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情民族的浪漫总统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刘怀昭

多情民族的浪漫总统0

多情民族的浪漫总统1

上图:周末,密特朗与安·潘若漫步在乡村别墅;下图:密特朗夫人(右)和安·潘若(左)、玛扎琳(中)互相安慰  

清高而浪漫的法国人

“是的,我有个私生女,又怎样?”想象一下这话若出自克林顿之口会怎样?美国非炸了窝不可,总统做不成不说,克林顿肯定得让唾沫淹死。此事若搁在约翰·梅杰身上,结果也好不到哪儿去,英国人得有半数气昏过去,并从此愤世嫉俗起来。

可早在十几年前,法国总统密特朗就这么对外说了,当时他正和一大堆法国新闻界人士一起就餐。法国人还真就没把他怎么样,甚至新闻媒体从未就贯穿密特朗十几年总统生涯的“第二家庭”的存在有过哪怕片言只字的议论。法国人是不是有点怪?

清高的法国人不认为这有什么大惊小怪的,他们反倒常常对那些盎格—鲁萨克逊国家政坛上沸沸扬扬的花边新闻咄咄称怪——那些国家的人是不是吃饱撑的,你管那么多人家后院里的事干什么?在法国,败坏一个总统的名声的可以是说谎,可以是滥用公款、搞裙带关系或者是贪污腐败,但不会是桃色事件。法国人甚至觉得这种话题根本不值得拿到公众场合张扬。

虽说英美等一些西方国家在性观念方面未见得比法国人保守多少(在法国,有半数的丈夫表示有过外遇、有1/3的法国小孩是私生的。英国的比例与此相同,美国也大如此),但他们对操持国家机器的政界人物习惯上有种“双重标准”,似乎觉得这些人得在道德观念方面更自律、更有操守才有说服力。当初,英国的爱德华八世(1894—1972)就是因为江山美人不能兼得,让位于其弟乔治六世,自己携辛普森夫人做温莎公爵去了。此事颇让后世人唏嘘不已,在美国,一个人若沾上婚外恋或桃色新闻之类的,那你这辈子就别想在政坛上立足。虽然没有明文规定说有外遇的人不能竞选总统,可当初盖瑞·哈特就栽在这种事上;克林顿在阿肯色州时的女雇员简尼佛·弗洛尔斯自称与他有染,因为没讨到个“说法”,索性告他个“性骚扰”,差点让克林顿在1992年竞选时败给布什。幸亏聪明的希拉里无条件地为丈夫挡架,不太熟练但坚定不移地与克林顿夫唱妇随地一路进了白宫。还记得当时竞选白热化之际,共和党候选人布什在罗列了自己的政绩后,使出了看家本事,让他那儿孙满堂的“模范家庭”频频亮相。老奶奶形象的芭芭拉在电视上一边话里话外地影射克林顿的不检点,一边诉说自己和布什的金童玉女般的初恋,连我这东方人都啧啧称奇,觉得美国人的心理真是不可思议。

相形之下,法国人似乎才真正算得上浪漫,他们习惯将心比心。在他们的文化中最显眼的一部分,是对别人隐私的尊重和同情。研究法国社会婚外性行为的一位法国作家就曾经说:“观念上的自由、对感情的纵容、双重的生活,在我们的传统中占很大份量”。国王路易十四(1638—1715)的儿女情长的后宫故事曾赚取了古今多少法国人的眼泪,而另一位国王路易·菲力蒲(1773—1850)虽是个忠厚的恪守家庭观念的人,在法国人眼里却似乎呆板和不近人情。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总统富尔1899年在情人的臂腕间溘然逝去,一时成了绝唱。最浪漫的还要属密特朗的前任德斯坦,据说这位总统有一天凌晨4点钟驾车同爱丽舍宫时,被送牛奶的货车看见了,人们猜断他刚才是送女友回家去了,这故事连他的政敌也为之心有所动,有人甚至把他随后竞选时公众投票率的大增归因于此。如此说来,法国人的浪漫未免有点痴得过分,可想想美国人,连总统穿什么样的内裤也要过问(克林顿曾在某次回答众人提问时被问及他穿的内裤是弹子型还是宽松式,老实作答后又无名火起),也实在让人觉得缺乏情调。多情民族的浪漫总统2《巴黎竞赛画报》惹出众怒

1994年下旬,78岁的密特朗癌病开始严重起来,公众关注于他的健康状况是否允许他次年继续竞选连任。此时,密特朗大概也觉得自己来日不多了,经常带着私生女玛扎琳更显眼地出入于巴黎的餐馆。1994年11月初的法国《巴黎竞赛画报》不失时机地刊出了密特朗和是年20岁的玛扎琳的合影。这是法国媒体第一次公开提及在密特朗的长达13年的任期内一直存在着一个“第二家庭”。该杂志还透露,这位年轻的姑娘和她的母亲安妮·潘若长期以来一直住在一处政府支出的总统住宅中。消息刊出后,引来一片哗然的不是照片和新闻本身,却是《巴黎竞赛画报》这种“过分的侵犯别人隐私行为”。有79%的法国人在被问及对此事的态度时认为,《巴黎竞赛画报》这么做“错了”,他们认为他们的政治家应当有权利谨守自己的“秘密花园”,只要这不影响公共原则或干扰执政。甚至连当时正瞄紧密特朗的总统座椅的戴高乐主义的领袖希拉克也表示,他被这些照片“打动”,但对其公开发表深感“震惊”。值得一提的是,《巴黎竞赛画报》惹出的这场众怒并未在国内媒体中引出连锁反应,各报章均对此采取冷处理态度,最负盛名的报纸Le Monde 的反应是典型法国式的:“那又怎样?”法国一家名声很大的公共电视频道甚至拒绝提及此事,本文中有关法国民众对此事反馈信息及数字百分比均是从当月铺天盖地的美国报刊报导中得来的。在法国人眼里,美国媒介对政坛绯闻的披露属于装腔作势。法国新闻总署的总裁让·米奥特就明白地表态:“要是法国新闻媒介下作到与这些同行为伍的话,那将是令人遗憾的。”的确,法国几乎没有什么专事花边新闻的街头小报,且皆以此为荣。让·米奥特在批评《巴黎竞赛画报》时说:“让我们谨慎些,不要把获取信息的权利和传播信息的权力混为一谈;获取信息是公民的权利,而传播信息是自由的但连带着责任。”在法国,《隐私法》禁止报道政界人士的私生活,因此《巴黎竞赛画报》被认为是犯了忌,有些法国人甚至耽心这是个坏的开端,从此法国媒介将步其后尘。发现自己引火烧身的《巴黎竞赛画报》随后赶忙追加声明解释说,密特朗本人十几年前就提到他自己不在乎这桩私事被人知道,而且这本来就是不公开的私密。厌倦的法国人则表示懒得再与之“抬杠”,耸耸肩not to give a damn about sex scandals(让那些桃色新闻自生自灭去吧)。

人天生有好奇、猎奇的心理和窥视欲,法国人其实也不例外。这期刊出密特朗父女照片的《巴黎竞赛画报》在上架4个小时之内便销出了3/4的份数,可见法国人照样经不住“煽情”。不同的是法国人过后不买这个账,觉得新闻媒介这么做“跌份”。

多情民族的浪漫总统3

克林顿与他的夫人希拉里(左图)。右图是自称为克林顿情人的简妮佛·弗洛尔斯。随着又一轮总统竞选在即,她又成为新闻记者追逐的目标  

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关于密特朗的私生活,法国的新闻界终于无法作到三缄其口——最终是密特朗自己要拿私生活说事:今年1月11日,依照密特朗的生前遗愿,他20多年来的情人安·潘若与私生女儿玛扎琳和密特朗的夫人及他的两个合法儿子一道出席了他的葬礼。虽说法国人不拒绝浪漫,但这样在公众面前、在重大的场合为自己的私情寻找位置的事在法国政坛上是前无古人的。玛扎琳和母亲潘若获得的与合法家庭平起平坐的殊荣在法国政坛的历史上绝无仅有。密特朗无疑是想借此表明自己对情人和女儿的尊重,但既然是公开亮相,显见是要求公众的反应。它使人们开始思考漫长的历史时期以来,情人和后裔被安置在社会中的位置。“将两个家庭牵到一起来是密特朗推进法国社会的现代化的总体贡献中的一部分……(社会中的这一部分)一向被虚伪和冷漠遮盖着,”有一位法国政治家和妇女问题专家詹妮·摩祖─拉维这样定义此事。据民意调查,有86%的法国人认为这个划时代的葬礼的意义是积极的。近期《时代》周刊刊登的一封法国来信说:“密特朗儒雅、智慧、极其仁慈。一个时代结束了,但他的思想长存世间……”。由此可以想见密特朗在身后通过那别有深意的葬礼给法国人的观念可能带来的巨大感染力。信中还称赞了密特朗和夫人达尼埃尔为推进人道主义作出的积极贡献。可见情人亮相也并未使密特朗夫人的声誉和地位受损。最近,达尼埃尔和安·潘若还联手与密特朗前私人医生打官司,维护密特朗名誉。

但这一切是否意味着从此情人们就算有了“说法”了?有社会影响力的人们如果纷纷起而效之,法国的家庭观念是否面临一种彻底的革命?法国人似乎不这么紧张。曾经写出《爱过女人的总统》(The President Who Loved Women)一书的玛丽─舍斯·格查德在发表意见时说:“婚外恋和重婚不会因为密特朗的葬礼而在社会中找到合法位置,法国并不会从此成为一个多夫多妻或性爱泛滥的国度”。看来法国人的清高自信也是根深蒂固的。 密特朗巴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