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的褪黑色素激素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刘怀昭疯狂的褪黑色素激素0  

关于褪黑色素激素,关于我们自己,关于我们了解的和还不了解的——

求仙得道、长生不老一直是古时中国人萦绕于怀的念想,乃至有毕生炼丹不得郁郁而死的事。现代的中国人实际多了,尽管逢年过节时照例是要把“寿”字写得老大,可多少人还会相信“彭祖”确有其人呢?基督教文化传统中的西方人更是宁愿相信复活也不相信永生。可是最近,几个科学家积30年之研究抛出的一种关于长寿的说法,终于让一向潇洒的西方人沉不住气了。“衰老,这一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出现的螺旋式下降运动,其出现并非不可避免”,医学博士沃特·皮尔鲍利(Walter Pierpaoli)和威廉·瑞吉尔森(William Regelson)在他们的合著《褪黑色素激素的奇迹》(The Melatonin Miracle)中这样宣称:“褪黑色素激素能够停止这种生理机能的滑坡。”

这本医学读物于去年8月底出版,短短两个月内便卖出10万册,登上了《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榜,并已6次再版。

随之炙手可热的当然是该书的主角——褪黑色素激素。

就在短短的几个月之前,人们对褪黑色素激素的认识还仅此而已:它是人和动物大脑中松果体所分泌的一种荷尔蒙,是一种纯天然成份的营养药物。因为有增进睡眠、减少紧张和疲劳感的作用,常为旅行者随身携带,用来对付时差带来的种种不适。像阿斯匹林或维生素C一样,褪黑色素激素40年来一直是药店中常见但并不起眼的一员。

新近试管实验和临床研究对褪黑色素激素的再认识,使它的际遇有点像辛得瑞拉穿上了水晶鞋,摇身一变成了宠儿。

褪黑色素激素的许诺:包治百病

褪黑色素激素目前被看作从原生物到人的生命机体中最为普遍的成份之一,该物质的存在据称可上溯上亿年的历史。在人体中,褪黑色素激素是由大脑中央豆粒大小的松果体分泌的,生理学家把它认作协调生命生长周期的荷尔蒙。通过与其它荷尔蒙的相互作用,它决定着人何时入眠、鸟几何时迁徙、动物何时蜕皮脱毛变色等等。褪黑色素激素在生命的早期大量分泌,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它在血液中的含量逐渐降低,在青春期后更是急转直下。

一些科学家长期以来一直猜测,褪黑色素激素除了调节人体的生物钟之外,还有保护免疫系统、延缓肿瘤等病变的出现以及增长、防止心脏疾患和白内障等等更多功效。最新的科学研究正在对这些推断逐一加以证实。

在我们呼吸吐纳的新陈代谢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称作游基的分子,它侵蚀我们的细胞薄膜,破坏DNA。这种过程即所谓氧化过程,它是促使人随年龄增长而衰老而心力衰竭的主要根源,也是60余种疾病(如癌症、心脏疾患、早老性痴呆症等)的渊薮。人们服用额外的营养药物,如维生素C、E、胡萝卜素等,正是基于抗氧化的目的,但这类抗氧化药物只对某些细胞体中的某些部分起作用。

而褪黑色素激素则可以迅速被体内的任何细胞体所吸收,包括大脑。美国德克萨斯大学的细胞生物学家拉塞尔·雷特(Russel Reiter)两年来在动物身上作了大量实验,证实了褪黑色素激素得天独厚的抗氧化作用。雷特和他的助手在老鼠身上的实验表明,褪黑色素激素能阻止致癌化学物质黄樟油精的产生。

除了氧化过程之外,影响人的寿命的原因还包括免疫系统功能的逐渐衰退。这是否也和褪黑色素激素的缺失有关?在动物身上所作的实验表明答案是肯定的,最明显的例子是皮尔鲍利的老鼠试验。皮尔鲍利把10只幼鼠和10只年老的老鼠的松果体进行了交换移植,结果10只幼鼠身上出现衰老症候,行动迟缓,背上的毛出现脱落,并染上了白内障。而10只年老的老鼠则青春焕发起来,肌肉和体力明显回升,长出了浓密光泽的新毛。解剖发现,幼鼠在松果体移植后损失了胸腺,因而阻止了免疫的T细胞的生成,而那10只年老的老鼠的情形则正相反。皮尔鲍利和瑞吉尔森毫不怀疑褪黑色素激素益寿延年的效用:这些返老还童的老鼠的寿命高出平均指数的30%。如果对人同样有此奇效,这便将意味着网球场上会不乏百岁老人矫健的身姿、花前月下他们享受着不尽的青春。

目前还不能说以上在动物身上的研究结果对人统统适用,但临床实验确实在表明褪黑色素激素的普遍的抗衰老功能。据统计,松果体的钙化现象(pineal calcification,使松果体硬化、褪黑色素激素分泌量减少)在乳腺癌发病率高的国家极为普遍,在乳腺癌发病率低的国家则十分罕见;基于同样的理由,在服用克洛扑洛玛金(chlorpromazine,一种抗精神病药物)的妇女当中,因为此药物中含有褪黑色素激素,乳腺癌的发病率十分低。

据美国专家麦克·考恩(Michael Cohen)的解释,这是因为褪黑色素激素与雌性激素发生了作用,阻止了雌性激素的大量分泌。据此原理,考恩合成了一种褪黑色素激素与子宫内膜激素配伍的避孕药。研究表明,这种名为B-oval的避孕药无毒无副作用,目前在欧洲已被临床应用。考恩计划在两年内将此药投入美国,但他的目的还不仅是提供另一种避孕药:一旦他的褪黑色素激素与雌性激素相作用理论成立,则此药物还将正式用于癌病的治疗。在1992年的一项研究中,意大利的鲍利·李森尼(Paoli Lissoni)博士验证,每晚服用10毫克剂量的褪黑色素激素显著地提高了病变性肺癌患者的存活率。其研究同时还表明,褪黑色素激素对肺、肾、肝、结肠和胰脏的癌症均有预防和治疗效用。

大量的实验还证明,除了抗癌作用,褪黑色素激素还能起到控制胆固醇、调节血压等功效。加拿大温哥华的儿科医师詹姆斯·詹(James Jan)博士的临床应用表明,每晚服用2.5—10毫克的褪黑色素激素可以帮助那些有孤癖症、癫痫症等神经系统疾患的孩子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我们什么都试过了”,詹博士在回忆他用褪黑色素激素治疗的第一位病童时说,“但一直不见效。在开始服用此种激素后,孩子家长给我打来电话说:‘真是个奇迹!奇迹!’孩子安然入睡”。硅谷的一位就业顾问柔比·范利克丝说她曾患有“周期性失眠症”,在电脑互联网络上了解到褪黑色素激素后开始服用,效果良好。“常见的那些安眠药让你第二天醒来后头昏脑胀,”她说,“但这回不了。”纽约的史蒂芬·鲍克(Steven Bock)博士已接待过300多名服用该种激素者,从未发现不良反应。鲍克最近也出了本书《褪黑色素激素驻颜之道》(Stay Young the Melatonin Way)。另一位为褪黑色素激素著书立说的学者,洛杉矶的瑞·萨荷里安(Ray Sahelian)在他的《褪黑色素激素:天然的安眠药》(Melatonin:Nature’s Sleeping Pill)一书中更是喜不自禁:“依我看来,其它种类的安眠药物都将被之淘汰。”

预防心脏病、治疗白内障、控制胆固醇、抑止血压高,免各种疫抗各种癌,既可以避孕又可作安眠……从小儿麻痹到老年痴呆,按目前的说法,褪黑色素激素几乎要包治百病了。另外,它隐隐约约暗示的抗衰老奇效让人联想起“后悔药”、“不老泉”之类的非份之念,其诱惑力实在太巨大了。

“是的,我们有褪黑色素激素!”

值得提醒的是,褪黑色素激素对人们所作出的种种许诺尚需时间进行进一步的判断,但人们已经耐不住性子去等了。研究褪黑色素激素达30年的细胞生物学家拉塞尔·雷特早就开始身体力行了:“我每天都服用1毫克左右的褪黑色素激素,想尽可能地益寿延年。我认为这种激素会有帮助。”

新近相继出现的几本相关书籍仿佛掀起了一场关于褪黑色素激素的启蒙运动,一向以运动健身为生命之本的人们似乎在经历一次生活观念性的顿悟。“就如同是一场革命,”美国西北大学神经药物学家玛格丽塔·杜伯科维奇说,“人们为之疯狂。”

且看疯狂的程度。在去年8月底《褪黑色素激素的奇迹》一书面世之前,一个标准的美国药店一星期只能卖出有限的几瓶褪黑色素激素,而现在,药店老板几乎来不及将药摆放到货架上去。

去年8月14日的《新闻周刊》刊出了一篇有关褪黑色素激素的文章,宾夕法尼亚州的一家小药铺当天便此药告磬,店主忙不迭地应答着电话问询:“是的,我们有褪黑色素激素!”而当他送上新的订单时,供货方早已应接不暇了。由于这种需求的激增,过去从不经销褪黑色素激素药物的GNC连锁店也随机应变。

去年9月里,此药在GNC药店的日销量达4000瓶。这种病急乱投医般的趋之若鹜使褪黑色素激素在迈阿密的某个市场不得不以每人定额20瓶的限量出售来避免脱销。旧金山市一位药店的推销员说,他所在药店的此药销售额增长了10倍。

那些稍微迟钝些、未及蜂拥到药店中去的人们也正到处搜罗有关书籍和介绍文章来满足好奇心。继两个月内6度再版的《褪黑色素激素的奇迹》之后,《褪黑色素激素:天然的安眠药》一书也再版了4次。另一本题为《褪黑色素激素:你身体的灵丹妙药》(Melatonin:Your Body's Natural Wonder Drug)的书尚未印行就卖出了8种文字的版权。药贩子和出版商自然是皆大欢喜,但消费者呢?

人们到底得了什么病?

褪黑色素激素已当之无愧地成为“90年代最火的药”(the hottest pills of the decade)”,更有人把去年定义为“迷狂的褪黑色素激素年(the great melatonin craze of 1995)”。问题是,何以至此万众一“药”的局面?一向以特立独行和卓然不群的独立见解和理性为完美人格规范的现代人在褪黑色素激素面前何以如此不能自持?是人们长期以来无可药救而使褪黑色素激素成了救命稻草,还是褪黑色素激素本身使人们陷入了一种病态?

有意思的是,率先意识到这些问题的严重性的,恰恰是褪黑色素激素的研究和推广应用者。“我们的身体当真需要额外的褪黑色素激素吗?健康人想从中得到什么?长寿?怎么把握其中的分寸?”神经药物学家杜伯科维奇问。

由于褪黑色素激素向来被当作“日常营养药物(dietary supplement)”,所以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对此药物的管理规定十分疏松,人们不用医生的处方就可以随便买到。“每次看到书报上介绍褪黑色素激素的文字我都十分紧张,担心人们又是不及卒读就上街买药去了”,渥特曼说。他所在的茵特纽昂医药公司(Interneuron Pharmaceutical)拥有一种含此激素的安眠药的专利,但他担心我们对褪黑色素激素的了解可能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多。“你最好清楚地知道你吃的是什么以及为什么吃。”

到目前为止,药物管理局尚未及对褪黑色素激素扮演的新角色作出适当的反应,只是警告说:“对它的安全度或是效用无法作出保证。”但人们似乎充耳不闻,完全沉浸在服用褪黑色素激素而进入的梦乡中,在梦中欢度百岁寿诞。

褪黑色素激素热并不孤立,它只是近年来“自然疗法热潮(the natural-remedies boom)”中的又一朵浪花。去年美国各类补药的销量达10亿美元,比5年前翻了一番,如果把维生素和各种矿物质的销量也包括在内的话,则美国人每年花在这方面的钱已超过46亿美元。早在褪黑色素激素脱颖而出之前,扑洛载克(prozac)就已出尽了风头,把西方社会领进了刻意重塑人格个性的所谓“后扑洛载克时期”。

归根结蒂,人们到底得了什么病?美国精神病学家彼得·克莱默(Peter Kramer)的一种说法是:世纪末流行失意症(epidemic of dissatisfaction)。那么症结何在?有这样一些因素是不能不引起人们注意的:高科技文明一方面使人极大地挣脱了自然的束缚,提高并不断地许诺进一步提高人的生活品质甚至生命品质;另一方面,工业技术体系使人们的行为方式越来越远离人类行为的自然模式,形成日趋普遍的非自然精神状态。最近沸沸扬扬的美国“爆炸杀手”案足以引起人们在这方面的深思。

一位加拿大读者在写给本刊的来信中谈到自己的看法时说,科技文明的发达使人们产生了对技术的迷恋,使人进入了一种出神(preoccupation)状态,他抱怨说:“这无力支撑人类所需的生命意义……最终会成为一种生活障碍。”

那么,褪黑色素激素将帮助人们摆脱生命的羁绊呢还是在让我们作茧自缚?工业文明的想象力在这里出现了一块空白,填补这块空白将需要人类在摸索中付出代价。 褪黑色素激素

下一篇: 西方的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