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令人遗憾的世界级演奏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周游
由著名指挥家马泽尔率领的德国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终于在众人的引颈期盼下,在北京登台亮相,向中国乐迷展示了这支乐团的实力和水准。据未经证实的消息说,这将是1996年度内众多世界级交响乐团访华的揭幕演出,在这个激动人心的名单上汇集了一长串熠熠生辉的名字,足以让人为之心驰神往一番。
在德国及世界乐坛,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一向有良好的声誉,许多人认为它是仅次于柏林爱乐乐团的德国代表性乐团。此次在北京的音乐会上,该团训练有素的演奏使人们相信这一说法绝非空穴来风。
与大名鼎鼎的柏林爱乐乐团和维也纳爱乐乐团相比,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不过是众多历史悠久的乐团中的晚辈,成军之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的1949年,这样的身份即使与美国的许多乐团相比,也要退居末席;但是由于经历过约胡姆和库贝利克一类指挥大师的多年栽培,这个乐团居然能够后来居上,在对某些作品的演绎和表现方面,甚至已经大大超乎其他乐团之上。
然而北京的两场音乐会中,该乐团并没有展现自己已经形成传统的保留曲目,如约胡姆时期历经磨炼的布鲁克纳和库贝利克时期被奉为经典的德沃夏克。1月11日的第二场音乐会是贝多芬作品的专场,包括第五和第七交响曲及加演的《哀格蒙特》序曲,此前的首场曲目有些不伦不类,竟然包括半场理查·施特劳斯和半场约翰·施特劳斯。由于两场的节目单均为乐团方面所选定,不知马泽尔是低估了中国听众的欣赏趣味,还是执意要再现不久前他在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上的风采。
笔者有幸赴现场聆听了次场演出,可惜的是,那个晚上在我耳畔轰鸣的,很大程度上是经过了电子媒介加工的声音(坐在后排的听众更是如此)。我所感受到的严谨细腻的演奏风格,是现场扩音和乐团真声的混合体。这绝对令人感到遗憾万分。
人民大会堂的高大和宽敞是其无法成为交响音乐会的理想场所的最大问题,虽然近年来由于此类活动日趋频繁而使管理者在音响方面做了改善,但因为这个宏伟的建筑基本的作用是会议设施而绝非音乐殿堂,这些修饰从根本上看往往无济于事。其次,观者众多大大地影响了现场的效果,咳嗽声、说话声自始至终不绝于耳。相当数量的人前往音乐会的目的,似乎本不在于音乐,而在于利用这个机会一览这个象征着国家最高权力的场所。于是,自由自在的谈天和乐章间毫不犹豫的掌声就不难理解了。
从演奏方面来看,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在马泽尔手下仍保持着自身强大的传统,讲求合奏质量,音色中有一种纤细柔顺的感觉。也许是驾轻就熟的缘故,它所表现的贝多芬轻松有余,深刻不足,有些部分甚至略显敷衍。就连第五交响曲最鲜明的第一个动机也有人抢出,而第七交响曲临近结束时小号的冒炮竟然那样明显,这在一定程度上使演出的质量大打折扣。马泽尔追求的流畅和如歌对于贝多芬来说,显得过于松驰,音乐中所蕴含的深挚的热情变得草率而随意。尽管马泽尔没有像上次率美国匹茨堡交响乐团来访时那样专注于指挥台上的挥洒自如,但平淡的音乐表现不能让人对其把握和再现乐曲精神内涵的能力持有一点怀疑。对于这样一位在国际乐坛活跃多年的指挥大师,我们似乎有理由要求得更多一些、更高一些。
这几年,世界的名星球队、乐团来访得渐渐多起来,但我们看到的、听到的,往往不是他们最高水平的发挥。许多著名团体来华,明显低估我们的欣赏水平,这种“玩票”的状态,何时得以改变? 音乐音乐会演唱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