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日”纪念什么?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刘怀昭

1995年4月,德国的绿色和平主义者和来自世界各地的环保活动家聚集在柏林国际会议中心前,举行了声势浩大的游行纪念活动。当时,会议中心内来自170个国家的代表正在召开联合国气候变化会议,专题讨论空气中日渐浓重起来的二氧化碳成分,以及其它“温室气体”对地球的天气、气候造成的灾难性改变。1992年在里约热内卢举行的地球高峰会议也曾论及大气环境问题,当时达成的共识是,要在本世纪末将“温室气体”的释放指标控制在1990年时的水准。柏林这次国际会议的议题,则是拟定下个世纪的环保策略。

“地球日”纪念什么?0

墨西哥城成为世界上污染最严重的城市之一(王新庆 摄)  

会议中心外,游行群众要求采取果断的环保行动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会议中心内,由工业集团赞助的“地球气候联盟”的执行主席约翰·斯格斯发言说:“对‘温室气体’释放指标卡得过死会阻遏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发展”。而第三世界国家的代表则明确表示:工业国家需要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大的经济援助,否则他们无法解决工业发展中的污染问题。第三世界国家在发展工业和保护环境的夹缝中逐渐达成了这样一种共识:发达国家在近水楼台的早些时候已占尽了贫困国家的便宜,是使自然环境和资源陷入危机的始作俑者。现在他们要为此反省,并有义务帮助工业发展中的后继国家解决其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关系。

在纪念绿色运动和“地球日”25周年的今天,环保主义者对地球的前景更加悲观。迅猛的技术革命正在不慌不忙间持续蚕食地球的能量,迅猛增长的人口资源也同样威胁着日益衰竭中的自然资源。以目前的砍伐速度,森林将在可以预期的未来在地球上消失;海洋正在走向枯竭,捕鱼业面临困境;在这个地球上,持续走向繁荣的似乎唯有人口。对于世界上的57亿人口来说,森林消失和地球变暖似乎总不如衣食温饱那样迫在眉睫。1995年墨西哥城的一次环保集会只聚拢了200人。在巴西,环保曾一度因地球高峰会议的召开而成为热点,而如今却不再引起重视。

“地球日”纪念什么?1

现代文明侵犯德国马堡(李永平 摄)  

当然,总体上来说,西方发达国家在工业发展登峰造极之后,终于有更多的精力来亡羊补牢、修补环境的漏洞,近年来环保工作已相当制度化。在北美以及欧洲绝大部分地区,垃圾回收利用已逐渐深入到人的生活习惯,居民们都自觉地将可再循环利用的垃圾分门别类地放好,统一收走。一些一度受到污染的河流,如美国的凯霍加河和德国的莱茵河都得到了净化处理;由于机动车统一使用无铅汽油,欧美各城市的空气中基本上摒除了铅毒。

我国的环保现状被专家们总结为3句话:“局部开始好转、总体还在恶化、前景仍然堪忧。”《中国环境报》此事时,特别提到淮河污染事件。1994年,河南造纸厂在汛期到来时开闸排废水,曾使黑腻污浊的废水沿淮河严重污染了沿岸的水源,致使沿途自来水停用、发电厂停机,造成连续几天城市缺水、工厂停厂,生产和生活处于停顿状态。此事促使国家痛下决心投资240亿元人民币彻底治理淮河。

“地球日”的纪念意义大概在于,人类希望在跨进下个世纪的门槛之前给以往一个总结,即那个对自身所处环境状况无知到了漠不关心程度的时代应该结束了。 世界地球日环境污染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