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面的世界很精彩
作者:刘君梅
短短几年,中国公民出境旅游呈现了极火的势头。记者日前采访获悉,作为旅游业的3个组成部分——我国公民境内游、境外游、外国公民入境游发展势头很喜人:1995年国内游约5至6亿人次,旅游消费1000亿人民币;外国人入境700万人次,国际旅游收入70亿美元;中国公民出境400万人次,其中因公出境人数变化不大,而因私出境比上年的164.23万又增加了30多万。仅国旅总社1995年就承办中国公民出境5000人次,比上年增长11%,今年1—4月又比去年同期增长30%。旅游热的“火势”在今年春节可以说达到了高潮。国旅总社公民旅游部部长刘武雄先生介绍:今年春节前夕,许多人意识到春节假期长达7天,准备参加东南亚春节旅行团时,各团早在今年1月甚至去年年底名额都已爆满。仅国旅总社办理去香港、泰国、新加坡等地旅游的人数已达千人以上,由于受机票座位等因素影响,春节期间去这些地区旅游的手续已无法办理。
据悉,目前我国公民境外旅游已无“淡季”,但西方的圣诞节前后和我国农历春节期间无疑是最热的时段。面对今年春节始料不及的出境热,青旅总社等多家旅行社至今已开始办理明年春节中国公民出境游的有关事宜。
旅行社提醒想出国的人士至少提前3个月开始咨询有关行程、路线及旅行费用等,以便选择一个最适合自己的出行日期。
如今,东南亚“泰马新港澳”在国人眼里变得越来越“寻常”,日本、韩国、澳洲、新西兰线路已开通,而西欧游也被列入日程。根据德、法、荷、比、卢几国签定的“申根协议”,只要办理其中一国的签证,就可顺利进入其他几国境内,随中国最好的旅行社出游上12天,费用大约为3600美元加1000元人民币。
外国旅游批发商看到中国这一市场的潜力和前景,已纷纷找上门来要求合作。是什么让我们迅速接受了出境旅游这一新事物?
国旅总社刘武雄部长说:“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出国旅游的行列,是因为越来越多的人具备了出国游的3个条件:时间、钱和开放政策。”根据国家统计局对全国城镇居民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报告计算,我国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为49.9%。该系数是指一国一地居民的食品支出占其消费总支出的比重,是国际上通行的衡量国民生活水平的参照系数。该系数与国民生活水平的高低成反比,即恩格尔系数越低,人民生活水平越高。旅游业内人士孟朴先生说“按照国际旅游界的说法,恩格尔系数在50%以下,国民就有国内旅游的条件;在30%以下,国民就有出国旅游的条件。”
如果说旅游带来了“生活质量”的概念,那么这个微妙的数字“49.9%”已让中国工薪族站在了向高质量高品位生活迈进的起点上。按刘武雄的说法,“旅游是一项高层次的消费,它某种程度上能反映一个人的社会地位、成就感,是对自己的奋斗的某种程度的补偿”。
欧美人一向是旅游的积极参与者,早在90年代初国内、国际旅游已近10亿人次。其中出国旅行人数最多的是德国人,德国有8千万人口,每年约有7700万人次出国旅游。
今年,一向给人“拼命三郎”、“工作狂”形象的日本人在该国的“旅游黄金周”大举出游,达55万人次。
在中国,高薪阶层成为出境旅游的先行者。曾在美国通用电器公司工作的黄虹小姐说:为了让员工提高工作效率,公司每年为员工提供至少一周的带薪假期,为了防止有人此间呆在家里,公司想出了至少拿单程机票作证明才能给予报销的办法,为的是让这些日常工作中神经紧绷的年轻人回来时能“充好电”。
挣了钱去旅游,这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的生活口号。作为都市人,尽管我们的生活境遇有所不同,但都有大致相同的麻烦和困惑。
比如,我们都在渴望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健康之旅”。
空气、阳光、水——生命需要的最基本的东西正在现代生活中变成“奢侈品”:我们能举出很多牌子的纯净水,它们的销路都不错。消费新鲜空气的“氧吧”也出现了。但这些不能改变全世界范围内环境现状。都市人很无奈,比如北京超过30万的地铁月票持有者,每天要在没有阳光和新鲜空气的地铁里度过数小时。
都市人远离自然后,某种“回归”成为必然,这种渴望越来越强烈。据说现在单位分房原先没人爱要的一楼很抢手——可以种花种草。王蒙先生从楼房搬到一个平房小院后就曾欣喜地说:“搬进平房的最大好处就是离自然近了,下雨好像就下在身边。”
旅游接近的是最真实的自然,它让我们走近“阳光、海浪、沙滩、仙人掌”以及“远方的橄榄树”,还能让我们体会超越时空的独特感受。想象一下:在12月的一天,去蜜月旅行的北京新娘,在首都机场告别亲友时还穿着中式棉袄,转眼间,泰国芭迪雅海滨和爱人漫步的她已换上轻盈的纱裙。在内地最干冷枯燥的季节,一张飞机票能在几小时后把我们带到一个椰风扑面的地方。灵感和激情不再被季节“冻结”。旅行能更合理地调节我们一年的生活节奏。
国旅总社1995年底组织一个由几十名离退休人员组成的旅游团去了东南亚。退休后的不适和悲观情绪一度占据这些老人的生活,旅行归来他们却找到了自信。在该旅行社召集的座谈会上,他们激动地表示:还想和旅行社“去欧洲”,“走遍全世界”。
这不由令我想起法国学者居伊•阿兹纳尔(Guy Aznar)为我们描绘的一生的“时间表”:用不同颜色代表不同时间段,那么,这张时间表上便是没完没了的灰色——工作时间排得紧紧的、没有松动的余地,每周40小时,每年11个月,一生40年,勉强有几个粉红色小条代表假期,最后便是退休后的空白。
旅游能帮助我们改变这张时间表,使人们在最短的时间内提高生活质量,使生活不再从没完没了的灰色走向空白。提倡旅游前的素质准备提倡旅游良知
旅游,尤其是境外旅游,被称作“各种文化、各种社会的碰撞。”
在旅游中,我们是匆匆的过客,我们怎样对待所到国的文化?在短暂的旅行中,我们和当地人一起度过的时间并不多。
语言、接待安排,甚至旅游活动自身的观念以及初到他乡异地的不安全感,都妨碍我们成为真正的参与者。
或许只有在第二次、第三次赴同一地方旅游,交往和沟通才更自由和自如。遗憾的是广告、时尚、我们“求新”的本性,使多数人不会再去走同一条旅游线路。
更遗憾的是在这短暂的拜访里,有相当多的人们不知珍惜“角色”。他们的旅游,仅满足于忙着以某种“文化”作背景,用摄像机、照相机一遍遍导演某种“仪式”。
我们对环境、对公德的态度在经受一些小事的考验。导游李京记得1994年带团时的一件事:“那天因台风天气,我们旅行团和好几个航班的乘客一同滞留在曼谷机场,泰航服务员送来了每人一份的快餐,一哄而上,而且多拿。‘李小姐,我帮你拿了一份’,好几个人这样冲我喊。没拿到快餐的外国乘客坐在一旁冷眼看这一切。作为中国导游,我当时真觉得没面子。”
香港的悦来酒店每个客房内都装有的敏感的火警报警装置。好几个下榻该饭店的中国旅行团都被报警器惊吓过——在夜深人静时它突然响起来,甚至一夜响几次,吓得客人们纷纷跑出来。经查,是我们的三四位游客在一间屋子里边打牌边吸烟,制造的烟雾“惊动”了报警器。
导游们告诉记者,有些人遵守公德、保护环境是迫于某种压力。在执法严格、处罚严厉的“花园之国”新加坡中国旅游团的成员几乎没有人因吃口香糖、随地吐痰被罚以重金。但一回到国内就有人在广州的街上吐痰,笑说:“这可不是新加坡了。”
物质上处在劣势的接待者可能逐渐“仆从化”:只要游客愿意表现物质上的优越感(主要形式是宣泄),接待者就会尽力满足。甚至互助精神都可以用美元、人民币、泰国铢、港币支付。“三S模式”,即SUN(太阳)、SEA(大海)、SEX(性)早在50年代已成为被西方旅游界广为采纳的旅游观念。这种极富魅力的提法至今仍是度假的常用口号。
我们大概不会从中国的合法旅行社听到这样的倡导。但出境后当地导游会给我们某种暗示,有些同胞便真把旅游当成“忘情之旅”了。李京小姐带过一个由一对对恋人组成的出国旅行团。回来之后,听说好几对都“彻底决裂”了。因为在异国他乡,一些小伙子把女友抛在一边,自己欣然享受色情服务。为此一个姑娘在曼谷的大街上企图割腕自杀。“很多人以为‘那就是人家的生活’,实际上是当地导游迎合一部分客人的趣味的误导。在这个佛教国家大部分市民的生活并不像导游说的那么随便。”
为使旅游不致成为一种破坏社会和文化的工具,其实马尼拉宣言、旅游法、旅游者须知等草案都提到了早在1948年12月10日于联合国大会上通过的《世界人权宣言》,强调旅游的真正人文意义,责成各国旅游界提倡旅游良知。
旅游法草案规定:
“——旅游所经处及逗留地构成接待方的人民有权要求来访者理解与尊重当地习俗、宗教和文化,它们是全人类共同遗产的组成部分。
“——他们有权自由进入属于他们自己的旅游资源地,以自己的态度和行为,审察自然和文化环境是否被尊重。
“——为了利于旅游者这种理解与尊重,应当把如下有关情况告知他们:1.应当尊重的接待方的习俗、传统和宗教礼仪,还有当地的禁忌、被视为神圣的地点或古迹;2.应当注意保护的考古和文化遗产;3.应当注意保护的动、植物及其他自然资源。
“——请求旅游所经处及逗留地的接待方的人民给旅游者提供良好的接待条件、礼遇,并予以必要的尊重,以利于发展和谐的人际和社会关系。”
旅游者须知规定:
“——无论在一国范围还是在国际范围,旅游者应当努力通过自己的行为,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友好往来,并从而为维护和平贡献自己的力量。
“——在旅游所经处及逗留地,旅游者应遵从政治、社会、道德和宗教的规范,行动应符合现行的法律和法令。
“——旅游者在上述各地还应当:1.对接待方的风俗、信仰、行为应尽可能地理解,对接待方的自然文化遗产给予最大的尊重;2.应避免对于当地人民与自己的经济、社会、文化上存在差异而有所指责;3.对接待方的文化——人类共同遗产的组成部分——应抱开放的态度。”把一些地区犯罪率上升和旅游业扯到一起是错误的。但世界旅游组织在其第五届全会上还是郑重提出:希望人们对犯罪行为的增长认真看待,把它视为重新安排旅游流量和旅游市场的一个要素。对于非洲、亚洲的某些国家(主要是冈比亚、泰国、菲律宾)由于卖淫业、吸毒导致的旅游业病态现象,目前国际上正在共同对此进行严厉查处。各国开始采取多种措施,以避免游游运动的结果出现违反人权和妇女权利的情况。
作为中国最有影响、最具实力的旅行社,国旅总社办理出境旅游手续时,专门发文提醒游客成行前要做法规和前往国家国情的知识准备:阅读我国及前往国家(地区)的海关、边检、卫生检疫、航空、外汇管理等部门的有关法规,以便顺利出入各国国境。
记者在采访即将结束时获悉,今年下半年开始国家旅游局、公安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将联合对全国境外旅游专项治理工作进行检查。专项治理的重点是打击无证、无照经营和超范围经营。另一个对我们有利的消息是,业内人士分析:随旅游人数批量的增多,可以拿到航空公司、酒店的“批发优惠价”;目前合法经营的9家旅行社竞争也颇激烈,所以今后国内大旅行社的境外游费用将逐渐下调而不是上涨。
一切正朝着《马尼拉宣言》指出的在向前发展:国内和国际的旅游及娱乐活动如今已是各现代社会中国内与国际生活的组成部分……旅游的发展是因为有越来越广泛的民众加入度假和旅行者的行列。 境外游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