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往人类未来的死亡通知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刘怀昭)
现在的西方,时时处于不安全的阴影之中,这是一种反抗工业体系的革命方式吗?
神秘的爆炸杀手
9月22日,《参考消息》转载了美联社的一则新闻,宣告一名潜伏了17年的神秘的恐怖分子终于浮出水面,并且开口说话了。
这位被称为“校园——航空公司爆炸杀手”的恐怖分子于1978年出现在芝加哥。那一年,他将一枚土制的炸弹安置在西北大学的校园中,炸伤了一名研究生。
1979年,一枚类似的炸弹在美国航空公司的一架由芝加哥飞往华盛顿的飞机上爆炸,造成12个人受伤。7个月后,一枚炸弹连同一本斯洛安·威尔森(SloanWilson)的小说《冰兄弟》(Ice Brothers)一起封在邮包中寄到了联合航空公司总裁帕西·伍德的家中,他幸免于难。
这位至今不知何许人也的血腥杀手十几年来已酿成16次爆炸事故,夺走了3条人命、造成23人受伤。起初,由于人们无法判断这个恐怖分子的动机和攻击对象,曾一度称他为“废品爆炸杀手”,因为该犯罪分子通常使用木屑、刨花、电线一类的废旧材料作为制造炸弹的原料。那些炸弹均为手工制作,其中有许多还刻有“F. C.”的莫名其妙的字样。它们有些是通过邮寄寄往受害者,有些则是由罪犯本人亲自安置在肇事地点。
80年代后,“爆炸杀手”显然将他的活动转移到了加州。人们注意到,他的攻击目标集中在大学校园、航空公司以及电脑机构等高科技密集地区。
1982年7月4日(美国独立日)之前的那个星期五,大约早晨7:30分,柏克利加大(UCB)的教授戴奥金斯·安吉拉科斯漫不经心地走进工程大楼的一间咖啡屋。他注意到地板上有一个圆柱形的盒子,上面刻满了刻度,还绕着电线。当他拾起盒子端详时,连接在一个小型汽油槽上的雷管引爆,炸掉了他的3个手指。“那个混蛋把油槽灌得过满,没留下汽油爆炸所需的足够空气间隔。”安吉拉科斯回忆说,“我的运气还好。”
这个恐怖分子第一次露出马脚是在1987年2月,当时有人发觉一个30岁左右的白人在盐湖城的一家电脑商店放置一枚来路不明的自制炸弹。但这之后,罪犯的活动突然中止,并很快销声匿迹。6年后的1993年7月,“爆炸杀手”重新露面。旧金山加大(UCSF)的遗传学家,59岁的查理斯·爱柏坦打开一个寄到家中的棕色邮包,它炸断了他的右臂。两天后,一个相似的邮件又将耶鲁大学计算机专家、38岁的大卫·盖伦特严重炸伤。联邦调查机构因此展开了紧锣密鼓的调查取证工作,成立了一个80多人的专案组,公开悬赏100万美金给提供线索者,并设置了热线电话号码。结果是一无所获。
1993年,“爆炸杀手”曾在寄给一个受害者的包裹中留下过这样一个字条:“星期三晚上7:00给Nathan R打电话。”Nathan R是谁无从知道。十几年来,联邦调查局把这个来无影去无踪的冷面杀手描述为一个极为谨慎小心的人。他会连续花上很多的时间不厌其烦地研磨炸药,可他的犯罪动机和攻击目标的选择,却始终让人困惑不解。
受害者柏克利加大教授安吉拉科斯曾不无伤感地说:“这件事的悲剧性在于,一个人能如此地威胁着这么多人的生命,却一直不让我们知道到底是什么地方惹了他。”
抗拒工业社会宣言
从今年4月起,“爆炸杀手”的活动更为猖獗。4月20日,加州木材工业界的社会活动家吉尔伯特·墨尔瑞受害。6月,俄克拉荷马一座联邦大楼被炸。一周后,这位杀手寄信给《旧金山纪事报》称,下一次行动,他将炸毁洛杉矶机场的一架国际航班。洛杉矶机场戒备了一星期后,《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同时收到了这位杀手的传真信函和他的一篇抗拒工业社会的宣言。他一方面声称,如新闻媒体刊登他的观点,他就会洗手不干;另一方面威胁,如90天内不刊登宣言,他将继续作案。而且在今后3年内,必须每年刊登一篇3千字的后续宣言。
8月初,《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迫于压力,分别刊登了这份宣言的摘要。这份宣言名为(工业社会及其未来),共3万5千字。在宣言中,该杀手诅咒高科技环境下的现代社会。他认为,工业革命及其后果一直是人类的灾难。它极大地延长了那些生活在发达国家的人的寿命,但同时使社会动荡不安,生活空虚迷惘,使人类笼罩在精神痛苦之中,给自然界带来了巨大的破坏。科学技术的持续发展将使这一局面更加恶化,它很可能会引起更大的社会混乱和精神压力。工业技术体系使人们的行为方式远离了人类行为的自然模式,会把人类和众多其他生命组织永久性地减化为工程产品和社会机器齿轮,剥夺人的尊严和自治。他在历数了现代工业文明所造成的种种弊端后,倡议一场反抗工业体系的革命。这场革命源于对工业体系的憎恨。他声称,这不会是一场政治革命,它的目的并非是推翻政府,而是要摧毁现行社会的经济和工业技术基础,回到原始的生活状态中去。他还猛烈抨击自由派、保守派和左派,并预测,整个世界的发展,不管经由心理方法或生物方法,最后都会“修正人类”。
两报发表这份宣言后,社会各界纷纷认为它们牺牲了新闻的原则。犯罪学家们说,这种妥协会创下恶例,它非但不会阻止这名恐怖分子的再度行凶,还会使今后的媒体沦为恐怖分子要挟的对象。
“不搭配理论”
“爆炸杀手”的心理现状,成为美国社会关注的热点。8月28日,美国《时代周刊》载文介绍和分析了最前沿的学科:进化心理学,其中所揭示的人的遗传基因结构与现代文明环境的抵触,即所谓“不搭配理论”("mismatch theory"),隐约地印证了“爆炸杀手”极端心态的客观根据。
美国联邦调查机构推测绘制的“爆炸杀手”的肖像
进化心理学试图勾勒出自然选择情况下人类思想的轮廓,从人类的遗传基因中挖掘压抑、焦虑、精神忧郁等等现代病的根源。其“不搭配理论”指出,人类生活的现代环境与“祖先环境”有着强烈反差。进化心理学家和人类学家们都曾仔细研究过一些处在科技文明边缘的原始状态的社会,研究结果显示,自然状态下的农业部落中,人类患有心理病态的比率惊人地低。进化心理学认为,祖先遗传给后代的心智基因原本是由“祖先环境”设计并决定了的,也正因如此,友谊、怜爱、感激和信任等等情绪作为人的心智方面的基础设施。而由自然选择灌输给了人类。当然,同样由于物竞天择的原因,人类从祖先那里也继承了种种不适的情绪。这些不适的情绪同样有其存在的自然依据。比如,焦虑感使人们躲避随时的危机,并存有居安思危的前瞻意识;沮丧感使人们避免重复已经犯过的错误。总之,间或的不快乐感是人类精神的一种自然状态,在任何文化中都是无可避免的。然而我们所谓的现代病是指一种非自然状态的精神变态:情理之中的忧伤转成了无以自拔的抑郁。进化心理学认为,导致人类目前愈见普遍的病理性不快乐感的原因,是社会的疏离。人类心智的演进所依赖的环境,即所谓“祖先环境”并不能适应工业文明。这些原本受制于人、旨在最大限度地解放生产力和人的思想空间的产品,如今正逐渐开始操纵人的心智。在今天,美国的独身家庭已占家庭总数的25%,而在1940年只占8%。导致社会疏离的大部分原因都可归结到现代科技文明上来:从电话到电冰箱到微波加热食品,现代科技以千变万化的种种小巧不言的形式,瓦解着邻里之间的相互依赖关系。哈佛大学教授罗伯特·普特曼指出:“电力科技更大程度地满足了人的享乐趣昧”,但却是以牺牲“相互协作的原始娱乐形式”为代价的。从这个意义上说,电视、音响设备等种种科技产物,都象征了巨大的“非社会性”娱乐趋向。
后工业文明投在人类精神上的庞大阴影,连同环境污染、能源问题等种种后工业社会的副产品,引起着世界范围的关注。然而“爆炸杀手”所企图恢复的人类的原始状态,却并不是一条通往伊甸园的归路。进化心理学的分析同时表明,人类为走出血腥的丛林和饥馑频频无助的蒙昧状态,同样付出了巨大的精神代价。美国历史学家丹尼尔·凯沃斯在谈到“爆炸杀手”发出的原始社会的邀请信时说:我们绝大部分人都并不想回到那种社会状态中去。那是死亡,而不是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