子《婴儿杀手》,点名批评雀巢公司在非洲的营销策略。雀巢开始成为公众瞩目的对象。
不到一年,德国的“第三世界工作组”将该册子译成德文出版,文中内容未做多少改动,但题目却被换成《雀巢——婴儿杀手》,原因是这家组织认为,雀巢作为婴儿奶粉产业的带头羊,理应承担更多责任。
雀巢总部被激怒了,与该组织对薄公堂,控告它的“诽谤行为”。案件的审理持续了两年,引起全世界的关注。虽然雀巢打赢了这场官司,但法庭建议公司就其营销手段作全面审视。“我们胜诉了,但从公关的角度讲,这是一场灾难,”雀巢后来承认。“婴儿杀手”的控诉玷污了雀巢的名字。
在《婴儿杀手》英、德文版出版和雀巢的官司终结后,消费者保护活动积极分子成立了专门的民间组织反对雀巢公司的做法。同时,一些机构,包括世界健康大会和世界卫生组织,也开始寻求减少婴儿奶粉产业的宣传活动。
在外界日益增长的压力下,雀巢和其他同类公司不得不有所收敛。1975年,它们通过了一个公约,保证在今后的促销活动中做到:承认母乳喂养是最佳哺育方式;告诉消费者婴儿奶粉只是一种补充性代用品,使用时应寻求医生帮助,等等。
但是随后几年各地的报告表明,雀巢在许多场合又故伎重演。因此,1977年,美国的民间组织发起了一场抵制雀巢产品的活动,很快扩展到其他9个国家。这一活动一直持续到1984年1月。
抵制者的要求是:停止雇用护士作为宣传人员;停止免费散发样品;停止向医务人员开展促销活动,停止针对消费者的促销活动和广告宣传。他们开展的活动十分有效。不仅导致了雀巢利润的下跌,而且引发了舆论的认同和政府的行动。
许多国家都制定了有关法律控制母乳代用品的销售。1981年,第34届世界卫生大会通过《国际母乳代用品销售守则》。欧洲议会随即通过一项决议,在欧洲共同体范围内严格执行该守则。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当时我国的卫生部部长钱信忠也率团出席大会并投票赞成该决议。
意味深长的是,世界卫生组织对86个国家的调查表明,全球母乳喂养率近几十年来呈现较高——下降——再上升的趋势。目前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母乳喂养率正在逐渐上升,有的已高达60%-70%。而发展中国家却仍处于下降状态。
用你的乳汁喂你的孩子
专家研究表明,发展中国家的母亲们放弃哺乳而更多地改用奶瓶喂奶,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社会环境发生了变化。婴儿奶粉被视作现代化产品,象征着社会的进步。在奶粉罐上微笑的白种婴儿暗示,富裕的白人母亲都使用这种产品,因此它一定非常好。在发展中国家,那些高收入的家庭首先开始模仿西方妇女使用奶粉,故而奶粉喂养成为地位高的标志,收入低下的妇女当然对此趋之若鹜。
第二个原因是保健医生的影响。许多医院和诊所都认可奶粉的使用,而母亲们总是倾向听从医生的意见。
第三个原因是生产厂家的促销技巧,这一点前面已详细谈到。
在新加坡,1951年80%的3个月的婴儿都接受母乳喂养,到1971年,这一比例下降到5%。在智利,1973年的统计显示,奶粉喂养的孩子与母乳喂养的相比,前者的死亡率是后者的3倍。其他关于奶粉喂养造成婴儿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的数字不胜枚举。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一份报告说,不用母乳喂养的婴儿,在出生后6个月内的腹泻发病和死亡机率,要比那些用纯母乳喂养的婴儿高15~25倍。我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的伍蓓秋也认为不用母乳喂养是我国婴儿死亡的原因之一。
显然,许多母亲不知道这一点。她们不知道的还更多。
有人相信国外奶粉商的宣传误导,以为经过工业配制的奶粉更有利于婴儿发育,错误地认为代乳品是更时髦、更健康的喂养方式。
事实上,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物。母乳含有婴儿出生后4—6个月所需的全部营养物质,包括适量的蛋白质和脂肪,还有人体所需的较多的乳糖和足够的水份、铁质与维生素,且含有适量的盐、钙和磷等矿物质。这些都是其他代乳品所无法替代的。
母乳含有丰富的抗感染物质,能保护婴儿少得疾病。英国专家迈克尔·克劳福德的最新研究表明,吃母乳的婴儿要比用奶粉或鲜牛奶喂养的婴儿智商更高。
还有人因工作、娱乐活动繁忙,为保持体型美,拒绝哺乳婴儿。这方面的事实也与她们想的截然相反。及时哺乳有助于消除乳房的胀硬疼痛,有利于子宫收缩复原,可加速母亲体重的减轻和体型的恢复。同时,母乳喂养可减少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危险。美国华盛顿大学的医学专家发现:哺乳妇女比不哺乳妇女得乳腺癌的机率低22%。
自1992年起,每年8月的第一周被定为“世界母乳喂养周”,所有的母亲都被殷殷告知:请用你的乳汁喂你的孩子。
母乳喂养是关系到人口质量的大事
人有吃奶的天赋权利
把奶瓶当妈妈,首先是从医院开始的。我国医院的产科运作方式,是模仿前苏联建立起来的。产妇分娩后,母婴一般都在医院住4—5天,其间,产妇在病房休养,婴儿在专门的育婴室由医护人员照顾,母婴每天只有两三次见面机会,每次团聚30分钟,新生儿以奶粉为主食。
推广母乳喂养,必须打破这种格局。为此,卫生部从1992年开始在全国推行创建“爱婴医院”的活动。在爱婴医院里,母婴同室,产后即哺乳。当年12月,经国内外评估人员按创建爱婴医院的全球标准严格评估,京津沪等9省市的21所医院成为我国首批爱婴医院。至今为止,创建爱婴医院的热潮不断,有的省市还提出创建爱婴市、爱婴县乃至爱婴省的设想。例如按照广东省政府的规划,2000年以前,广东设有产科的医疗单位将全部“爱婴”化,令奶粉彻底在医院消失。
广东有20万妇产科、儿科医生,郑重地在“支持母乳喂养保证书”上签了字。为了发动、鼓励母乳喂养,去年全省各级政府和医院共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改造产科病房。各医院还适当增加了产科医护人员,并对她们和孕产妇进行母乳喂养技巧培训。347家“爱婴医院”开设了“母乳喂养热线电话”,由专家全天24小时免费解答问题,从喂奶的姿势,到如何通过哭声、大便判断婴儿的身体状况,不厌其烦。
爱婴医院的全部努力,就是要抛弃奶瓶;而这在相当一段时间里被视为“现代技术”,相反,母乳喂养却被看作过时的做法而不再值得重视。在大庭广众之下,毫无顾忌地撩起衣襟奶孩子,一直被有些人视为粗俗原始;不知何时起,这个形象却被奶瓶取代了。我们的社会,究竟是进化了,还是落后了呢?
母乳喂养的事情,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儿童优先论者会尖锐地说,婴儿是人,不是牛,有吃人奶而不是吃牛奶的天赋权利。儿童,是人类生存的起点,也代表人类发展的未来。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到民族的素质、国家的兴衰以及人类发明的进步。因而,国际社会今天都把“儿童优先”、“母亲安全”作为面向未来的事业,对儿童的生存、保护和发展给予前所未有的重视。
我国作为人口大国当然义不容辞。“爱婴”在中国形成一场空前的、大规模的行动,就意味着我们的庄严承诺。然而,它的意义还更加深远。
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人们既赞叹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给人类带来的“福音”,又恐惧它给人类带来的“灾难”——破坏了以往自然的和谐,异化了人的本性。倡导母乳喂养正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代人类在这两难境地中的困惑和抉择:人类要在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返朴归真,向自然回归。
毕竟,乳浓于水。 母乳喂养雀巢奶粉婴儿奶粉中国奶粉雀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