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灰色面纱下的北京城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李松
北京大气中的二氧化硫,1月份是9月份的12倍以上;大气总悬浮颗粒物,1月份是9月份的1.85倍(宫长军 摄)
北京人极不情愿地送走了秋天。北京的秋天是一年四季中最美好的,却又是最短暂的。秋天前脚刚走,冬天已迫不及待地到来了。
北京的冬天乏味而漫长,寒风摆着一片肉眼看不见的灰色帐子罩住北京城。灰色的尘雾无处不在,人在雾里走,车在雾里行。温吞吞的冬日无可奈何地望着灰色尘雾笼罩下的北京城。
北京市环保局局长赵以忻说:“在非采暖期,尤其是8—9月份,北京的大气质量与发达国家的首都不相上下。而冬季,市区大气中各项主要指标均超过国家大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
据北京环境监测站提供的数据表明:1995年1月份,北京市大气中的二氧化硫每立方米为0.269毫克,9月份为0.022毫克,1月份是9月份的12倍以上:1月份大气中总悬浮颗粒物为每立方米0.404毫克,9月份为0.218毫克,1月份是9月份的1.85倍。
以上的数据是环境保护的专业人员通过监测仪器获得的,老百姓并不晓得。然而,老百姓的眼睛、鼻子、嘴巴和肺,是活的监测仪器,它们明明白白地告诉人们,北京冬天的大气质量是一年中最糟糕的。说白了,北京的冬天最脏。
小杨是单位的小车司机。他说:每天车上都要落一层细细的灰尘,不擦不行。有一次他开车去北京附近的平谷县山区,两天没擦车,一点灰尘都没有。老李的夫人近两年得了哮喘病。一到冬天就厉害,医院却查不出原因。老李怀疑这与北京冬季的大气质量有关。老李不抽烟,可每天起床后吐出的痰有黑丝丝,这一点就无需怀疑了。显然是大气中的灰尘太多了。
北京冬天的灰色尘雾是从哪里来的?
可以肯定地说,主要是冬季采暖期烧煤造成的。近年来,北京市花了很大的气力,将市区大部分工厂、车间搬迁到了郊区。据北京市环保局统计,1981—1995年,北京市共搬迁停产了290个工厂和车间,如今在北京市区罕见工厂的烟囱。对于北京市环保局局长赵以忻来说,工厂的大炉子大烟囱好治,千家万户的小炉子小烟囱难治。
北京市区现有217万户居民,其中有125万户居民烧炉子,这些烧煤户一部分住平房,有109万户;其他人住在早些年盖的简易楼中,有的简易楼有暖气没煤气,有的简易楼有煤气没暖气,有的两气皆无。在北京的春、夏、秋三季中,居民不过是烧煤做饭、烧不了多少煤,因此,春、夏、秋三季的大气质量还说得过去。而一进入冬季采暖期,北京市区140多万个小子一刻不闲着,一齐喷烟吐雾。据北京市煤炭总公司的同志介绍:现在北京市居民的用煤量,其他季节与冬季为1:7,这就是说其他季节烧一吨煤,冬季要烧7吨煤。
消灭千家万户的小炉子的最有效的办法,是使居民都能住上有煤气,暖气的房子。
近些年来,北京市在改善市民住房条件方面作出了很大成绩。几年内,北京市已建成了193个居民小区,使得许多居民告别平房和蜂窝煤炉子,搬进了有煤气暖气的楼房。一时间,生意最兴隆的首推搬家公司和装修公司。
居民小区的迅速发展是不是使北京市居民的烧煤量大幅度减少了呢?北京市煤炭总公司的同志明确地回答:没有。前些年北京市居民的全年供煤量为230万吨,如今基本还是这个数。
这倒怪了!明摆着每年都有不少居民搬入有暖气煤气的新楼房,而居民的烧煤量一点都没有减少。问题出在哪里?
首先,烧煤户减少了,但每户的烧煤量却增加了。自1990年起,北京市将蜂窝煤的尺寸由4寸改为5寸,煤的体积变大了,自然用煤量加大了。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不愿再凑合过日子,而求过得舒适。原先两问房三间房只烧一个炉子,现在每问房烧一个炉子。原先烧小炉子,现在改烧大炉子。现在北京市居民烧“土暖气”的越来越多,一个土暖气是一个炉子用煤量的一两倍。
北京市政府对居民燃煤采取补贴.去年约补贴了1.5亿元。煤价便宜,居民多烧煤也多花不了几个钱。供煤分平价和议价,平价每户(1—3口人)每月150—180块蜂窝煤,每块0.12元,每吨96元:如不够烧,可以买议价煤,议价煤每块0.15元,每吨120元,相差不大。北京市居民每个职工可以从单位拿到45元的煤火费,如果一家有两个职工就有90元煤火费,可以买到近一吨煤。煤价便宜使居民烧煤不在乎。
第二个用煤量增加的原因是蜂窝煤的质量有所下降。煤炭公司和煤炭门市部的同志一致认为,近年来,蜂窝煤的质量下降了。居民反映,煤不经烧,不顶时候.容易塌膛。原来添两块煤能做一顿饭,现在要添三块四块。
自从煤炭市场开放以来,北京经营煤炭的个体、集体单位已近千家,而北京实际具备合法经营条件的只有59家,鱼目混珠,问题颇多。
去年10月中旬,北京市煤炭总公司与市技术监督局联合对清河地区的煤炭市场进行了突击检查,发现东升乡小营村的两个煤场存放大量已经加工好的炉灰和部分煤炭,占地10余亩,部分煤已掺人大量炉渣,数量达千吨以上。后八家村的蜂窝煤加工点,由于掺人废渣土灰分高达59.58%,发热量仅为2412大卡/千克,不到标准发热量4960大卡/千克的一半。在朝阳区的抽查中,6家个体煤厂中,一块蜂窝煤最重的1.15千克,最轻的0.905千克,远低于1.35千克的标准。煤质量差,不经烧,自然用煤量要增加了。
再有,就是北京市人口逐年增长。尽管每年有一批居民迁入新楼,但近10年来,北京的常住人口平均每年以近15万人的速度增长。现在常住人口百万人,常年住在北京的小商小贩多住在市内的平房或市郊的农舍中,均靠烧煤炉取暖和做饭。迁入新楼的平房户减下来的用煤量又被这些人吃掉了。
北京市总体规划要求,2000年时引进陕甘宁天然气15亿立方米。北京市煤炭公司的同志认为,尽管如此,北京市的居民用煤量仍不会有很大减少,因为天然气只能解决一部分居民的做饭问题,不能解决取暖问题,而且天然气管道不可能铺设人星罗棋布的平房。
北京市环保局局长赵以忻说:“2000年北京引进陕甘宁天然气后,市区采暖期大气中二氧化硫,总悬浮颗粒物等指标仍会超标。”
北京的冬天是漫长的,若要掀掉罩在冬季京城上空的灰纱,其道路亦是漫长的。按照北京市总体规划,到2010年时。市区集中供热的民用建筑面积比重将从1990年的22.5%提高到70%,左右,使三环路以内基本变成无煤区。
北京的冬天应该是有希望的。
我国城市大气污染状况
全国城市大气中总悬浮微粒年日均值在89—849微克/立方米之间,北方城市平均407微克/立方米,南方城市年日均250微克/立方米。据85个城市统计,45个城市年日均值超过国家二级标准,以兰州、焦作、万县污染为重。
据84个城市统计,降尘年月均值在3.20—64.61吨/平方公里之间,北方城市平均为24.76吨/平方公里·月,南方城市平均为10.57吨/平方公里·月,有57.3%的城市超过了暂定限值。污染严重的城市有包头、焦作、鞍山、大同、唐山、哈尔滨、太原和石家庄。
据88个城市统计,二氧化硫浓度年际变化不大,年日均值在2—472微克/立方米之间,但污染较重的城市数有所增加。北方城市平均为89微克/立方米,南方城市平均为83微克/立方米,超过国家二级标准的城市有48个,重庆、贵阳两城市污染严重,宜宾、济南、梧州、石家庄、天津、太原、淄博、大同等城市污染较重。
据85个城市统计,氮氧化合物年日均值在44—120微克/立方米之间,北方城市平均55微克/立方米,南方城市平均为39微克/立方米,超过国家二级标准的城市有北京、广州、鸟鲁木齐和鞍山。
酸雨主要分布于长江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及四川盆地。据77个城市统计,降水PH年均值范围为3.84—7.54,PH年均值低于5.6的占48.1%,81.6%的城市出现过酸雨。酸雨污染严重的城市依次为长沙、南充、赣州、怀化和梧州,酸雨频率大于90%的城市为长沙、赣州和宜宾。
环境污染对人健康的影响
1994年,全国人口总死亡率为649/10万人,比上年略有下降,恶性肿瘤的死亡率为128.08/10万人,占总死亡数的21.83%,较上年有所增加。呼吸系统疾病的死亡率为94.90/10万人。男性仍以恶性肿瘤的死亡率为第一位,达156.01/10万人,较上年略有增加。在恶性肿瘤的死亡中,城市仍以肺癌的死亡为最高,达36.36%/10万人。恶性肿瘤的死亡率在农村呈逐年上升趋势,由1983年的95.02%103人上升到1994年的105.53/10万人,占死亡总数的比例上升到16.51%,成为农村地区居民第二位的死亡原因,农村地区居民的首要死亡原因是呼吸系统疾病,1994年的死亡率为161.57/10万人,占死亡总数的25.27%。
这样吞云吐雾的景观,并非北京独有(高光德 摄) 北京环境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