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期货市场亮起红灯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吴吉富
深圳有色金属期货联合交易所内,“红马甲”在工作
已经过去的一年里,期货市场屡屡爆出犯规内幕,人们对这种游戏颇感失望。在期货业迎来5岁(1990—1995)生日之际,坦率地说,各界对期货市场都感到不满:领导层认为不规范,问题多;专家学者认为投机性大,不公平;经纪公司感到日子难过;投资者则是既爱又恨。这方方面面都是由于该市场在整个市场经济中的地位不明确所致,它在实际生活中应扮演的角色和它已扮演的角色极不相称,这是一个“牛鼻子”。
期货业: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翻开中国期货业的历史,简直是一部投机、投机再投机的历史。
1990年10月12日,郑州粮食批发市场正式开业,并首次引入期货交易机制。1993年5月28日,郑州商品交易所宣告成立,揭开新中国成立以来发展期货业的崭新一页。上海金属交易所后来居上,1993年推出第1份1#电解铜合约,当年成交1900万吨,成交金额达3500多亿元。交易所手续费若以1%计,当年上金所手续费收入达到3.5亿元,而上金所的投资总额却不到1000万元!巨大的投资回报,极大地激发了各地政府开办期货交易所的热情,交易所数量从几家到十几家,雨后春笋般迅猛发展。
期货业的真正高潮,其实是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推出国债期货合约之后。由于上交所拥有几百家会员,几千个席位,几百万投资大众,巨大的利益驱动,引得巨额游资蜂涌而入,投入一场高风险的博弈。
1995年2月23日,管金生制造了震惊朝野的“327”事件。国债期货“327”被暂停交易后,另一龙头品种“319”曾火爆异常,价位从145元起步,稳步冲过150、160元大关,在160—162元多空角色换位后,狂飙突起,一天一涨停,使做多者喜气洋洋,日进斗金;做空者如割肉比赛,欲哭无泪。主力多头疯狂叫嚣:“319”没有天价,谁敢横刀立马?5月17日,“319”牛性不改,以191元的收盘价封住涨停板。理论上,该收盘价已内含1997年4月份14%的保值贴补率,多头究竟靠的是什么武器?
“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在期货市场上,大机构和实力大户其实成了呼风唤雨的庄家。几乎每一个期货品种都活跃着庄家的影子。
大户对小户,小户很容易成为大户的砧上肉。大户对大户,那就开始比资金、比胆量、比实力、比关系、比技巧吧。大不了动员交易所出面干涉,协议平仓。
应该说,“327”发展至“319”,逼空主力最终葬送了国债期货市场,同时也尝到了自己酿造的苦酒。5月17日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发布通告:各交易所暂停国债期货交易试点,所有多空双方协议平仓。18日,股市狂升,现券暴跌,“092”券当日跌幅达20.04元之巨!信心百倍的空头转眼间尝到了多杀多和空逼多的滋味。
国债期货市场被暂停试点以后,大量巨额游资转入商品期货市场,在这里又掀起了一场场惊涛骇浪。
北京商品交易所1995年11月份绿豆合约,多空主力互不相让。短短两月内,多头发力,从每吨2800元打到3094元;空头呈威,把价位从3094元打至2752元;多头重新抄底,绿豆成金豆一路直上3000元大关;空头再度加仓,狂抛绿豆,多空双方在2800—3000元的范围内激战数个回合,双边持仓增至近60万手。这60万手以每手10吨计,意味着空头大军需要300万吨绿豆。而实际搜括全国的绿豆市场,估计亦不会超过10万吨。最终空头呈现败势,在交易所要求按比例强行平仓中元气大伤。
上海商品交易所1995年11月份胶合板合约,多空双方对阵,更是登峰造极。由于华东、华南地区积压了大量的胶合板,加上国内用板企业需求不畅,导致胶合板价格一直比较低迷,大约稳定在每张40元左右。而多头主力凭借雄厚的资金实力,滚动推高胶合板11月份合约价格,空头主力亦不甘示弱,加仓打压期价。10月中旬,11月份胶合板合约价位已至每张47元左右,持仓激增至150万口,创下胶合板合约交易以来的天量。交易所不得不宣布持仓警戒线为80万口,开始强制减仓。但是进入交割月份以后,多头卷土重来,再度增仓逼空,“511”价位曾摸至50元以上。交易所被迫再度出面,多头最终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多空主力经此一役,均遭重创
经纪公司:投机不成反蚀米
与国债期货市场一样,期货经纪公司的欺诈事件也层出不穷。1990年10月,广州成立第一家期货经纪公司,标志着期货经纪公司的粉墨登场。5年来,全国各地已冒出大大小小、地上地下、或明或暗的上千家期货经纪公司。由于国内交易所业务量有限,许多期货经纪公司经营伊始便与外商合作,吸引客户做外盘。内盘都做不好,何况外盘呢?国内客户谁能掌握瞬息万变的国际市场的动态?10个客户做外盘有9个要垫底,导致国内外汇大量流失境外。更由于一些非法地下经纪公司采取“对冲”、“吃黑点”等手法欺骗客户,引发了无数起金融案件。深圳百事高咨询服务公司、温州钧科期货经纪公司、南京金中富期货经纪公司欺诈客户案,均名噪一时。
1995年9月7日,中国广东国际合作(集团)公司投资创办的广东星汉期货经纪公司向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破产,这是我国第一家申请破产保护的期货公司。有趣的是,该公司刚刚在1995年8月2日经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重新审核登记,注册资金为1000万元。而星汉公司向法院提供的材料证明,公司此时已经负债3025万元,能用于偿债的资金大约只有1000万元。公司经常处于资金周转困难的紧张状态,被迫要靠客户多交保证金来解决资金周转不灵的局面。9月28日,星汉期货公司在“致广大客户的信”中称,公司不再就国家禁止的外盘期货业务与客户签订新的合约。对于已签订的合约,公司不再就外盘期货业务接受客户指令发出新单,希望客户对所持外盘未平仓合约予以平仓——可以推断,是地下的不规范的外盘期货业务,葬送了星汉期货经纪公司的生存权利。
期货经纪公司绝大多数不只是开展代理业务,还兼做自营业务。为争取更多的客户,尤其是大客户,各期货公司采取了降低手续费,返还部分佣金,借仓保证等以利诱惑之举。甚至个别经纪公司不惜与客户狼狈为奸,联手操纵市场。近期被中国证监会通报处理的广东金创期货经纪有限公司在1995年11月份交割的籼米期货交易中,就联合其中的大客户,蓄意违规,疯狂逆市做多,扰乱了期货市场的正常秩序,结果被中国证监会吊销了《期货经纪业务许可证》。
交易所:为扩大交易量不择手段
星汉、金创期货经纪公司是广东联合期货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北京商品交易所、海南中商期货交易所、深圳有色金属期货联合交易所的会员。“星汉”的破产,“金创”的违规,交易所究竟应该承担什么责任?
籼米期货交易,本来应通过套期保值商和投机者的预期来发现籼米近期或远期的价格。广联所曾经在相当长时间内每周公布“现货采集价”,让个别区域性的散乱无序的现货市场来指导覆盖全国、规范有序的期货市场,显然本末倒置,有悖于市场规律。
我国的期货交易所名义上是非盈利性质的机构,但交易所的管理者却需要从期货经纪公司的佣金收入中提取一定的比例用以维持交易所,佣金与交易量成正比。为此,多数交易所不惜采取一切手段来扩大交易量。个别交易所尽管条件不具备,也盲目推行仓单抵押,这样的后果致使虚假仓单频频流入市场,为个别大户逼仓、挤仓、霸仓提供了可乘之机。人为制造交易波动,也给交易所带来了直接风险。
1995年4—7月,在长春联合商品交易所玉米期货交易中,就多次发生违规行为。长春联交所定点交割仓库——洮南国家粮食储备库竟然与交易所部分会员私下签订了协议,开具并出借了超过实际储量8万余吨的空头玉米标准仓单,从中牟利。部分会员为了操纵市场,利用空头仓单进行抵押交易和实物交割。长春联交所未对仓单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认真验证,就批准6万吨空头仓单作为交易保证金抵押。
由于大量空头仓单流入市场,致使市场秩序受到严重干扰,并在交割时引发了重大经济纠纷。10月30日,中国证监会忍无可忍,发出《关于对长春联合商品交易所管理混乱,造成恶劣影响进行处理的通报》,长春联交所被迫停业整顿,从而使“规范”成为证监会在临近年底高唱的期货业主旋律。
令投资者既爱又恨的期货交易
证监会:重申游戏规则
发展期货市场是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5年里,中国期货业在硬件建设上走过了发达国家近百年的历程。唯其如此,它的问题才显得格外触目惊心。这5年的稚嫩起步中,多空恃勇狠斗,游资一味火并,期货市场的两大力量中,投机力量远远超过了套期保值力量。在这种情况下,套期保值、规避风险的本来面目,形成价格、发现规律的独特功能,已经难以造福于民。功能失真之后,期货市场实际并没有确定好自己发展的位置。
一方面,1995年3月29日,上海商品交易所主力多头联手哄抬期价,大规模逼空,迫使主力空头为尽量减少损失,不得不大量进口胶合板以备交割。外商趁机抬高胶合板出口报价,空头进口的高价胶合板在华东地区堆积如山,曾严重冲击了国内胶合板制造企业的生产计划,造成了胶合板市场长期积压、长期低迷的窘境,给国家造成了重大损失。
另一方面,期货市场上多空主力为置对方于死地,往往不惜以高于寻常的利率水平拆入巨额资金,一旦在角逐中失手,后果难以估计。辽宁国发集团正是利用国内几家资金拆借市场高利率融进巨资,投入到高风险的国债期货和商品期货市场狂轰滥赌,结果铩羽而归。造成国内目前金融机构之间几百亿元债务链的罪魁祸首之一,就是期货市场的过度投机。
中国期货市场所构成的凡此种种,确实已到了不规范无从再考虑发展的地步。
在国外,期货交易的管理一般有三个层次:首先是政府管理,比如美国,有全国的商品期货管理委员会;其次是行业协会的管理,侧重于经纪商、经纪人的管理;第三是商品交易所的自身管理。但在我国,行业协会的管理功能基本上没有发挥出来,交易所自身管理尚有一定的局限性,而政府管理更为引人注目。
中国期货市场的主管机关,最早是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1993年11月,国务院第77号文件正式明确了期货市场的主管机关是国务院证券管理委员会,由中国证监会下设期货部,负责全国期货交易所和经纪公司的审批和监管。
中国证监会在其位谋其政,在万众瞩目之下做了大量的工作,如整顿交易所、扫荡地下经纪公司、停止外盘业务等等。但是由于人手少,法规建设滞后等原因,期货监管部门对交易所、期货公司的监管还没有完全到位。
1995年10月,在各商品交易所投机狂潮有增无减,违规频生,态势严重的情况下,中国证监会采取了变被动为主动的方针,公布了一系列限制过度投机的严厉规定。
10月24日,中国证监会发出《关于进一步控制期货市场风险、严厉打击操纵市场行为的通知》,在规范期货市场,防止过度投机方面推出了7条重大举措。其中严格控制市场持仓总量,不得利用仓单抵押等措施,是防止大户逼仓、霸仓、挤仓的有效手段。
随后,中国证监会会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再接再励,发布了《关于审核期货经纪公司设立期货营业部的通知》、《关于审核非期货经纪公司会员从事期货经纪业务的通知》。证监会作为期货市场统一监管权威的形象正在树立。
一个良性的期货市场,应该做到:
1、政府加强监管。要用法律或法规的手段减缓行政干预对市场造成的冲击。
2、交易所要严格落实风险控制措施,大力开发套期保值品种,健全套期保值交易的规章制度。
3、经纪公司加强对投资和帐户的管理,开发套期保值客户,遏制市场操纵行为。
而这一切,都需要法律来保证。1995年11月,法律专家、中国政法大学江平教授指出,我们要多做工作,争取期货法早日出台。目前,我国政府正努力推行的期货业的整顿,相信将有利于推动期货法的诞生。
不管怎样,总之,在期货赛场上,人人都可以随心所欲地游戏的日子,大概是为时不多了。 期货市场期货交易中国证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