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间谍战寸土必争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郝东晖

经济间谍战寸土必争0

今天间谍战场的主角

人类的间谍活动,至今已有近4000年的历史。据考证,最早从事间谍活动的,是古埃及的法老们。公元前20世纪,古埃及各部落间的战争连绵不绝,为监视和了解敌对部落的行动,法老们派出“探子”去搜集情况,谍报活动应运而生。

间谍活动延续到今日,早已成为世界共同的“业务”。间谍,按其活动领域不同,可分为军事间谍、政治间谍、外交间谍、工业间谍、商业间谍、科技间谍6大类。在工业、商业、科技领域里活动的间谍,因其与国民经济有密切的关联,又被统称为经济间谍。

经济间谍的产生,最初也与军事斗争有关。公元673年,古希腊拜占廷帝国舰队与萨拉森舰队作战时,使用了一种猛烈的混合燃烧物,把萨拉森舰队的战船全部烧毁。吃败仗的萨拉森人不知道那种燃烧物是什么东西,便派探员潜入拜占廷刺探情报。这是间谍史上围绕军事斗争产生的第一例经济间谍案。

18世纪,欧洲发生了产业革命。有一个名叫菲舍尔的英国人,窃取了蒸汽机的制造机密,并在斯洛伐克南部建起一座生产蒸汽机的工厂,制造了欧洲第一台比瓦特的发明更先进的蒸汽机。这是间谍史上为发展工业而产生的第一例经济间谍案。

随着时代的推移,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了经济情报的价值,经济间谍战也就愈演愈烈。让我们来听听世界几个主要情报机关首脑在90年代的讲话——

美国中央情报局长:“经济实力是保持对全球影响的关键……未来,国际间谍冲突将越来越多地表现在经济方面……”

法国对外安全局长:“今后,法国政府将更多地就经济问题,而不是军事问题征求间谍们的意见……”

前苏联克格勃主席:“克格勃将向苏联公司提供经济情报,帮助他们搞好国际贸易……”

这几位情报首脑的讲话表明,当今间谍战场,昔日扮演主角的军事间谍和政治间谍,已让位于经济间谍。

经济间谍活动大体可分为政府行为和民间行为两种。政府行为主要是指国家情报机关有组织有计划的窃密活动。这方面,以色列情报机关摩萨德就有过出色的表演。70年代中期,以色列的“幼狮”号先进歼击轰炸机飞上了天空。人们惊讶地发现,这种飞机跟法国的“海市蜃楼”5型特别相像,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以色列曾想购买法国的“海市蜃楼”,但被法国拒绝。“海市蜃楼”是法国和瑞士的苏赛尔兄弟公司联合生产的,因此在苏赛尔兄弟公司的保密仓库里,存有全套的设计图纸,约有两吨多重。为盗取这套图纸,摩萨德从苏赛尔公司内部,收买了一位同情犹太人的高级工程师阿尔弗莱德,由阿尔弗莱德出面,向公司总经理提议:在安全机关的监督下,把保密仓库的飞机制造图纸全部复制成微缩胶卷,然后再把图纸销毁。这样每年可节约仓库保管费10万法郎。他的建议被采纳,第一步成功了。

接着是组织人力,在瑞士安全部官员的监视下,对图纸进行拍摄复制和销毁。从复制现场到销毁现场,有15分钟路程。摩萨德就在这段运送图纸的小卡车必经途中,租了一间很大的汽车库,在库房里储备了相同的硬纸箱和假图纸。开小卡车送图纸到销毁场的司机,是阿尔弗莱德安排的心腹;他拉着图纸途经汽车库时,把车开进去,迅速掉包,整个过程仅用5分钟时间。

被偷换下来的“海市蜃楼”设计图纸,由摩萨德间谍装进一辆奔驰轿车货箱送出去,穿过德国边境,送到斯图加特市。有一架意大利注册的私人飞机等在那里,间谍们把图纸装上飞机送往以色列。

这是国家情报机关搞经济间谍活动的典型案例。除以色列的摩萨德之外,前苏联的克格勃、法国的对外安全局、日本的调查室等情报机关,在这方面的表演也毫不逊色。

经济间谍活动的民间行为,主要是指各种大公司的窃密活动。世界各国的大工商企业,几乎都设有自己的情报机构。如美国的国际电报电话公司内,就有2万多名情报员;日本的各大公司内,设有情报调查课或调查室。搞经济情报是他们必不可少的业务。

首先是窃取外国同行的机密。1994年夏天,美国的一家电脑公司和韩国的一家电子公司,一起投标竞争一笔出口生意。从一开始美国人就处于下风。每逢电脑公司的谈判人员想采取新的举措时,电子公司总是抢先一步实施同样的举措。起初美国人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后来在一次接触中,美国的谈判人员偶然发现,他们公司的最高机密——投标底盘价格,居然出现在竞争对手韩国电子公司的投标文件中!美国电脑公司的谈判人员惊得目瞪口呆,他们向公司最高领导层作了密报,同时被迫退出了竞争。公司总部接到密报后,立即重金雇用侦探,侦探在检查公司总部一间办公室时,发现大衣柜的底部放有一只很不起眼的塑料小盒子,里面装有电子装置。经检测证明,这是个无线电发报器,其电波频率与韩国电子公司的一台电传机匹配相通。经调查,在电脑公司卧底的,是一个新近才招聘进来的职员,该职员正是韩国电子公司的情报员。

“家贼”是败北的根源

大企业为了在竞争中取胜,也使用间谍战。

在原联邦德国的首都波恩市,有两座隔街相望的大饭店:一个叫“帕克宾馆”,一个叫“西摩饭店”,这两家饭店是竞争的宿敌。

1990年,帕克宾馆濒临倒闭。在危难之际,董事会聘请一个名叫道格拉斯的美国人出任总经理,以挽救企业。道格拉斯不负众望,到任后连出奇招,很快就让帕克宾馆起死回生。

道格拉斯的经营秘诀,自然会引起竞争对手的注意。西摩饭店的总经理施密特,出高价雇了一名职业间谍弗雷泽。1990年,第14届世界杯足球大赛结束前夕,帕克宾馆总经理道格拉斯估计到,联邦德国队有可能夺冠。这场大赛在两德统一时举行,德国队若能夺魁,整个德国定会举国欢腾。道格拉斯想出了一个绝妙办法,想借此“东风”来宏扬帕克宾馆的名声。就在他想办法的时候,间谍弗雷泽勾搭上了被道格拉斯炒鱿鱼的原帕克宾馆客房部经理汉斯。他利用汉斯对道格拉斯的怨恨情绪,指使他去见道格拉斯,趁机做手脚。

经济间谍战寸土必争1

翌日,汉斯来到了帕克宾馆总经理办公室,以要求恢复工作的名义,将弗雷泽给他的微型窃听器,顺手粘在了道格拉斯办公桌底下。

世界足球大战临近尾声,联邦德国队果然进入决赛。该实施计划了。道格拉斯把继任的客房部经理格拉夫叫到办公室,把自己的秘密计划告诉了他。然而他没想到,桌底的传声筒早把他的绝密计划传给了间谍弗雷泽。弗雷泽立刻向西摩饭店总经理提了两条建议:1.高价收买帕克宾馆客房经理格拉夫,让他拖延时间落实道格拉斯计划;2.西摩饭店做好充分准备,提前执行道格拉斯计划。总经理施密特完全采纳了弗雷泽的意见。

足球决赛结束的哨音一响,整个德意志欢腾了。道格拉斯立即惊奇地发现,冤家对头西摩饭店已用客房窗口的灯光,组成了一个蔚然壮观的“V”字,高达20层楼房。表示胜利的V字,在夜空中闪光,使西摩饭店的美名一夜之间传遍欧美大陆。

惊疑不解的道格拉斯打电话找客房经理格拉夫,哪儿也找不到。西摩饭店总经理施密特倒是给他回了电话:“你在找格拉夫吗?他已经在我这儿上班了。顺便谢谢你出的灯光V字的好主意……”

道格拉斯瘫倒在坐椅里,他败在了经济间谍的手下。

除了大公司之间互相窃密外,经济间谍活动的民间行为,还包括个别人员自发的窃密活动。有些公司的内部人员,虽然没有受间谍组织的指派,但为了个人发财致富,会自动窃密出卖情报。发生在加拿大多伦多一家制药公司的窃密案,就很有代表性。

多伦多制药公司在80年代末研制成功了一种“牙漆”。这种塑料产品涂到牙齿上,会自动凝固成一层保护膜,可以在2年之内确保牙齿不受任何微生物细菌的侵蚀。多伦多制药公司为研制这种产品,耗时几年,花掉了1700万美元的研究费。但就在该产品试制成功的那一天,参与试制的人员中,有个工程师克劳特偷偷溜进实验室,将有关“牙漆”的机密资料窃走一份,然后扬长而去。他跑到美国,把该技术资料同时卖给了好几家美国制药公司,条件是从出售牙漆的利润中提成0.1%。世界上患牙病的人为数众多,克劳特肯定会发财致富,成为大富翁。然而,多伦多制药公司呢,却因为他的窃密和背叛,竹篮打水一场空,整个儿前功尽弃。

利欲熏心的情报员

在中国境内,同样处处都暗藏着经济间谍。在现代,外国情报机关窃取中国情报的主要手段,就是以金钱、色情、出国等私利为诱饵,收买我内部人员,以此达到窃密目的。

90年代初,四川某机关干部洪新惠,带着孩子和妻子出国到印尼去继承财产;可他们刚到香港,印尼那里就发生了变故,他们去不成了,只好在香港滞留下来。闲住了几个月,带的钱花光了,但他们又不想回国,于是洪新惠就托人找工作,以便挣钱养家。有个叫霍克的美国人愿意雇用洪新惠;每月工资1000美元,工作内容是每年回大陆“旅行观察”两次,路费报销;“观察”的项目是:四川地区的石油概况、全国的油田及其指挥部的情况、中国的石油总储量和总产量等等。每完成一个项目,另加奖金1万美元。霍克其实是中央情报局香港站的人,洪新惠立刻就明白了霍克的目的;但是,金钱毕竟太诱人了,他权衡犹豫了一会儿,最后欣然就范。可惜他忽略了一点:等待他的不仅是美国人的金钱,还有中国的法律。

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国经济繁荣和巨大市场的吸引力,世界上成千上万的工商企业蜂拥而来,为了在竞争中捞取更多的好处,许多大公司企业内部都建立了专门针对中国的情报机构,例如所谓“中国部”、“中国室”、“中国委员会”、“中国调查组”等等。外国企业的经济间谍搞中国情报的主要手段,不外乎也就是以金钱、色情、出国——这“3大件”。

90年代初,某部有一位姓柴的离休副局级干部,刚走出国家机关的大门,一家外国大公司老板,就把他恭恭敬敬请进公司担任顾问,咨询费每月1000美元,外加车马费20万元港币,并当即预付2万美元。他这是怎样的顾问呢?几年内,这位离休干部共为外国公司搜集了达一米厚的中国经济机密材料!

1993年仲春的一个傍晚,某市医学院刚毕业的女大学生陈兰拿到了日本帝国医学院硕士生班的录取通知书。这本是件喜事,但陈兰苦于找不到经济担保人。母亲高素琴在市工业系统担任计划处长,刚好在参加一个工程项目的招标会。情急之下,高素琴忽然想起日本某公司的代表左聪。这次工程招标,共有3家外国企业竞争:一家美国公司,一家德国公司,另一家就是左聪的公司。结果,双方达成一项交易:左聪以表哥的名义做陈兰出国留学的经济担保人;高素琴则把中方工程招标的底盘机密提供给左聪,使左聪的公司在招标中取胜。遗憾的是贪婪的左聪并不满足于此,接着他又以陈兰出国花钱太多为名,逼迫高素琴提供了市高科技10年发展纲要等绝密文件,使她在犯罪的泥淖中越陷越深,难以自拔。

友谊背后的毒手

中国是礼仪之邦,国人因此特别重视友谊,对国外的投资商往往投以极大的情。外国经济间谍往往利用我们重友这一点,发明了一种行之有效的窃密式:在友谊的幌子下,暗中下手。

我们的景泰蓝生产工艺,是祖传一宝。日本某公司要求参观景泰蓝厂,中方领导慨然应诺,盛情接待,不仅让参观,还允许人家一道工序一道工序地拍照。我们的景泰蓝技术就这样被经济间谍在众目睽睽之下窃走。两年后,日本景泰蓝便挤垮了中国的出口。

中国的宣纸有“纸中之王”的美称。日本某公司在参观浙江一个县造纸厂时,厂方领导竟言无不尽,临走时还把造宣纸的原料当礼品赠送给日方。后来,这家日本公司公然向世界宣布:造宣纸,中国安徽第一、日本第二、中国浙江第三。

我国的龙须草席,是清朝送给皇帝享用的贡品,每年出口赚大量外汇。日本派专人前来考察,中方又是允许人家按工序拍照。3个月之后,中国的龙须草席国际市场便被日本取代,中国厂家纷纷倒闭。

我国的“英雄”、“金星”钢笔的不锈钢抛光技术世界领先,美国的“派克”笔恰恰在这一点上过不了关。他们派人到中国考察,中方竟允许人家录像,使得人家不费吹灰之力便解决了技术难题。

中国的两步发酵法生产维生素C,是世界重大科技发明。但有人竟把研制过程和配方在杂志上发表,让外方花1本杂志钱,就把顶尖科技发明给弄走了。

中国的梅山猪是世界良种。法国人向当地领导讲讲友谊,请请客,当地领导便无偿把种猪赠送,使法国的猪种改良期缩短了20年。

我国研制的“静电陀螺仪”是导弹制导系统的一个关键器件,极其先进,有关方面竟随意让美国商人参观。就连参观的美国人都大惑不解:“你们如此先进的东西能拿给外国人看,这在美国是绝对不可能的!”

类似这样的例子太多了,这是我们大方吗?实际是,当我们拱手把技术提供给对方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意识到它的价值。

可口可乐给我们启示

商场就是战场,机密就是生命。美国政府这样忠告自己的企业:“如今经济间谍的威胁更大更让人难以提防,所以需要更多的敏锐如鹰的眼腈……”法国政府这样告诫自己的公司:“千万不要在飞机上或旅馆里谈论内部机密,要守口如瓶……”日本政府这样提醒自己的国民:“不可把机密文件留在房间外出,不在电话中交谈重要事情……”英国政府这样敦促自己企业:“要强化防范体系,打击经济间谍括动……”

世界各国的工商企业都在加强防范,我们的工商企业又该如何呢?

让我们回顾一下可口可乐的成功史。众所周知,美国的可口可乐饮料畅销世界,经久不衰。没人能仿制,没人能挤垮它。原因何在?就在可口可乐配方严格而成功的保密。最初,可口可乐的配方只有两个人知道:一是公司经理,一是技术负责人。他们俩将配方一分为二,每人拿一半;为防止泄露,俩人外出不准同乘一架飞机,更不准住在一起。他们定期在一个极安全的实验室配制出一种“7—X香精”,然后拿到工厂生产可口可乐,秘方送到乔治亚信托公司保险库里封存。时至今日,知密范围虽然有所扩大,但在美国也不超过10个人,而且这些人只能用脑子记忆,不准用任何形式记录下来。如果需要查看秘方,必须经公司董事会批准,并在指定时间内,由有关人员临场监督,这才能开保险库的大门。查看时还严禁记录。

可口可乐公司的保密作法,难道不能给我们一些启示吗? 商业机密

上一篇: 盗即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