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愿意当坏孩子?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刘一达

金女士是北京某外贸公司的普通职员,也是一位中学生的母亲。我跟她本来素不相识,但想不到她有一天会给我写来一封信。信写得哀婉凄戚,让我读了仿佛能听到她的啜泣。

“救救我吧!”这封信的字里行间如同在向我哭喊。

是什么事情让这位母亲如此牵肠挂肚,又让她鼓起勇气向我这个记者求救呢?

还是先让我们读一下这封信吧……

信的内容如下:

这些日子我一直心烦意乱,一闭上眼睛,小A的影子就会出现在我的面前,他向我指责,他向我呐喊,他哭得很伤心。小A跟我的儿子小B是中学同学,他们本来是好朋友。

谁愿意当坏孩子?0

我的儿子在小学时功课和品行一直很好,学习成绩一直排在班里的前5名,但是自从上了××中学后,他的学习成绩一下子落后了,初一期末考试居然排到了第30多名,这种学习状况让我这个当母亲的十分心焦。期末学校开家长会时,老师对我说,我儿子本来学习成绩很好,但是自从跟小A一起玩以后,成绩就落后了。小A平时贪玩,经常旷课,跟同学一起到玉渊潭公园闲逛,老师要我回家劝说儿子今后不要再跟小A一起玩了。这时,我才发觉儿子学习成绩落后的原因。

小A平时常来我家,我通过跟小A交谈,了解到他生长在一个普通工人家庭,父亲没什么文化,继母与小A的关系也不好,于是放松了对小A的教育,小A从上初中起就厌学,经常旷课。在社会上跟一些不三不四的人混在一起,我想儿子跟小A这样的孩子在一起玩,能学出什么好来呢?于是我便对儿子说,以后别跟小A这样缺少家教的孩子来往了。儿子不服气,对我说,老师对小A有偏见,小A其实是很不错的孩子,只是不爱学习,平时贪玩,并没有什么坏毛病,跟这样的孩子一起玩又怎么啦?上初二后,儿子依然跟小A打得火热,学习成绩也处于中下游。自从我跟儿子说不要再跟小A接触后,小A不常到我家了,但是我的儿子一直没有跟他断交。儿子回家后,也常跟我念叨老师因为什么什么批评小A的事。我感觉到小A在往邪道上滑。我生怕儿子跟小A学坏,坚反对他们一起玩。但我又发觉小A是个挺热情的孩子,特别喜欢帮助人,很讲义气,只是他的家庭关系不好,使他放任自流。快到期末的时候,儿子回来告诉我,小A跟别的孩子打架,已经有几天没来上学了。我听了感到很不安,就对儿子说,你要管好自己,不能再跟这样的孩子在一起了。儿子见我态度很严肃,表面上答应了。

几天后,我下班回家,突然看到小A和我的儿子在宿舍楼群里走,我当时很生气,心想早就告诉儿子不要跟小A一起玩,为什么他这么不听话呢?于是,我特别气愤地对儿子嚷道:“快回家去,往后不准你再和坏孩子一起来往。”儿子见我当着小A的面说他是坏孩子,也很生气,但是我毕竟是他的母亲,他不好说什么,只好低着脑袋跟我回家了。而小A很愤慨地盯着我,脸憋得通红,看得出来他心里是很难过的。

为了这句话,我的儿子一连几天没理我。我深知我当时当着小A的面说他是坏孩子,伤了他的自尊心,心里非常后悔。这之后,我的儿子与小A真的断了来往。他的学习成绩也开始有了进步。在一次家长会上,老师还表扬了儿子,我对儿子的这种变化感到高兴,回到家夸奖了他,可是儿子却闷闷不乐,脸上露出很苦恼的神情。儿子为什么不高兴呢?

有一天,他放学回家对我说,小A又出事了。我问出了什么事?儿子说他在校门口劫初一小同学的钱,受到了学校的处分。我心想小A这种孩子早晚要走上犯罪道路,多亏我儿子跟他断绝了来往。

儿子上初三了,初三对中学生来说是很关键的,我和爱人开始抓儿子的功课,他的学习成绩也有了一些起色。一天,他回家对我说,小A因为抢同学钱,让派出所的警察抓走了。我听了非常震惊。小A到底成了坏孩子。儿子说:“当初你要不说那句话呢?”我忽然想起一年前我说小A是坏孩子时,他当时痛苦的表情,谁愿意当坏孩子呢?我顿时感到自己像犯了罪一样。是不是小A听了我的那句话才走上邪路的呀!这个念头一直笼罩在我心头。每到晚上我躺在床上闭上眼睛,小A那痛苦的样子就会浮现在眼前。他好像痛苦地质问我:阿姨,我是坏孩子吗?阿姨,您为什么要把我看成是个坏孩子?

这正是我要给您写这封信的原因。救救我吧,我如何才能从这烦恼当中解脱出来呢?我在给你写这封信时,已是泪流满面。我痛苦极了。是我害了这个孩子吗?我深深地自责。这不是我良知的发现,我想到了我们的社会,如果学校的老师能在小A旷课厌学时,鼓励他帮助他,不说他是坏学生,如果小A的父母包括我在发觉小A有些小毛病小错误时,耐心地帮助他,平等地对待他,不说他是坏孩子,他能走上今天的道路吗?记者,请你救救我,救救小A吧!我有千言万语要对你说,但痛苦已使我写不下去了……

这就是金女士写给我的信的大致内容。收到这封信,我的心情也沉重起来,“救救我吧!”我仿佛听到了千千万万个小A在对我发出呐喊。小A,当听到有人称他是坏孩子的时候才是初二的学生,初二,不过14岁。在我们成年人看来,这个年龄的确是个孩子,可是在孩子的内心世界,他们也把自己看作孩子吗?如果他们还是孩子,为什么大人们对他们在成长的道路上犯这样那样的小毛病,不能宽容地对待呢?为什么大人们就那么轻率地不负责任地对他们所犯的小毛病下结论称之为坏呢?小A有父母,有老师,有亲朋好友,难道希望他成为坏孩子吗?如果不希望他是坏孩子,那么又为什么这么称呼他呢?即使是小A终于成了坏孩子,老师、家长、社会难道就没有一点责任吗?

我掂量着这封来信的份量,并且从信中的呼喊中体味着一个母亲的心。应该说,金女士的呼救是一种良心的发现,一种责任感的发现,同时也是一种危机感的发现。作为记者,我曾经调查过当今社会青少年犯罪问题,越来越多的独生子女在他们还是祖国的花蕾时,便过早地堕入犯罪的深渊,这种让人扼腕长叹的社会现实令多少个家庭痛心,让多少个父母惋惜,可是又有谁能想到这些孩子是怎么走向犯罪道路的呢?小A的例子再一次警示给世人一个真理:孩子,我们应还给他做人的尊严。社会,我们应该给孩子的成长倾注爱心。

我按照金女士在信中留的电话号码,拨通了电话。金女士在电话里哭了。我说很想见见小A和他的父母以及他的老师。金女士犹豫了,她生怕再一次伤了小A的自尊心。那么怎么“救救”这个孩子呢?又怎么“救救”金女士呢?金女士想了一会儿说:“我把一颗母亲的心讲给你听,心里感到好受了一些。至于怎么救救小A,容我再想一想。”

过了几天,我又一次拨通了金女士的电话,她依然坚持自己说过的观点:“还是先别打扰这个孩子吧?他已经受到了我的伤害,如果你作为一个记者去访他,他会不会有其他想法呢?现在的孩子成熟早,他已经是很懂事了。唉……”

日前,我再一次拨通了金女士的电话。金女士告诉我,小A已经被学校除名了,退学以后,他一直在社会上闲逛,直到最近他父亲托人才帮他找了一个工作,尽管是临时的,总算有了一个归宿。她的儿子再没跟小A来往,现在已上高中,但不是原来的那所中学。我提出要访访小A。金女士说,既然小A已有了工作而且没有进少管所,先不要去打扰他了吧。

我跟金女士始终没见面,不知她出于什么考虑,并不想跟我面谈。当然,我跟小A及金女士的儿子也最终没有见上面。

这封来信也许随着时光的流逝会被我忘却,但是信中一位母亲的哭述与呼喊却始终萦绕我的耳际,小A没有进少管所,也就是说他最终或暂时没有走上犯罪的道路,那么他以后呢?小A只是小A,在我们现实生活社会中还有多少个像小A这样的少年呢?我们该怎么对待他们呢?每一个有家庭责任感与社会责任感的成人呀,这是不是值得我们认真思索呢?

(本文系真实事件,因特殊原因,故将当事人真名隐去) 儿童家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