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动物也有意识?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1996年4月中旬,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图森举行了一次盛大的学术讨论会,研究人员讨论了关于睡眠时的脑电流、神经细胞接点的作用以及丘脑下部的功能。
他们的研究目的,是为了进一步解开那个谜:了解人的意识。然而,会议临近结束时,一只鹦鹉的表演却使这批科学精英再度陷入困惑。
这只灰鹦鹉起名亚历克斯,培养它的行为科学家艾琳·佩珀伯格(Irene Pepperberg)用朴素的语言向与会者介绍说“灰鹦鹉的词汇量约有100个。它认识7种颜色和5种形状,它能数到6,能根据颜色、形状或大小区别物品。”佩珀伯格令人惊异的结论是,“亚历克斯的智力水平相当于一个5岁的孩子。”
约20年前,佩珀伯格开始了她的行为研究。当时她在动物商店买到一只灰鹦鹉——一只爱合群的鸟,以模仿人的声音而著称。然而佩珀伯格的目标却是不仅要教会它词语的声音,而且要教会它词语的意思。为此,她在这只鸟的眼睛面前把一个软木塞、一个核桃、或者一把钥匙指给自己的女助手看,并且问道:“这是什么?”如果被问的女助手回答正确,她就会得到称赞,同时得到那件物品。
不久,这两个人的行为引起了好奇的鹦鹉的兴趣。最后,鹦鹉也终于参加了谈话。它用佩珀格的中西部英语腔调沙哑地发出声音:“软木塞”,接着它便得到一个渴望的玩具作为报酬。
经过数百次这种方式的训练,即使是较难的问题,鹦鹉也能回答。当佩珀格将2把蓝色的钥匙和3把红色的钥匙拿给它看,并且问道:“有几把蓝色的钥匙?”鹦鹉就会回答:“2。”它的女教师继续问:“有什么不同?”亚历克斯立即回答:“颜色。”
在图森的观众对此的反应是目瞪口呆。鹦鹉的女教师事实上取得的成功,是否意味着这样一种可能:一条通向鸟类心灵世界的道路已被打开?研究意识的科学家们不得不承认:倘若他们打算否认鹦鹉亚历克斯具有意识,那么他们提出的理由又该是什么呢?鹦鹉发出的沙哑声——“两把蓝色钥匙”和一个5岁孩子说出的同样回答之间又有什么区别呢?
认为动物具备意识的科学家们往往以黑琴鸡求欢的习惯作为论据。这种禽类是以群体的形式交尾,发情的雌黑琴鸡首先昂首阔步地在雄鸡中间四处走动,物色自己的配偶。研究人员经过长期努力,想弄清雌鸡择偶的标准究竟是什么?是强壮,是漂亮,是雄鸡发出的咕噜声还是发亮的鸡冠?研究人员发现,雌鸡准确地选择了往后活得最长的雄鸡作为自己的配偶。可见,必然有某种尚未为人所知的标记帮助雌鸡以完全先知的方式择偶。这一学派的科学家认为,即便是无脊椎动物也可能具备智能,他们举出的例子是:所有软体动物中脑子最大的一种墨鱼,能学会区别红色的球和白色的球。一旦它们能得到一只小虾作为奖励,墨鱼就会去抱住红色的球或者白色的球。持这种观点的科学家们还发现,一种老鼠不仅能学会认出有毒的诱饵,甚至能把这种知识一代一代往下传。
不过,尽管这些观察到的现象给人以深刻的印象,但是仍然无法动摇目前占统治地位的看法:动物是自己本能的奴隶。诚然,记忆、学习能力、非常复杂的社会性行为和特别良好的感官,在动物界均非罕见现象。然而这些现象都可以用天生的行为程序来加以解释。这些现象并未为动物真正的有意识行为提供有力的证据。
最雄辩的一个例子是蜜蜂的符号语言。一只工蜂用自己的尾巴摆动各种姿势,能精确地告诉同伴,它在蜂巢的西南方向800米处发现了开花的菩提树。法国昆虫学家让·亨利·法布勒(Jean Henri Fabre)作过一项著名的实验,说明细腰蜂如何呆头呆脑地按照行为程序重复几十遍同样的动作。这一实验使得行为主义者一时语塞。
不过,行为主义者提出了不少例证:绿长尾猴能根据不同情况向同伴发出不同的警告呼号。狒狒看来也能互相沟通。一群狒狒早晨起来,先在睡觉的地方漫无目的地走动,然后好像得到一声号令,向同一个方向走去,不久就分散在广大的生活区活动。可是到了中午,这一群狒狒就会不约而同地在某个有水的地方重新相聚。
但是,仅仅解开了长尾猴和狒狒相互之间交流信息的密码,仍然不能弄清它们脑中的意识活动。因为人无法和它们进行对话,语言是此项研究中的最大障碍。
参加图森学术讨论会的3位女科学家独辟蹊径,在突破语言关上取得了重大成果。佐治亚州立大学的女动物学家休·萨维奇—朗博(Sue Savage-Rumbaugh)多年来一直在教黑猩猩说话。现在,这只黑猩猩不仅能懂得许多口头发出的命令,而且还学会了在一块板上正确使用256个符号,用以表达它自己的愿望。
新泽西州的拉特格斯大学的黛安娜·赖斯(Diana Reiss)试图通过电脑集成的蜂鸣声和海豚进行谈话。黛安娜·赖斯尚不知道,海豚是否懂得这些声音的意义,但是她报告说,海豚非常高兴模仿电脑发出的声音。
艾琳·佩珀伯格的灰鹦鹉所发出的沙哑声,很可能应该归功于它的偶然的模仿天赋。但是它已涉及到颜色、形状和数学这样一些抽象范畴。这使研究意识的科学家们感到困感。
不言而喻,在科学家们弄清楚动物究竟有没有意识之前,他们必须首先弄清楚:神秘的意识本身又究竟是什么呢?
(小安编译) 意识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