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分到房子愁房子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张晓莉)
“当时我们正在家里聊天,忽然眼前一闪,接着一声闷响,一块几十厘米见方的天花板掉了下来。真悬,多亏没砸在身上。”尽管此事已过去两月,北京永安里的一位住户提起来,还是满脸的愤慨和后怕。
虽说这样的事并不多见,但要说起房屋质量,可谓怨声载道。笔者在采访北京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总站张元勃副站长时,曾抱怨自家房漏。张站长苦笑一下说,“我们家卫生间也漏得厉害。老婆孩子挖苦我,连自己家都管不好,还管什么建筑质量!说急了,我给一位区建委主任打电话,让他想想办法。可他老兄倒也干净利索:‘我们家还漏呢!’”
有了房子当然是好事,可往往是刚庆祝过乔迁之喜,麻烦就来了。该漏的不漏:下水道、马桶管道堵塞;不该漏的倒漏:卫生间、墙面渗水,门窗漏风。严重的,还会出现墙体断裂。所以老百姓说,没有房子愁房子,有了房子还愁房子。
统计数字显示,全国工程质量抽检合格率,1988年为48.7%,1991年为71.6%,1994年为81.8%,合格率在逐年提高。可即使是去年,仍有20%的建筑工程达不到合格标准。以年竣工两亿平方米计,就有4000万平方米的建筑不合格。
今年9月底,已建起14层的上海锦普大厦被炸掉重建,其原因就是因为水泥质量太差。建设部科技委员何建安说:“再优秀的设计,再好的施工队伍,掉进劣质建材的大海里,也无能为力。”
我国建材标准本来就已远远低于国际标准,但即使按这标准衡量,许多厂家的产品仍不合格。我国目前的住宅工程,85%为砖混结构,墙体结构以烧结粘土砖为主。全国每年生产5000多亿块砖,50%不合格。全国12万多家砖厂中,质量有保证的仅50多家。目前市场上销售的许多砖,使用几年就粉化或出现螺裂。我们现在很少看到墙面不贴装饰层,直接露出砖面的清水墙面建筑,就是因为建筑砖的质量太差,不掩盖无法立足。去年全国建筑系统奥林匹克赛,特地从全国质量较高的一家天津砖瓦厂定制了10万块200号特砖,结果只从中挑出两万块勉强可用。目前发达国家建筑用砖大多是500号,而我国大量使用的砖只有50-75号左右,其间的强度距离相差好几倍。
劣质建材全面冲击着我国的建筑业。北京西客站绝对是国家重点工程了,可就在这里,竟查出了几十吨劣质钢材。
钢材是建筑的骨架,可我们的骨架实在太脆弱了。据1994年国家技术监督局对29个省市1350家生产螺纹钢的厂家进行抽检,合格率仅达19.6%。技术监督站的张站长说,“这些钢材含碳量太高,摔在地上就碎,用在工程上怎么得了?”更令人忧虑的是:由于市场行为不规范,国营大企业生产的优质产品卖不出去,而一些小轧钢厂由于靠回扣等方法,劣质产品却纷纷流入市场。
不光是砖和钢材,水泥、防水材料、铝合金、装饰材料、电梯、石材,种种劣质建材都在建筑市场四处渗透。众多劣质的建材,加上工程业主市场行为不规范,设计队伍鱼龙混杂,施工队伍庞大杂乱,监督管理软弱无力,诸多原因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的“全忧”工程。
为什么业主只盖房子不关心质量?为什么施工者敢在工程中偷工减料、弄虚作假?归根结底,质量意识并未深入人心,数量、速度、和效益完全可以挤掉质量。没法子,中国老百姓太缺房子。他们没有挑选的余地。
房子不同于别的商品,质量有问题可换可退,还可以到消费者协会找公道。房子有问题,只能忍着。对于各种各样的质量问题,人们已是见怪不怪。有能力的,在自家装修时想办法小修小补一下;没能力的,只好凑合将就。但愿不要凑合到人身伤亡的事情出现。在世界范围内,因建筑质量引发的事故屡见不鲜。远说1981年7月17日,美国堪萨斯城海厄特·里真斯饭店大厅空中走廊因建筑质量,横梁断裂后整个掉进大厅,造成113人死亡,200人重伤。近说今年6月29日,韩国建筑面积7.4万平方米的三丰百货大楼因建筑质量完全倒塌,458人死亡,113人失踪,930余人负伤。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绝不能只是成为写在工地外墙上的口号。 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