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人物(14)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新闻人物(14)04月3日是美国人民深感悲痛的日子,被舆论界誉为“头号公共关系官员”的商务部长布朗,在出访克罗地亚途中因飞机失事身亡。随行人员27人及机组成员6人也全部遇难。

布朗此番出访,率领了一个由十余位大公司董事组成的高级商务代表团,访问的目的是了解美国投资和发展旅游业的可能性。这是国际社会为重建克罗地亚和波黑经济所开展的活动之一。

关于空难原因,最正式的说法是遭遇恶劣天气。当时克罗地亚上空狂风大作,暴雨倾盆,能见度仅为300米以内。也有人怀疑是仪表有问题,因为飞机是在偏离航线3.2公里之后才撞在圣约翰小山上的。波音737有着可靠的导航系统、特级飞行员完全能够应付恶劣天气,想必飞行员一直认为是在正常飞行之中。人们不解的是,即使机场难以降落,飞行员都会先向大海而不是山区转向,选择时机后再作第二次降落。美国方面和克罗地亚总统图季曼都表示可以排除被击落的可能性。尔后,又出了个小插曲:克罗地亚杜布罗夫尼克机场的一位导航负责人自杀,此举引起了种种猜疑。由于布朗座机未配置“黑匣子”,飞机失事的真正原因还有待进一步调查。

布朗现年54岁,少时生活在黑人聚居的纽约市哈莱姆区,耳濡目染了黑人的种种苦难,十分痛恨种族歧视与压迫。由于家境尚好,他受到良好的教育,毕业于纽约圣约翰大学法学院,获法学学位。他曾担任过哈佛大学约翰·肯尼迪政府学院高级顾问委员会主席,黑人民权领袖杰西·杰克逊总统竞选委员会的主席。1989年,他成为民主党的第一位黑人主席。1992年大选,布朗顾全大局,极力协调各派关系,在制定总统竞选战略、筹集竞选经费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他的努力下,民主党高层终于接受克林顿为总统候选人。克林顿的一位高级顾问含泪说:“布朗是过去几十年里民主党最精明强干的主席。”

作为美国历史上最有活力的商务部长之一,在他任期内商务部制订并实施的“新兴大市场”战略,使美国在全球竞争中维护了自己的利益。外界评论他的灵活、务实时举例:“在进入中国这个数以万亿美元计的大市场时,他把中国的人权问题留给国务院去处理,把人们关注的军事问题留给五角大楼去办。”于是,他的中国之行收获甚丰。

当然,在布朗的政治生涯中也难逃麻烦的缠绕,他又是一位有争议的人物。有人曾指控他受贿和有经济问题,为此,他不断地受到司法部的调查。

布朗是一位深受美国黑人爱戴的政治家。他常回哈莱姆,帮助黑人社区解决困难,鼓励黑人青年奋斗。纽约市前黑人市长邓金思说,黑人领袖中“如果有谁能在国王与王后们并肩而行的同时,仍不忘普通黑人百姓,那首先要数布朗。”他的逝去不仅给3000万黑人带来巨大的悲痛,也使布朗心中的一个政治愿望——成为美国的第一位黑人总统,终成永远不圆的梦。新闻人物(14)1卡辛斯基

约翰·卡辛斯基,这位住在美国蒙大拿州海伦娜西北方向100公里的山林之中的怪异男子,本来毫无知名度可言。然而,4月3日这一天,随着一阵拒捕的扭打之后,他成了警方的网中之物。从此,“邮件炸弹案”嫌疑犯的罪名将使他臭名昭著。

自1978年5月26日西北大学发生第一起邮件炸弹案至去年4月的第16次爆炸,已使3人丧命、23人受伤。受害者多为大学教授、电脑专家、航空公司等企业的老板或研究人员。此案困扰了美国警方整整18年,他们调查了数万个线索,却连他的影子都未捕捉到,甚至100万美元的高额悬赏也不能奏效。警方承认:爆炸杀手智能超群、算计精细,远距离邮寄炸弹不露行迹,炸弹设计安装之巧妙令军械专家们自叹弗如。

在动用了包括太空卫星在内的高科技手段对卡辛斯基小木屋进行了小心翼翼地探查后发现:除去整整一面墙的高深书籍外,这简直就是个小型炸弹工厂,屋中有4枚尚未完成的炸弹和一应俱全的制造炸弹所需的器材及化学物质、引爆用的电池和导线、外加10本有关装配炸弹的笔记材料。警方还将室内两台旧打字机与爆炸杀手的信件进行比较,结果完全吻合;爆炸杀手用口水贴邮票的DNA对比也为确认卡辛斯基提供了佐证。

被检察官称作“害群之马、社会的危险分子”的卡辛斯基是美国社会的一个怪胎。1942年5月,他生于芝加哥近郊,家有兄弟两人。卡辛斯基聪慧好学,以优异成绩获得哈佛大学奖学金、入数学系学习,不满20岁即从哈佛毕业;1967年在密执安大学获博士学位;1967—1969年6月任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助理教授,后以厌倦教职为由辞职。他的同学、老师回忆说:“他精通化学,中学时就会制造爆炸物”;“他是所有人中最不擅与人沟通的人,有时半夜会吹起小号”;“他是极为严肃认真而又很有天份的学生,他甚至可以轻松地破解困扰两位教授的高难度的数学题”。

辞职后,卡辛斯基在犹他州乡间飘泊,靠打零工度日;70年代末他曾返回芝加哥,80年代他来到林肯镇,在城外荒山上建起一座简陋的小木屋。他自己种菜、砍柴,室内没有水电设施,没有汽车,他踩着一辆破自行车外出购物或去图书馆消磨时光;他不与任何人往来,从不参加社区活动;他时常披着长至肩膀的头发,由于不洗澡,身上不时散发着异味。

或许是人算不如天算,一向谨慎小心的卡辛斯基终有疏忽之时——可以说,是他的“恐怖宣言”露了底。去年9月,他给《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寄去的《工业社会及其前景》在其威胁下被发表,令舆论大哗,人们纷纷质问两报怎能向恐怖分子妥协,新闻是否还讲道德。

卡辛斯基很少回家,但家里仍为他留着房间,从未动过他的东西。今年3月初,卡辛斯基年迈的母亲欲卖掉此处住房搬至纽约与小儿子戴维同住。最后清理物品时,46岁的戴维在哥哥桌上看到几页写满字迹的纸,时间是1970年。不经意间,一些颇觉熟悉的字句出现在他眼前:“现代化工业社会的不断发展将导致人类向灭亡的终点加速前进。所以,现代化工业应该立即停止,人类社会应该回到‘小国寡民’的原始状态——每一个‘国家’有100人足矣,并在没有工业化生产的自然中享有高度的自治权。”戴维蓦然记起那是爆炸杀手的“宣言”,他迅即找来“宣言”对照,最后,他通过律师与联邦调查局取得了联系。特工们扮作勘探人员来到林肯城外荒凉的山林中对卡辛斯基进行了几周的监视,可他们除了目睹一头美洲狮捕杀了一只鹿外,毫无收获。后因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迫不及待地作出准备在新闻中进行报道的决定,警方被迫提前采取行动将其捕获。

搞恐怖活动伤害无辜是人性的泯灭,终究为人所不齿。戴维和母亲在社会正义与亲情之间作过痛苦的挣扎,最后他们选择了正义。

一个月内,卡辛斯基将被警方以“邮寄炸弹杀人罪”起诉。桑佩尔

3月26日,哥伦比亚总统桑佩尔受到议会“指控委员会”的司法调查,成为哥伦比亚历史上第一位受到议会政治审查的总统。

现年45岁的桑佩尔是著名的反毒英雄。然而,他的总统生涯中却始终难以摆脱“毒品美元”的阴影。早在1994年6月第二轮总统竞选后,执政的自由党候选人、经济学家、著名律师桑佩尔终以微弱多数获胜。失败的保守党总统候选人帕斯特拉纳宣布,他得到了一位记者与卡利贩毒集团首领罗德里格斯兄弟在第一轮竞选期间一次谈话的录音带,证明桑佩尔在竞选中接受了370万毒品美元的资助,如果调查属实,要求桑佩尔立即放弃当选总统资格。结果是,桑佩尔被逼得到处演讲、频频发誓,断然否认这一指控;两个月的司法调查“认定”,“录音带是伪造拼凑的”。其实,此案暂置的真正原因是,当事人之一的记者希拉尔多在书面证词中关于卡利集团向双方竞选人都提供竞选资金的说法,遭到双方的共同否认。反对派为防“引火烧身”,只得草草收场,再待时机。

桑佩尔执政后,一系列对他不利的指控纷纷登台。1995年6月,警方搜查卡利集团一挂名公司时,发现一张约4.7万美元的转帐支票,接收人竟是桑佩尔竞选班子的管家梅迪纳。为脱身,狱中的梅迪纳死咬竞选班子负责人、桑佩尔的亲密朋友和助手、国防部长博特罗,说是经他授权才接受毒品美元的,而博特罗只好辞职。此后,桑佩尔夫人受传讯,博特罗也以“非法致富、接受毒品美元和掩盖事实”的罪名被正式逮捕。对此,桑佩尔说,即使真有毒品美元渗入他的竞选活动,那也是有人背着他干的,他并不知情。8月,媒体披露另一盒带,是桑佩尔与贩毒头目阿马多的夫人伊利沙白的通话,后者告诉他,一批“巴西企业家”愿为其竞选赠款;而伊利沙白与梅迪纳的通话则表明,桑佩尔同意接受“赠款”。总检察长阿方索说,经帐目核实,参加第二轮总统竞选的桑佩尔和帕斯特拉纳的竞选资金都超过了国家规定的440万美元,前者隐瞒了130万美元,后者超支77万美元。问题的关键是桑佩尔是否知晓?

8月13日,梅迪纳扩供说,桑佩尔本人知道毒品美元之事;1996年1月22日,博德罗在狱中第一次明确说出,桑佩尔本人知道卡利集团赠款的事,而他自己则在竞选的最后阶段才知道接受了600万毒品美元赠款;23日,哥股市下跌1.87%,比索汇率跌至历史最低点;24日,一向支持桑佩尔的15家大企业组织的负责人因担心政治冲击经济,联名要求他“暂时离职”;26日,梅迪纳再次翻供说,去年9月4日,桑佩尔在厄瓜多尔参加里约国际首脑会议时,曾接见了卡利集团的使者。他还出示一份桑佩尔指示去某地取赠款的指令,而那笔赠款就是毒品美元。

接二连三的打击使桑佩尔在政治上陷入绝境。这位曾遭贩毒集团谋杀而大难不死、身上留有4处枪伤的自由党新秀,这位半年之内使美国等多国长期通缉的(包括罗德里格斯兄弟在内的)7大著名贩毒头目全部落网、可卡因生产税减40%以上、世人有口皆碑的辉煌总统,如今却大难临头落入全国上下促其辞职的境地。应该注意的是,哥伦比亚的反桑佩尔运动随处可见美国的影子,而美国绝不是为了哥伦比亚的利益才热心此事的。

桑佩尔曾说:“或死,或泰然走出总统府,但绝不辞职。”3月22日,他首次表示,为了解决危机,他将考虑“提前进行大选”的建议。

(本栏编辑:闫琦) 观察

下一篇: 体坛走笔(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