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时装的流金岁月

作者:刘君梅
香港时装的流金岁月0节拍都市

这是1997年香港回归前,香港时装在内地的一次大规模展示:香港贸易发展局携两台大型时装表演参加今春在京举行的中国国际服装服饰博览会,成为博览会的重头戏。

“流金岁月”是为纪念香港贸发局“珍珠周年”纪念及30年来该局为香港时装业所作贡献而举办,时装表演让人重温香港时装30年来转变历程。

经历了60年代受西方反叛思潮和摇滚乐影响衣着打扮的随意不羁、70年代国际政治及经济危机导致的“迷幻时代”以及80年代东西方服装潮流的融合,90年代的香港时装真正进入了花团锦簇的时代。

接近2000年,各有各的活法、各有各的精彩——世纪末心态使大家不再执著于赶“时髦”。1996/97的香港秋冬新装五花八门,好让人们各适其式。

别具个人风格的设计中并存着几个主题。对城市和乡村气息共熔一炉的新尝试、对现代艺术和科技的张扬以及对五六十年代美艳和夸张的再度标榜均是设计的焦点。

设计师灵感的源泉不再单一:北美洲的旅游指南、昔日的时装插画、祖父母时代的旧照片、贵丽典雅的旧式酒店、轻柔动听的旋律以及结构简洁明朗的后现代建筑物。另外,年青人特有的反叛不羁和他们时下的“末世心态”也不容忽略。

形形色色的人都被纳入潮流当中。城乡融情

首先出场的是一群喜欢在安静的咖啡座漫谈、各抒己见的文化人。今季的这一主题叫做“咖啡座文化”。这让人想起上个秋冬季的“城乡融情”。这是一群生活在都市却心向乡村的人。有悠游自在的生活态度又有脚踏实地的做事风格。他们的举止及生活方式可以看出梦幻和不谙世事的一面,但又分明对社会和政治绝对关心。他们是拥抱城乡的人,是哲学家也是实用主义者。

这个主题的灵感是乡村风俗与城市物质主义的调合。而“咖啡座文化”在乡村情怀和都市感觉中又掺入五六十年代风情:令人心向神往的“伊甸乐园”、野外露营映入眼帘的湖光山色、北美大草原与西部牛仔、曾流行一时的民歌乡谣,当然也会有新时代的音乐节拍。

这群活跃于咖啡座的文化一族,并不需要华丽的衣饰配衬,随意舒适的披搭,在雅致简单中带点花巧。漂亮而实用的装束,衬托出穿着者的含蓄美和对世界的那份恬淡态度,身处喧嚣却心驰自然。

这个主题推出的流行色仍是温暖柔和的自然色,却打破一向的沉闷——拥有多个主色:红葡萄、胡椒子、糖浆色、青铜、湖蓝、冷灰蓝、黄绿,带出少数民族的风格又强调人和环境的和谐关系。

起绒布面、羊皮、灯芯绒、斜纹布教人感觉舒服,充满民族风情的针织图案透着古朴的乡土气息。而那些蚀刻图案、或印花给人层层叠叠的深度。

外形上线条贴身舒适的衣服最能舒展周末的心情。他们生活观中对实用的追求体现在优美的线条和精工细做的细节上。

取材田园生活的俏皮打扮正与现代都市人际关系疏离、人与自然疏离形成强烈对比。都市节拍

这一主题的主角是那些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出出进进的都市白领。他们从来不会忽略自己的装扮,但整体看去却是较低调含蓄的一群。继承了50年代那份奔放的豪情、却又默默接受现实生活不完美的情怀。他们就这样生活在创造和幻灭的矛盾中。

这一主题的灵感来自50和70年代时尚的国际品味。

在华丽的酒店大堂,高贵的淑女正在查看是否每个名牌衣箱均已搬出轿车。在慌忙中亦不忘整理颈上的丝巾。环绕这个主题的是现代社会大都会的繁华生活。对于这衣食无忧的一族来说,含蓄、简洁、匀称、整齐是打扮的主要特色。

流行色调是简单直接、充分体现自信的冷色调,就如同现代室内的色调,没有多余的花样,自然平静中见气派,一份超越时间限制的永恒感觉。当然,华灯初上的夜晚,也会有些鲜艳的颜色。

名贵的选料及一流的手工剪裁出经典模样,包括了种种便装搭配:合身的背心裙、新款羊绒外衣、男性化的长裤套装以及运动装都吻合着紧促的都市节拍。香港时装的流金岁月1这个主题与上个冬季的“漫舞艳裳”又似孪生姐妹。主角依旧是一群活在花花世界中的少数快活人。就算是极为世俗的幻想也极力溶进浪漫和伪装。

美艳夸张的灵感来自18世纪的沙龙剧院、鸡尾酒廊及“迪斯科”。昔日的璀璨与奢糜通过时尚的化妆品、兽皮印花、仿皮革、假羽毛等配饰重现,夜夜笙歌的景象再次给法国名师发挥的机会,而东方味道也再度成为热门造型。歌剧演员、大牌演员、满身俗气的和仍具社会良知的都在灯红酒绿中被同化。

这群人衣饰的布料无论是光面还是绒面,起纱或细条子花纹、斑点还是扇贝纹,都必须具有“冠冕堂皇”的气派。喱士花边、绒绣、上了色的豹皮纹、洛可可式装饰……令人眼花缭乱。浓烈的鲜艳色彩和温暖的金属色调点燃爱出风头者的欲望。歌剧红星、“纯粹派”艺术家则只对乌黑情有独钟。

相对于其他主题的短身设计,这个主题强调长身剪裁,女性化的线条尽领风骚、外形醒目的设计又充满英国“前卫”大师维维安·伊斯特伍德(Vivienne Westwood)的风格。香港时装的流金岁月2最急于求变、勇于冒险的是都市前卫的少男少女。留给他们的是一个属于未来的“星际空间”。

人造卫星不仅带来了“现场直播”,更引发人类对漫游银河星际的幻想。60年代的修长外形和70年代的流行曲是这个主题中反叛色彩的灵感源。平克·弗洛伊德(Pink Floyd)的“拆墙”和比约克(Bjork)的“坦克女郎”已经把反叛的境界升到了太空。

色彩和上个冬季的“科幻脉搏”不同,色调倾向清爽素洁、金属色彩人造光泽、继承上季俏皮明亮的塑料质材均呈现一种冷冷的调子。

布料更是集高科技成果之大成,充分代表香港纺织工业近30年来的不断创新,加工的效果使布面显得光滑整洁,与天然布料的感觉截然不同。

外形上,突出线条美也是这个主题的重点,但一层层的保护外衣略略遮盖了玲珑的线条。腰肢是焦点。肩膊的外形或自然或加宽,让人想起皮尔·卡丹(Pierre Cardin)具有浓厚工业、科技、太空味道的摩登设计。

冰冷的冰川色调、硬朗冷静的外表、摇滚音乐、崇尚简洁的产品设计师……那些愤世嫉俗的外表下隐藏了多少纷乱的思绪?他们急急奔向的未来大都会在哪里?

其实都会的男女可以从以上4个主题中找到共同的生活宣言,但时装设计师还是给都市男子提炼出两个主题:“经典新艺派”和“未来新世界”。香港时装的流金岁月3未来新世界

“经典派”的灵感是自由自在的生活,后现代主义的延续——从艺术到室内布置、私人会所的沙发、五六十年代款式的跑车、欢乐时光的气氛。

这是一群上班族,有一份洞悉世情的成熟,在各种场合无往而不胜。喜欢突出本身旺盛生命力,却选择传统的乡绅打扮,又在风格上渗入“后现代主义”的影响,把乡村和城市的感觉融合,那修长醒目的外形配合粗糙朴实的布料构成舒适自然的便装打扮,这将是现代混乱生活的重新演绎。

“未来”派崇尚新科技时代的艺术、高科技玩具、电脑荧幕、电梯、滑雪板,“功能”、“结构”、灵活运作……

这仍是为生活忙碌的一族。上班时他们喜欢打扮得像风度翩翩的詹姆斯·邦德(“007”),线条硬朗的剪裁,带点50年代“皮褛党”和现代都市牛仔的风格。下班后,温暖的羊毛外衣及柔软的灯芯绒大派用场。

这群人力求“表现过人”,他们和时装设计师在急速的现代生活节奏,实际的生活环境中寻求共识。

当然,不能忘了那些街头少年。他们不再属于纽约的“X一族”(美国战后第二代),他们穿一身运动衫裤、便服、拉链上衣和修窄的裙、裤套装,还有那永不过时的紧身上衣,充分表现诱人的活力。

此次随香港贸发局来京的香港时装设计师彭少轩将他对生活与时装主题关系的领悟变成了设计思想:“香港是一个繁忙的都市,人们生活步伐急速,时常和时间竞赛,他们需要简单而容易配搭的服饰去迎合不同的社交场合。因应香港人的服装要求,香港已渐创造出其独特的‘香港式’时装文化。”

“一年之计在于春”。吴帼眉女士在学生时代很喜欢用这个名句做文章的开头。多年后,这位香港贸易发展局时装部总监、《香港时装》、《时装快讯》、《时装透视》等杂志的总编还是选择这句话来形容香港时装的发展。

面积1084平方公里的香港如今已是集贸易、金融、资讯和轻工业制造中心于一身的国际级都市。香港贸发局人士记得:在未被国际所认识前,一张张缝在衣服上的“香港制造”的标签很自然成为宣传香港的最佳媒体。香港服装工业经历了50年代的萌芽、6年代的发展、70年代的稳固、80年代的全面腾飞创造了一个又一个“高峰”。如今,在香港众多工业中,服装业已成为主要工业、第一创汇工业以及拥有最庞大雇员数字的工业,是繁荣香港经济的首要支柱,亦为香港争取过世界服装出口第一的荣誉。

香港时装在确立国际地位之后正不断加强同祖国内地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此次96/97秋冬时装发布,我们首次看到:在相同的主题下,内地服装高校学生的作品与香港名师力作同台竞妍。

香港时装面临新的机会:血脉相通的合作伙伴、更加辽阔的市场。

应该说,香港时装的流金岁月刚刚开始。

(图片提供:香港贸易发展局) 时装搭配香港时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