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来信(8)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读者来信(8)0

贵刊1995年第五期封底刊登那张照片的目的,不知是为了表示你们现代、超前,还是有别的用意?以我之见,三联书店的刊物,不需要以这样的方式来招徕读者。

沈阳  凌志清

传媒应该自律

编辑同志:

现在的孩子越来越难管,老师和学生之间“你拍一、我拍一”的一幕已成陈年往事,家长苦口婆心的教导有时还抵不上“天王巨星”的一句话。以我们广州来说,现在有线电视有18个频道,孩子们看得最多的当然是香港台。香港电视剧苦心塑造的成功人士形象,是风流豪爽的俊男,住半山别墅,驾“奔驰”、“宝马”车,商场上游刃有余,赌场上一掷千金,情场上春风得意……

广州毗邻港澳,“跟风”速度一向颇快,这不能不归因于传媒的推波助澜。香港刚兴起喇叭型牛仔裤,广州的男孩女孩便一律裤腿宽松。几位港星的发型上翘以示新潮,广州街头的淑女不久也多以脑后“鸭尾巴”示人……在这种环境下,模仿力强、敏感好奇的中学生们自然不甘人后。

如果说他们的价值观念起变化,言谈衣着“港台化”多少也是时势所趋的话;那么在当今资讯发达的广州,由于媒体不断增多而使孩子们有机会通过更多渠道接触各种信息,由此带来的一些新问题则足以引起大家的忧虑。

上个月,我工作单位有一位贺先生下班回家后,收到了电信局寄来的电话费收据单,一月电话费竞高达1300多元。再细看,原来是各类信息台收费共计一千多。闹了半天,原来他念初三的儿子乘大人不在偷打了声讯电话。广州有规模较大的7个声讯台,提供的声讯,不但有衣食住行、交友征婚、点歌谈心、名星秘史、占卜算命等等,还能回答种种性生活问题;不管你是否“18岁以上”都一一详细答疑,以赚取每分钟两块钱甚至更多的电话费。

贺先生看不住儿子,一怒之下把电话机锁了起来。可悲的是,这类事情绝非个别,电脑软件中的色情内容,弄得一些不懂电脑的家长只得在门外偷窥孩子在玩什么电脑游戏;而为不影响孩子学习,家长们每晚只能看“无声电视”,或干脆让29吋大电视形如虚设……在传媒日益昌盛的今天,这样的现象是否可悲?

广州   肖石

  扑洛载克:一个宣言

编辑先生:

很有兴趣看到贵刊载文讨论目前西方的扑洛载克现象。

最近和家人团聚过圣诞节时,我的弟妹谈到,她的许多朋友都在服用扑洛载克。说扑洛载克是目前我们(西方)文化内部的一场运动、一种时尚、一个宣言,是毫不为过的。它表达着什么?是人们魂系他方而不堪自我超越时的呻吟,还是工业化和技术化包装了的文化已无法支撑住精神和灵魂?

去年夏天,我去过中国,我在你们那里感受到了许多人对西方文化的广泛热衷,这使我深感不安。因为在我看来,现在西方在文化保护方面十分失败,内中能滋补心灵的东西越来越枯竭。扑洛载克是一种调剂,但它同时也是一种失败:人类科技正试图制造快乐。很想知道中国朋友对此“新生事物”会持何种态度。

加拿大萨斯卡彻温省,圣彼得学院教授,Tim Lilburn

购物真烦

编辑先生您好:

女性购物欲强,可现在购物却变成让人很烦很累的事情。商品很丰富,可称心如意的不多,加之“上帝”很难得到满意的服务,最后常常是乘兴而去,败兴而归。其原因其实一看即明,只是纠正起来很困难:假货充斥市场为其一,一片打假声中,北京建国门外某大商场竟然将一件价值仅300元的普通呢子大衣标为进口纯毛大衣2200元。我自知自己不擅打假,如果我知道王海的电话,真想请他来主持一下公道。各商场商品售价差距大为其二,有一型号摄像机价格差距达千元以上。买东西必须货比三家,腿累、精神也累,一天跑下来还是难以定夺。一些国营商场仍端架子冷淡顾客为其三,我曾在北京西单商场看上一双女式雪靴,除了35、36号就是39、40号。近一个月的时间里,我专程3次光顾,每次均恳请她们与厂家联系要点中间号,并建议顾客急需商品可否登记,来货通知一下。得到的回答是:“已经说过了,这是公家买卖,你去向经理提。”出租柜台“热情”灼人为其四,急于求成,承包制的售销员常常不顾客人是否愿意,生拉硬拽地做生意。只要你往柜台前一站,不管你是否定下心神,不管你为谁购物,耳边立即就响起“你买哪件?”“穿上试试”“这件您穿最合适”,“要不这件吧?”让你不知如何应答好。有时一间大厅内每过一个柜台就像过一道关,不应答不礼貌,每每应答就让你累。现代人购物有自己的眼光,这种服务层次太低,既未尊重别人又未尊重自己。一位朋友说过,日本人的服务,顾客光顾时,售货员一旁静侯,先待客人浏览完商品,有选择意向时再上前搭话,十分自然,令人轻松、愉快。“热情”之后便是冷嘲热讽,如你挑选几件无法满意时,耳边会送来“买不起别看”、“没心买别折腾人”的冷言冷语。降价销售、有奖销售为其五,北京蓝岛商场售一种饼干,一包比别处贵出几角钱,再购几送一;有奖销售更是倒人胃口,让人有被欺之感。超市购物自投监视网为其六,有些超市则采取“人盯人”防守战略,令你顿感脊背芒刺。不知大家是否与我有同感?

借贵刊一角倾吐一下,真希望商业文明能提高。

北京 辛言

不要受过度的民族主义影响

编辑先生:

读过你刊,首先想到的是,报道外国事务最好有中国人的观点,才有意义。要特别注意客观、公正,不要受过度的民族主义影响,而失之偏颇。目前中国大陆有一个普遍现象:一方面向往西方社会的物质享受,一方面又有一种不大平衡的心理,喜欢批评物质文明带来的负面现象,并因此否定西方文化,藉以满足自己的民族优越感。这种心态也许要等到国家强盛之后,才能完全消除。身为有见识的杂志,不能像一般人那样,应设法时时保持警觉,做到客观、公正、不卑不亢。

太过注重物质及钱财,这也许只是忠实反映目前中国人的普遍心态。并非不可谈钱、谈物质,但应该尽量报道正面的题材,导正人们的观念,避免再为这个已经日渐功利的社会推波助澜。像俱乐部那篇,固然满足了人们的窥密心理,但也可能有后遗症——贪慕虚荣,对贫富不均心生怨恨,甚至使出卑劣手段牟取不当之财。在中国目前这个转型期,人们普遍对钱及赚钱缺乏正确观念,相关题材处理不当就会误导,不可不慎。我真担心邓斌那篇对经济犯罪手法作那样详细的比较、分析,万一有心人模仿改进,再犯下类似的案子就糟了。

台湾  何扬

 不可忽略“脸面”

《生活周刊》编辑部:

商标是产品的脸面,可我们现在往往不重视商标。中国人起名要讨个吉利。“金利来”英文是goldlion,意思是“金狮”,因“狮”与“死”谐音,香港人就改称为“金利来”。有一种法国香水psison,意思是“毒药”,本有神秘的广告效果,进中国市场成了“百爱神”。

“苹果”作为商标耐人寻味,在西方文化传统里,亚当·夏娃因受蛇的诱惑,吃下苹果,为自己的赤身裸体而感羞耻,苹果和“原罪”、“原欲”联系在一起,甚至有人说,男人性别标志之一的喉结,就是当初没来得及咽下的苹果核。“苹果”商标所展示的形态耐人寻昧,也很好展示了牛仔裤的特点。西方有一些动物象征着性,比如兔子、山羊、公鸡等。“花花公子”以一只带领结的兔子作商标,也充满文化暗示。

相比之下,我们的商标,比如“少女之春”洗面奶,“春无极”甘露,似乎都缺少含蓄。“红豆”服装就商标而言,算是好的,也缺乏新意。

品牌是企业的象征。只有我们的商标意识彻底萌醒,才能通过品牌创造文化,这应是社会建设不可忽略的一部分。

北京  肖岚

何为“物业管理”

编辑同志:

现在都兴“物业管理”这个词,原来小区里的房管所都改名为“物业管理中心”。“关于物业管理”的真实内涵,我不是很清楚。但我感觉到,房管所改成“物业管理”后,仍然是换汤不换药。房屋设施出了毛病找上门去,仍然是求爷爷告奶奶;楼里的电梯仍然是三天两头出毛病,夜里不到11点就关梯。现在晚上的活动多了,常常要尝深夜里爬楼的滋味。就我们小区而言,“物业管理”惟一一点新开展的服务,是录像带出租,但这也是以掏大家腰包盈利而作为目的的。

以我的理解,把原来的房管所改成“物业管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为住户服务。在国外,住户如需服务,只需一个电话,服务人员马上就能赶来解决问题。在人家那里,是服务人员处理完问题来感谢你,而不是你感谢人家。我不知道,为什么我们只能引进人家的名称,而不能学来实质?

北京  杨晓航

 为什么心里不再踏实

编辑同志:

最近我心里一直堵得慌,可要没今早的事,我也不会给你们写这封信。老实人被逼急了,也只能找这么一个不犯错误的发泄渠道。

3个月前,我爱人下班路过菜市场,买了一个肘子,也就两三分钟的功夫吧,一回头,停在路边的车不见了。此贼胆子也太大了,天刚擦黑就敢明抢。一个月后的一个星期天,我见女儿的车实在脏得不像话,就令其下楼擦车。女儿倒也认真,把车擦得跟两三个月的新车一样。3天后,此车又不翼而飞。今天轮到我了。前天我回家很晚,存车铺已关门,我就把车放在了存车铺门口,心想一晚上不会出什么事。可今早上我在楼下转了半个多钟头后,确认车也惨遭恶运。这可是辆新车啊,花600多块钱买的。

如今是怎么了,日子好过了,心里却没从前踏实。出门不敢多带钱,家里的存折也不知藏在哪个旮旯最具隐敝性。防盗门只是稍给偷儿们增加了些难度,却并不能真把他们拒之门外。尤其是老实人吃了亏,只能自认倒霉,一点办法没有!

世道变了。是好?是坏?

北京  施篱

读者来信(8)1

何处购买刊物

编辑您好:

前一阵子从《北京青年报》了解到贵刊的一些情况,一直希望这么一本既有传统又有时代感的高品质刊物能在中国顺利成长。听朋友说,贵刊已经续出新刊,可读性很强,兴奋之余很想买来一睹为快。编辑同志,麻烦您告诉我哪里能买到贵刊,可否订阅?

成都  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