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住房:上火与心寒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万山
杂乱破旧的小院令人揪心,老人盼望着(邢丹文 摄)
众所周知,截止1995底,北京市累计出售公房25万套,1500万平方米,位居全国前茅,可谓业绩赫赫。但鲜为人知的是,从1993年到1995年间,北京市新建住宅便达1800万平方米。如此对照,北京市卖了10年房,连近3年的新建住房也未卖掉,更甭提以前的住房存量。
很显然,房改17年并未把公众买公房的积极性刺激起来,一类人不愿买,一类人买不起。
如果你已经分到住房或等两三年便能分到住房,你会再自掏腰包买房吗?按北京市目前最优惠的标准价,新建住房每平方米售价1000元,买一套60平方米的两居室需6万元;而房租到2000年将提到每平方米3.75元,两居室的年租将达到2700元。由此可见,租售比价不合理是影响公众买房的重要因素之一,6万元放在银行里一年的利息就是6000元,绰绰有余地应付2000年的房租
有房户不愿买房,更苦了无房户,建房资金收不回来,带有补贴性质的安居工程自然进展缓慢,因此无房户望着商品房而兴叹,盼着微利房而眼穿。
总不能天当被地当床吧,无房户只有两条出路,要么租房要么买房以解燃眉之急。可是,租房业务目前在中国大部分地区并未正式开展,只能通过一些社会中介组织租借私人住房,这些“私房”又几乎都是单位分配的公房,这种公房私租属违规行为,所以这种租赁关系大多偷偷摸摸,房主与租者均不踏实,租赁合同多为一年一签,没有长久保障。而中国的住房大部分没有内部装修,如果租赁者自己花钱粉饰一新,因住不长久等于为人作嫁衣,所以目前的民间租赁业务基本上以租房户的委屈求全而存在。
提起买房,一位留美归来的中年学者曾因此恼羞成怒。她从今年2月起便四处打听房源,历时3个月才摸到门路,她不明白诺大的北京市为何没有一家售房信息中心,也没有一家媒介做这样的全面服务。不管怎样,众里寻“房”千百度,总算在京郊昌平县觅到一套可心住房,售价30万元,她问可否分期付款,对方告知只能一次付请,可她手上只有20万元资金。于是,这位学者又到处寻问哪家银行可以申请住房贷款,均遭拒绝。奔波数月,最终竹篮打水一场空,气煞人。
经此遭遇,这位学者开始留心中国的住房制度,最终得出结论,拥有20万元不可能在北京市拥有一套中档商品房,由此而大发感慨“对于中国职工来说,20万元相当于一个家庭一辈子的积蓄,而人活一辈子竟挣不下一套住房,可叹可怜!”
如此感慨并非这位学者一人,似乎最主要的矛盾是低工资与高房价之间的差距。无论是提租还是售房,最终不仅要看百姓的经济承受能力,还要看人们的心理承受能力。
1993年,北京市府向教师出售了一批新住房,具有30年教龄的老教师花1万元便可买一套两居室,教师们欢天喜地搬进新居,但有一家中央大报板着面孔给众众算了一笔帐,认为如此低价售房违背经济规律。报道一见报,这些老教师便集体上书说,如果这批房售价提到三四万,他们咬咬牙也能承受,但会愤愤不平,教书30载,最后还要把毕生积蓄换一套住房,道理何在?
教师的群体觉悟在当今中国应算是高的,他们都拒绝接受按经济规律买房,何况全体公民。谁都不愿将装进口袋里的钱再让人掏出去,但只要掏得合理,人们也会泰然处之。
1992年,北京市将房租从每平米0.11元提到0.55元,其依据是在建国之初制定工资制度时,工资构成中有5%的住房含量,所以按现在职工家庭收入的5%推算出提租方案。此方案在中央机关引起强烈反响,但人们在议论纷纷之中还是忍痛进行了房改。
事隔3年,北京市又推出新的提租方案,到2000年房租将占职工家庭收入的15%,同时职工家庭住房将基本实现每户两居室。由此算来,按现在职工人均年收入7500元,到那时候一套两居室年租金至少在3000元以上。在讨论方案时,有心人提出,在1993年时人们已经接受工资中5%的住房含量,到2000年将住房含量提高到占职工收入15%,依据何在?北京房改办笼而统之回答,因为人们收入在年年增长。
观察家认为,工资中的住房含量变来变去,势必混淆公众对提租合理性的认识,人们会产生一种迷惑,涨工资与涨房租有什么必然联系。
绝对公平是不可能的,但任何一个房改举措不能不师出有名。张家港4家大型国营企业实行大胆举措,将房租一步提到每平方米7元,然后将补贴化为工资给职工连升五级,职工兴高彩烈地接受这一方案,并且涌跃购房。不到半年时间,售房收入是提租补贴所动用资金的10倍以上,企业划算工人心里也舒坦。尽管算起细帐,这一方案职工略亏,但职工认为涨五级工资是用在房改上的,吃眼前亏占长远便宜。
深圳市的房改更给人深刻启示,淘金志士们初到深圳时,很少有公司承诺分给你住房,而是支付比内地高得多的工资,将内地职工所享受的各种福利全部货币化,至于怎样支配薪水完全是个人自由。正因如此,深圳房改异乎寻常顺利,没有争议售房与提租哪个为主,没人抱怨补贴不补贴,老板给的钱什么都包括啦,要买要租,要大要小,全由各自拨弄各自的小算盘。
京、津、沪、粤四地区房价与收入比较
居民家庭房价与收入比较的高低状况
各地租金水平及提租方案
各地房价及售房状况
房价/收入比分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