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俱乐部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胡泳 张晓莉)

走近俱乐部0

位于北京长安街上的长安俱乐部,它一共预计吸收会员1000名(正平摄)

走近俱乐部1

北京动物园西侧畅观园,投资1700万美元兴建的皇家国际俱乐部。这里曾是慈禧行宫

走近俱乐部2

林肯和卡迪拉克因其长车身,在中国成为一种身份的象征(正平摄)

走近俱乐部3

丽都俱乐部为会员准备的豪华的中餐厅

俱乐部的过去:新生活的摇篮

“俱乐部”是个地道的外来语,英文club,意即“总会”,它起源于17世纪中叶的英国咖啡馆。1660年,一些文人常在伦敦的一家咖啡馆里聚会,边喝咖啡边谈论新闻,久而久之,这家咖啡馆被人称作“咖啡俱乐部”。

随着更多的咖啡馆在伦敦落地生根,围绕它们逐渐形成了不同的社交圈子。起初,这些咖啡馆都是对社会开放的,随着一些年长的、有权威的客人开始在小圈子中获得举足轻重的地位,咖啡馆渐渐由随意、自由变得封闭起来,成为上等阶层和专业人士的堡垒。早先加人咖啡馆的成员开始有选择地接待后来的成员,入会费等管理方式随之出现,咖啡馆由此变成了现在意义上的俱乐部。

俱乐部在草创时期始终以咖啡馆为大本营,至英国历史上的摄政期(1811-1820)才开始拥有自己的基地。社交性和专业性的俱乐部在19世纪大量涌现,同时,专为爱好某种运动的志同道合者所设的俱乐部也初露头角。上等阶层而外的其他阶层也组建了自己的俱乐部。此后,俱乐部一直在英国人的社会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并逐步扩展到欧陆。

走近俱乐部4

皇家俱乐部的会员在享受跪式服务

从一开始,俱乐部就不可避免地在政治生活中也拥有一席之地。人们聚谈的话题中少不了政治,不少俱乐部因之成为政治密谋的场所。这方面走得最远的是法国人。法国大革命中涌现了一批群众俱乐部,最著名的是雅各宾俱乐部,今天尽人皆知。而美国人赋予俱乐部以两个新的特性:其一是致力于公益事业。如著名的扶轮社,其宗旨是“服务他人——服务最好,获益最多。”其二是更注重个人健康。在美国,各种单项运动俱乐部十分发达,目的是为身处现代社会重压之下的人们提供一个放松身心的好去处。

在历史上,俱乐部始终与新的生活方式平行发展。工业革命以前,闲暇只是社会上层即所谓“有闲阶级”的垄断物,俱乐部就是他们打发悠闲时光的场所。而到了上个世纪,闲暇逐渐成为普通民众的基本权利,工人俱乐部便于1862年应运而生。在现代美国,发达的资本主义创造了过分的闲暇,个人竞争的价值观开始让位于“纯粹的个人专注”,因而慢跑、健身等俱乐部活动大行其道,成为时尚。

走近俱乐部5

丽都俱乐部的桑拿浴室,全部进口设备

在漫长的几个世纪发展中,俱乐部是可以称为“新生活的摇篮”的。然而,毕竟时过境迁,20世纪的人们有太多的娱乐,太多的享受,俱乐部早已不是消闲活动的中心。而现代交通和传媒的发达,使俱乐部的社交功能也日显黯淡。在此情况下,我们能期待俱乐部什么呢?

俱乐部在中国:远离人群的地方

北京最早的俱乐部当推国际俱乐部,始建于1878年,是由庚子赔款的一部分和当时各国驻京公使馆集资建立起来的,原址在东交民巷,称“西绅总会”,是各国驻京公馆人员、外商、银行家的社交和娱乐场所。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东交民巷后,由于人员增多,“西绅总会”增加了网球、溜冰等项目,改名为“北京俱乐部”。截至1949年解放前,它共有19个国家的94名会员,由日美两国经营管理。

1950年,外交部接管北京俱乐部,更名为国际俱乐部,成为我国政府官员和驻华外交官交际娱乐的场所。1973年位于建国门外大街的新会所建成,成为改革开放前北京惟一一家真正意义上的高档俱乐部。

这样的俱乐部,北京的老百姓是甭想进去的,他们青睐的是各自单位中的俱乐部。说是“俱乐部”,其实也就是机关、团体、学校中的文化娱乐场所的通称。五六十年代,这种俱乐部红火得很。长安俱乐部董事王铁生先生50年代是北京市中苏友好协会会员,他认为自己在青年时代还有幸体验过俱乐部生活。“可惜文革把这些统统砸烂了,造就了不懂俱乐部的一代青年。”

“不懂俱乐部的一代青年”到了八九十年代,看到了可望而不可及的高尔夫俱乐部和所谓的“贵族俱乐部”——综合性高档次全封闭俱乐部。王铁生先生认为,后者全北京只有3家,即长安俱乐部、皇家国际俱乐部和京城俱乐部。“老大哥”国际俱乐部正在扩建之中,目前徒有虚名。

高尔夫俱乐部是专项运动俱乐部,其会员证由于独揽证券和房地产投资的双重属性,属高层次的投资项目。高尔夫会员证80年代在大陆曾被炒得炙手可热,在华南尤其如此。有报道说,近年会员证价格上升势头已变得相当软弱,因为国家对房地产市场波动中的高尔夫球场热连续亮出红牌。饶是如此,北京几家高尔夫俱乐部的人会费,皆在5万美元以上。

那么,现有的高尔夫俱乐部经营得究竟怎样呢?据说,即使中国最老的高尔夫俱乐部,目前也没有售完全部球证。笔者到经销北京乡村高尔夫俱乐部会员证的希格玛公司问及销售情况,经理显然不愿就此深谈。倒是一位从美国回来的中美合资公司的总裁胡先生介绍了他在国内加入高尔夫俱乐部的切身体会。胡先生的私人名片上印着“‘业余赶专业’体育爱好者”,他对15种运动都钟情。在美国,他是高尔夫俱乐部会员,可在国内,他却对此种俱乐部望而生畏。最主要的原因是定价太高,买一张会员证需几十万人民币,每打一局还要再消费千元。而在国外,高尔夫早已不是什么贵族运动了,美国老年人打一局球只需7——8美元,一般人也不过15——20美元。“一流”的价格,却没有一流的服务。胡先生认为,目前在一些俱乐部内,会员并没有得到优惠待遇。尽管如此,胡先生还是花3万多美元加入了上海汤臣高尔夫俱乐部,他说这是因为却不过朋友之情,这个朋友对他来说十分重要,一定要倾心结交。

和高尔夫俱乐部一样,笔者采访贵族俱乐部的过程也并不十分顺利。京城俱乐部断然拒绝采访,原因是,作为一家私人俱乐部,管理者和会员都不愿受到外界打扰。贵族俱乐部价格比高尔夫俱乐部稍逊一筹,但终身卡也都不低于1万美金。皇家国际俱乐部会费2.5万,长安俱乐部1.5万,且持卡人数都是有限的,“皇家国际”最多收会员1500人,“长安”预计为1000人。除会员外,这类俱乐部是不对外界任何人开放的。

长安俱乐部自称是一所“集社交、餐饮、体育、康乐为一体的高级私人俱乐部”,目标是“向居住在北京和海外各国的事业成功者、社会名人及其亲友和宾客提供最上乘的服务。”俱乐部原定个人会籍入会费2万美元,只售出了100张左右,今年大幅度下降到7000美元,仍鲜有人问津。现在俱乐部的设施尚未完全竣工,“希望年底正式开业后,情形会好一些”,王铁生先生说。据他介绍,目前“长安”的会员主要为4种人:一是三资企业的老板和高级职员,二是港澳台经常往来大陆做生意的商人,三是私营企业主,四是有经济实力的社会活动人士。

与“长安”标榜其无与伦比的尊贵位置相较;位于北京动物园西侧的皇家国际俱乐部座落在1898年建造的京华名楼——畅观楼上,这座巴洛克式建筑曾是慈禧太后的行宫。马来西亚马化万能集团投资1700万美元,于1994年9月投入营运。皇家俱乐部除一般健身娱乐设施外,还为会员专设了会议室、展览中心、商务中心、法律中心、图书馆和路透社财经信息网,并制订了一系列专题讲座计划。目前俱乐部有会员300名。俱乐部总经理林明志先生自马来西亚来中国尚不足半年,已感到俱乐部生意难做。他采取了一系列办法促进会员卡的销售,包括出台特别奖励办法,以鼓励老会员介绍新会员,并在最近推出5年、3年和1年期3种短期会员卡,以吸引那些在华任期的外企首席代表和总经理。

王先生和林先生都指出,目前在北京经营俱乐部不可能盈利,投资的回收期当在10年左右。

俱乐部在今天:豪门何时为君开

贵族俱乐部的收费标准,是一道高高的门槛,使平民百姓难以逾越。以京城一家名字洋味很浓的俱乐部为例,一瓶进价4元的可口可乐在那里可以卖到40块钱,而一瓶洋酒售价过万也不足为奇。

走近俱乐部6

丽都俱乐部的游泳池

“上流社会气氛浓浓,欧陆风情,异土神秘,引人入幻”;“在这阑珊之夜,品着浓香的醉人之泉,亦真亦幻”;“在这光怪陆离的世界充分体现自我,投入到梦幻的世界”;“高雅、幽静的环境,将把您带人一个梦幻的境界”,几家高档俱乐部的宣传材料上这样写着。看不出它们与卡拉OK、酒店包厢有何区别。对于众多有钱人来说,“精神补课”是一种时髦,贵族俱乐部可以把他们包装成真正的贵族。只是不知“贵族”能否像易拉罐一样,在流水线上批量生产?

走近俱乐部7

丽都俱乐部会员在按摩床上进行全身放松

不妨谈谈正统的俱乐部概念。

俱乐部,按照《美国百科全书》的解释,是一群人基于共同兴趣而组织起来的团体,定期会晤以求娱乐或合作。社交俱乐部讲求的是在舒适的环境中进行餐饮、休闲和社交活动;政治性和专业性的俱乐部则强调通过会员活动促进其共同兴趣。俱乐部通常均采用会员制,对申请人会者进行资格审查,经现有会员投票通过方可接纳。会员选举并授权一个管理机构进行俱乐部的日常管理,拥有固定的活动场所,活动经费主要来自会员缴纳的会费。

北京丽都假日饭店所辖的丽都俱乐部,是京城一家严格按照国外模式管理的俱乐部,其成员绝大多数都是在京的外国人。据加拿大经理Robert Pascal介绍,几个世纪以来,欧美的俱乐部经历了一个由贵族化到大众化的转变过程。一方面,古老的贵族或专业俱乐部依然保持着其尊贵的地位,主要通过借款股份的方式经营。有限的会员都是俱乐部的股东,入会不仅仅为了社会娱乐,更把它作为一项投资,期望增值效益。另一方面,俱乐部的主流成员已大众化,以行业、阶层、共同兴趣为构成因素的俱乐部大行其道。女权运动的发展曾经在美国造就了大批妇女俱乐部,而现代人对身心健康越来越高的要求,使健身、养生俱乐部时下席卷西方。

反观中国,大部分人心目中都把俱乐部当作高档吃、喝、玩的场所。现有的俱乐部几乎都偏重于休闲娱乐功能,基于共同爱好、行业、阶层而组成的俱乐部却无缘多见。在此情形下,社会不可能对俱乐部有充分的理解。中国并不是不需要规范化的高档休闲俱乐部,但并不仅仅需要这一种俱乐部。当笔者在长安俱乐部就此向王铁生先生提出疑问时,他的回答非常耐人寻味:“目前在北京搞俱乐部,我们是‘单腿蹦’,因为北京还不具备一个分档次、分阶层的俱乐部体系。而没有一个大的底盘,贵族俱乐部恐怕也实在孤掌难鸣。”

走近俱乐部8

高雅、幽静的环境,将带人进入一个梦幻境界

几家贵族俱乐部“卖证难”的现象,正反映了大气候尚不充分的尴尬。一家公司的总经理称,国内俱乐部举步维艰,原因在于未能形成一个真正的白领阶层。与此同时,一项调查表明,北京市民对目前所能提供的各种休闲服务总体兴趣不高,43.5%的人表示兴趣一般,15.6%的人明确表示没有兴趣。这中间的空白点,不知有识之士是否注意到了呢?

(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由丽都俱乐部、皇家俱乐部提供)

北京皇家国际俱乐部入会费

走近俱乐部9

长安俱乐部入会费

走近俱乐部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