悄悄来到身边的AIDS艾滋病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王峰 天时

悄悄来到身边的AIDS艾滋病0

(伽玛图片)  

80年代它还远在西方,今天它已来到我们身边,21世纪中国会不会成为一个艾滋病大国?

80年代,艾滋病还远在西方。

1985年6月,一位美籍阿根廷人旅游途中来到中国。可他还没来得及看一眼万里长城,就死于北京协和医院,经确诊为艾滋病患者。这是在我国发现的首例艾滋病人。

1987年5月,中国浙江一位11岁的血友病患者,因注入美国河蒙公司赠送的国际名药Ⅶ因子而死亡。经检验,这种由献血者的血液提炼而成的名贵药品已被染上艾滋病毒,这个可怜的孩子始终为病魔折磨,最后不幸成为中国第一个艾滋病毒携带者,无辜离开人世。

近10年过去了,今天,艾滋病已来到我们身边。据卫生部最新统计资料,截至1995年上半年,全国共计发现艾滋病感染者2428人,其中艾滋病病人77例。特别让人不安的是,近年来我国艾滋病流行速度明显加快,1994年的艾滋病感染者较1993年上升了一倍,1995年仅上半年的艾滋病毒感染者就超过了去年全年的总和。据专家估计,我国艾滋病感染者实际数目已达5—10万,并正加速扩散。悄悄来到身边的AIDS艾滋病1我国的艾滋病毒(HIV)感染大体集中在两个地区。

一是在西南边境地区发生局部集中感染。这一部分感染占我国总感染数的70%,它以静脉吸毒为主要感染渠道。二是以大城市为中心的我国东部和南部地区。这类感染以异性性传播为主,除国外来华人员外,国内因出国探亲旅游和劳务而感染HIV者占很大比例。

在世界范围内,异性性传播是HIV传播的主要途径。联合国卫生组织一项调查表明,目前全球近2000万HIV感染者中,有3/4是通过异性性接触感染的。我国目前经性行为感染HIV的人数只占公布总数的10%,但上升极快。

改革开放带来中国国民性观念的转变。据中国性学研究中心“中国性文明调查”的一份资料表明:越来越多的人承认婚前性行为、婚外性行为及至同性性行为的客观性。这种观念已使经性接触传播HIV有了日趋广泛的基础。可怕的是,我国许多人仍然不习惯使用20世纪文明的产物避孕套,即使使用,有些国产避孕套也常因质量不过关而产生破裂。

除异性性传播外,对于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医疗卫生条件又普遍低下的国度,吸毒、医源性传播则是更可怕的流行威胁。吸毒、医源性传播的最重要途径是共同使用未经彻底消毒的注射器。

依我国目前条件,能严格实行一人一针一管一消毒注射的,仅在大城市的大医院才能做到。在广大农村,有的地区针管多用,连基本的消毒都不能保证。我国4岁以下儿童每年接受注射机会是36.8次,在这样条件下,一旦有HIV传入,传播速度肯定惊人。

目前,在我国各地的戒毒所,甚至在农村的输血者中,都频率很高地出现艾滋病感染者。这种现象如不重视,西方人对21世纪中国将成为一个爱滋病大国的预测就会变成现实。悄悄来到身边的AIDS艾滋病2在社会的偏见和无知里。艾滋病是一种罪。我们对艾滋病的歧视。只会导致艾滋病以更快的速度悄悄地流行

1995年9月的一天,意大利米兰市发生了一起银行抢劫案,劫匪在被捕后供称,他们是艾滋病患者,因为不堪忍受世人的歧视与冷漠,才以抢劫银行作为报复。

艾滋病是一种病,可从它被发现的那一刻起,在社会的偏见和无知里,它是一种罪。

几乎每个艾滋病患者在忍受病痛折磨的同时,都还要忍受鄙视,品尝孤独和冷漠。他们的生命在最脆弱的时候,得不到温暖和帮助,多数人最后只有凄惨地死去。

1987年6月16日。38岁的美国公民布伦特乘坐美国泛亚旅行社的波音737从香港入境,降落在云南昆明机场。布伦特一住进宾馆就低烧、咳嗽,肺部查明为霉菌感染,最后证实为艾滋病患者。布伦特病卧床榻,中国外事部门只得与美方交涉,希望美方派飞机,空运布伦特回国。结果美国所有的航空公司均拒绝派机。这对已经生命垂危的布伦特是又一打击。最后,国防部一位官员下令,才由美驻菲空军基地派一架救护机接送布伦特回国。布伦特出境后两个月便悲惨地死去。

同样的悲剧几乎在世界各地每天都在上演。在我们这样一个崇尚德行的国家,艾滋病更是与道德人品等概念纠缠在一起。不管什么原因,只要染上艾滋病,一个人就自觉背上了洗涮不清的罪名。以至有的人出于恐惧不敢去医院检查,还有人在得知感染了HIV以后,隐瞒病情,继续与人交往,导致更多的悲剧产生。

北京右安门医院主治艾滋病的专家徐莲芝教授告诉记者,她经常接到这样的电话——拿起话筒,对方劈头盖脸地叫嚷:“我要死了,我得了艾滋病!”然后就挂了,有关患者的什么信息也留不下。

“压力太大了,”徐教授不无同情地说,“羞愧,常使病人不能接受正常治疗。”徐教授有个病人,都4年了,还没见个人影,就知道是个20多岁的姑娘。每隔一段时间,病人和家属就要打电话咨询一次,“我们无法控制病情,治疗从何谈起?”徐教授说。

我们来到北京某传染病医院,见到几个10平方米左右的隔离间。病人基本不允许离开病房,24小时面壁枯坐,闭上眼睛,不说话,没表情。据护士们介绍,这类病人多很抑郁、悲观。亲属也不常来,偶尔来一两个也就站在旁边看看,不碰不摸,也不说话,最后讪讪地走。

由于护理艾滋病人,护士们也有很大的压力。她们往往不敢跟家里人说。“照顾这种病人,身边就像放了一颗定时炸弹,人心惶惶。”北京302医院教授王凝芳曾为一艾滋病人解剖,医护人员不肯协助。集体罢工,最后王教授只能勇敢地独自完成这项需要多人协作的科研工作。

在有关方面的配合下,我们见到一位HIV病毒携带者。这位50多岁的中年人气色红润,身板挺直,看不出一点病容。

“我是个不光彩的病人。我病了,没人同情没人照应,好些人还背后骂我老不正经,有些人说我活该、自找的。我这么大年纪的人了,还不了解自己吗,绝对没那事。天知道我是怎么沾上这玩艺儿的。别人骂,我想得开,人总有一死。可精神压力受不了。以前朋友很多,可现在人家把我当瘟神,不敢照面了。爱人退休后在一单位补差,人家一听我的病,马上就把她辞了。儿子女儿也觉得没脸见人,我要心眼儿小早自杀了。现在就这么闲着,没地儿要我……”说起这些,50多岁的汉子嘤嘤地哭了。

对众多艾滋病人来说,他们最害怕的已不是生命的威胁,而是身心的伤害。在他们最终离开这个世界的时候,心比肉体死得更早。

我们什么时候能够用理性与爱,去善待我们不幸的同类?

更重要的是,当一个社会不能正视艾滋病的时候,只能导致整个社会失去真正的防疫能力。社会的歧视使得爱滋病人不能得到社会应给予的治疗与控制,最终只会导致爱滋病在悄悄中更广泛地流行。悄悄来到身边的AIDS艾滋病3一位母亲无意中把HIV传染给自己的孩子,但她用自己的余生唤醒了美国人对艾滋病患者的关怀和良知

记得3年前,美国篮球英雄约翰逊宣布自己为HIV携带者,朝野一片哗然。可仅仅78天后,理解与爱的声音就成为主流:“约翰逊的坦然和诚实,比他天才的球技更让人景仰。”

同样在美国,一位47岁的母亲无意中把HIV传染给自己年幼的孩子,这促使她下决心把自己的余生用于唤醒美国人对艾滋病患者的关怀与良知。她虽全身遭病毒袭击,却在美国东西部来回奔波,为艾滋病童筹集到3000多万美元的“儿童艾滋基金”。这位母亲对生命的积极态度,极大地鼓舞了许多艾滋病人。她死后人们依然想念她:“她使我们认识了生命的意义,她使我们看重生命的品质。死于艾滋病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与艾滋病抗争。”

艾滋病自1981年6月5日在美国亚特兰大被发现,至今10多年,其病毒已以燎原之势遍及全球90%以上的国家和地区。截止1995年9月,全世界艾滋病毒感染者2000万人,已有450万发展成艾滋病人,100多万人已经死亡。

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同各种流行瘟疫抗争的历史。艾滋病无疑已成为了人类的一场新的灾难。

1918至1919年,短短二三年里,2000万人曾死于一场不可遏制的流行感冒。英国《瘟疫年刊》的作者丹尼尔•福笛对当年的惨状曾有过悲怆的记录:“半夜里从各城镇贫民区中出发的木车满载死者,川流不息;许多人、许多家庭被这吱吱作响的木车拉到郊外的墓地。只留得万户萧疏,村村荒凉。”

再往前,14世纪的淋巴腺鼠疫、黑死病导致了全欧洲1/3的人死亡。

还有13世纪的麻风病,十五六世纪的梅毒,十六世纪的癌症……

人类就这么从近乎灭绝的流行瘟疫中一次次走出来。

这次我们碰上的是艾滋病。但好在全球人已建立了共同的意识。

“分享权利,共负责任。”这是1995年世界艾滋病日的主题。它保证艾滋病人像每个健康人那样享有所有人权而不受歧视,同时要求我们每个人尊重他人,平等、友爱地接纳每一个人。即使他是一个HIV携带者。

艾滋病毒是强大的,可在更强大的人类理性面前,它难再猖狂。联合国卫生组织的一份材料表明,进入90年代,HIV病毒传染率在欧洲已开始下降,因为大量的知识教育已改变了欧洲人与艾滋病较量的力量对比。

在刚刚闭幕的亚太地区艾滋病大会上,3000多位来自60多个国家的专家、学者、政治家及社会活动家确定本次大会主题:对艾滋病流行的回答:理解、承诺和关怀。在理解、承诺、关怀的基础上,我们才能从艾滋病给我们带来的耻辱与威胁中走出来。

人类在不算太长的发展史中不断碰到各种灾难,又在同灾难的反抗中获得自救和尊严。艾滋病在向我们提出挑战的同时,大大改变了人类对自身所处世界多种现象的价值观念。可以预想,在人类最终战胜艾滋的时候,获得巨大进步的将不只是医学,我们将在抗争的洗礼中迎来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此文有关资料得到青岛医学院张百川先生帮助,在此致谢)艾滋病备忘录

据世界卫生组织(简称WHO)估计,到目前为止,全球共有1800万人感染了HIV。其分布是:次撒哈非洲1000万;南亚和东南亚200—300万;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200万;北美洲100万;西欧50万;北非和中东10万;东欧和中亚5万;东亚和太平洋岛国5万;澳大利亚2.5万。

亚洲艾滋病例在一年内增加了8倍,从3万例剧增至25万例,其中妇女感染者占40%,在全球所占比例从1%上升到6%。亚洲HIV扩散快的国家主要是印度、缅甸和泰国。泰国目前艾滋病感染人数已达50万以上,预计到2000年将会达到数百万。WHO预计,亚洲在不久将继非洲成为HIV流行严重地区,到2000年,亚洲HIV感染数预计还将增加4倍,达到1000万,占全球的25—30%。到2000年,全示受感染总数将达3000万至4000万。

艾滋病病毒侵入状况:急性感染:感染两至数周后,一产分人出现类似流行性感冒症状(发热、四肢无力)等,但两三周后,症状就会自行消失。病毒抗体在血液中生成:感染6至8周后,艾滋病抗体检进是阳性。

艾滋病感染数月至10年后,30.至50%的感染者出现发病前症状:淋巴结肿胀、发热、腹泻、体重减轻等。感染3至15年后,病毒侵入血液中的淋巴细胞致使人体免疫力下降,出现感染症(卡氏肺炎、念珠菌状等)、肿瘤(卡波济氏内瘤等)、神经障碍(痴呆症等)。发病1至3年后,75%患者死亡。但也有感染后不发病的例子。

艾滋病感染途径:1.性行为,性器官接触精液、阴道分泌物、血液,经粘膜传染。防止方法:使用辟孕套。2.血液。可以通过口腔溃疡,手和身体的伤口感染。防止方法:输血时进行检查,防止手术时血液沾染。3.母子感染。妊娠时经胎盘,出产时经产道及出产后经母乳感染。防止方法:服用预防药AZT,实施剖腹产,用奶粉哺乳。

艾滋病不感染的:1.唾液。因含有病毒量极少,唾液和轻微的接吻不会感染,共用饭碗也是安全的。2.蚊虫叮咬。微量血液也不会感染。3.触及尿液汗液。 艾滋病AI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