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脏康复新方法——心脏切割术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王剑南)
一名巴西医生实施了一种大胆的心脏手术:将体积过大、功能迟缓的心脏切除一块使之变小。美国和欧洲的许多家医院已在手术中试用了这种方法。是不是从此以后心脏移植术将被心脏切割术取代呢?
朗达斯·巴蒂斯塔孩童时代便立志做一名心脏外科医生。那时候他定期跟父亲去屠宰场,父亲想在这儿给家里弄点儿别人废弃不要的肉食,而他却着了魔似的在牛和猪的心脏上剪来剪去。“我必须这样做,可我那时从不知道为什么干这个。”
经过这么长时间的追求,他现在认识到了这件事的深层意义。他今年49岁,是巴西东南部大城市库里提巴附近一家小型心脏病观测站的主管,从事心脏病“研究工作”已有45年。他的医院设在乡下,条件简陋,仅有15个床位,但在那里,这位矮个子医生已用一种近乎残忍的方法为300多个心脏病人做了手术,术后效果好得令人吃惊。
巴蒂斯塔毫不犹豫地对因病胀大的心脏实施了切割术,从而救活了患有严重心脏机能不全症的濒死病人。这种手术方法风险极大,但支持他的人认为,这将取代心脏移植手术。切割手术后活下来的人病情明显好转了。就象黄杨和山毛榉灌木丛经过修剪后会更加茂密一样,许多经巴蒂斯塔切割之后的心脏又重新焕发了活力。
巴蒂斯塔的手术方法如此古怪,以至于许多有名的医学专业杂志都不敢发表他的论文。而且这种方法的确有悖行规:在对由心肌乏力引起病变的心脏进行手术时,他切除的恰恰是运转自如的那部分肌肉组织。许多医学家认为这无异于火上浇油。但手术对病人心脏的恢复作用比损害要小得多。汉堡阿尔贝蒂纳医院院长、心脏外科医生尼尔斯·布里泽解释说,手术后心室内径缩小了,剩余的肌肉组织感受到的心壁张力也随之减小,于是,心脏就可以顺利愈合刀口并康复了。
由于心脏切割手术成效显著,美国、英国、意大利、德国约有70位知名的心脏外科医生特意来到巴西这个医学不发达国家,只是为了找他亲眼看看这项技术。他们满心疑虑地前往,回来时却已充满了希望,称这“可能是一次突破”、“几年来最重要的一项革新”、“将会记入心脏外科学发展史”。
心脏机能不全是由心肌梗塞、动脉硬化、病毒性疾病和其它心脏疾病引起的。机能退化会导致心脏体积膨胀,扩大了的左心室内涌入了太多的血浆,而心肌又不具备足够的压力将这么多的血液输入体内,于是心脏陷入了致命的循环之中。医学家们常常对这种病束手无措,他们主要采用药物治疗,但这只能使生命平均延长几个月,有三分之二的病人将在两年内死去。心脏移植疗法也只适用于为数不多的年轻人,而且捐献出来供移植之用的心脏数量远远不够。在德国,去年有500颗心脏完成了移植手术,但至少还有这么多的病人在徒劳地等待。
巴蒂斯塔的第一个病人是位年轻的长途货车司机,患有由恰加斯病(南美洲锥虫病)引起的严重心脏肌能不全,病情已恶化到了最危险的地步。他呼吸微弱,躺在病床上一动不动,心脏供血量仅为正常值的20%-一看上去肯定快要死了。
在资金和设备匮乏的条件下,巴蒂斯塔不可能为病人实施心脏移植。于是,1994年的一个夏日,他把在羊身上练熟的技能大胆地用到了人身上。
他打开了司机的胸腔,裸露出来的心脏已经鼓胀得变了形——外科医生的行话称之为“牛乳”,它看上去足有一公斤重,无力地收缩着。巴蒂斯塔把病人的血液循环连接到一个人工心肺机上,然后捧起仍在跳动的心脏,将手术刀刺入左心室,切下了手掌大小的三角形的一块肌肉组织,然后又把心室壁重新缝合起来。
在缝合胸膛之前,巴蒂斯塔高兴地看到,心脏变小后的跳动明显有力多了,手术成功了!他从未想过,在欧洲和美国,做这样的试验是有违道德的,“我只是问自己,怎么样才能帮他。”
那位长途货车司机现在已经康复了,手术后几星期他就出了院,重新开着载重汽车在巴西跑来跑去。但不是所有病人都象他这么幸运。巴蒂斯塔后来的病人中有20%于手术后几天死亡,另有20%一年内去世。人工缩小后的心脏节奏受到了干扰,常常会突然停止跳动。
巴蒂斯塔医生是天才还是杀手
“死亡率太高了”,海德堡的心脏外科医生朗格批评说。巴蒂斯塔平静地对待这类指责,“我更愿意谈论活着的而不是死去的。有十分之六的病人可以恢复正常生活,而没有我的手术他们都会死去。”
切割后的心脏以后还会出现什么情况呢?还会膨胀得跟手术前一样大吗?心跳节奏问题是怎么产生的?这些问题现在还无法解答。巴蒂斯塔的观测站人手不够,无法对病人进行跟踪测试。
这期间美国、英国有几位医生已经在进行这种尚有争议的手术了,他们的收效各自不同。
纽约州布法罗综合医院心脏外科主任托马斯·萨勒诺第一个采用了巴蒂斯塔的切割术,至今已为12名病人做了手术,有7名活了下来。
耶鲁大学心脏外科主任约翰·埃勒夫特利亚得斯的第一位接受这种手术的病人死去了,但他已获大学道德委员会许可,为以后的15位重心脏病人实施切割术。
俄亥俄州克利夫兰大学医院的帕特里克·麦卡锡为两名等待捐献心脏的病人实施了手术,两人在手术后9天出院了,心脏机能分别提高了10%和40%。
英国布里斯托尔的吉亚尼·安格利尼把心脏切割手术引入了欧洲。他对4颗心脏采用了切割术,3人活了下来,而且病情明显好转了。他还将主持一项至少有4个国家的10个医院参与的大型国际研究活动,目的在于考证切割术用于治疗哪类心脏疾病功效最大,风险最小。安格利尼相信可使死亡率降到20%,这样,巴蒂斯塔心脏切割术的危险系数就与心脏移植术相差无几了。
在布鲁塞尔和波洛尼亚举行的心脏病学大会上,巴蒂斯塔介绍了他的发明。这使得同行们再次发问:巴蒂斯塔到底是天才还是江湖骗子?是一个不负责任的杀手,还是继1967年第一次为人实施心脏移植术的克利斯蒂安·巴纳德之后的又一位医学先驱?
心脏切割术使这位没了指望的患者获救 心脏移植心血管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