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卡拉OK,老了?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王舒 冬月 摄影·延安
短短一年里,海口市冒出了一批专跳DISCO的舞场,一家比一家豪华,一家比一家更有揽客着法。后来者似乎永远技高一筹。当初领衔的舞场在竞争中相继“英年早逝”,而后继者仍然络绎不断。一位业主说:现在的迪迷越来越挑剔,不仅要看装修看环境挑音响挑灯光,还一定要外国DJ,菲律宾的过时了,非欧美DJ不可。
有人说这里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也有人说这不过是个巧合,就在DISCO像一股旋风横扫各大城市的这个冬季,以卡拉OK为主要娱乐方式的歌舞厅、夜总会却开始有了衰老的迹象。
潮流此起彼落
“伊甸园夜总会”是北京娱乐场所中厅堂面积最大的歌舞厅,加上它的18个KTV包间,营业面积达2000平方米。自1994年下半年以来,生意急转直下,客人最少的时候,一晚只来十几位。位于城西的“卡萨布兰卡”歌舞厅的16个KTV包间,有时连续几晚都没有生意。”阿波罗”歌舞厅曾有过晚营业额仅几千元的最低纪录。
张铁梁,从1992年12月伊甸园夜总会开业至今一直作老板。北京著名的“和平HOUSE”、“天上人间”、“演歌台”在鼎盛时期都换了业主,可他却坚守到现在。跟张铁梁讲起歌舞厅的现状,他很带感情地遥想当年:“伊甸园”是北京第一家大型歌舞厅,一直到1994年上半年,一年多的时间里几乎天天爆满。大堂的散客常常是七到十成,一间KTV包间最高消费达3万人民币,一晚上洋酒能开20多瓶……
时光流转,物换星移,是什么因素使得卡拉OK歌舞厅与DISCO舞厅此消彼长?这里不妨细细列个表做番比较。
DISCO舞厅50-80元左右的消费水准,适应了月收入在七八百元的年轻人,这种消费水平对消费者没有太大压力,既可以请客又可以自付,且“AA”制还最能体现自己的消费价值。卡拉OK歌舞厅则不同,高数额的最低消费和KTV包房费让一般人难以承受,曾在上海做过多年歌舞厅娱乐业的邓平先生说:大陆的卡拉OK、KTV包间费用超过香港、台湾。如果南北比较,则北京高于广州、深圳。这样水准的消费,自然限制了消费群的扩大。再加上现在中国人暴发比阔的心理日渐缓和,消费循着更实际合算的方向发展了。由此,卡拉OK衰落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消费水准定位偏高。。
文化西来东渐
影响DISCO与卡拉OK此消彼长的第二个原因是心理上的。卡拉OK这种娱乐方式之所以曾在中国大行其道,一个重要原因是它使人能自娱自乐,靠先进的音响设备实现个人的“歌手梦”。但是时间长了人们发现,能唱的歌限制在几十张至多上百张碟内,比较单一,而且在数十上百陌生人面前唱歌,对唱歌者的技巧是有要求的,如果不好意思唱,两三个小时只能消费酒水,所以实际上在卡拉OK歌厅内很难尽情舒展个性。在DISCO舞厅则是另一种感觉:这里不需要技巧,也不分级别身份,几百上千人聚在一起,目不斜视,自顾自乐,用不着担心别人会笑话自己,也不用分心去挑剔他人,只管自己狂舞便是。聚到这里的成百上千人为自己寻找快乐,而每个人的个性正是在这成百上千人的环境中得到张扬。对于今天的年轻人,DISCO舞厅的这种魅力其味无穷。音乐人宋晓明认为:这代年轻人太少集体性娱乐,老年人有秧歌,中年人有交谊舞,他们自然热衷于集群式的DISCO舞厅。
卡拉OK是从东瀛传来,对于汉民族天然有一种亲和力。到了中国,卡拉OK发展得早已超出纯粹的文化范围,与餐饮业、饭店业融在一起,渗入中国传统文化的休养生息中。而DISCO舞厅则是一种纯粹的娱乐,不吃饭,也不谈生意,来了就是跳舞。这种从西方传来的文化似乎是传统中国乃至亚洲文化的另一极端,它崇尚的是表现,其次才是体验,所以对今天的年轻人有一种特别的吸引力。
在北京,只有NASA是绝对拒绝卡拉OK的,NASA宣称自己是纯粹欧美风格的DISCO。但是在“贝恩特”,一般是在晚上8点半以后先唱卡拉OK,10点以后才开始跳”迪”。“JJ”主持人在调节跳舞者的节奏时,会插空安排一两名歌星唱几首歌。各个舞厅都有定期的摇奖。但是一位常去跳“迪”的小姐对我说,无论是摇奖也好,卡拉OK也好,都不是吸引我去的原因,我是为DISCO本身的魅力去的。
娱乐业风头正健
如果说卡拉OK经营上的此消彼长多少缘于时尚潮流的此起彼落的话,那么DISCO广场的兴起与卡拉OK的衰落,让人感到了都市娱乐业市场竞争中体现出来的宽阔的发展空间。
在1986年前后,北京这样的大城市开始有了室外大型游乐场。1990年亚运会后,娱乐业掀起了一个高潮,卡拉OK厅再不是凤毛鳞角,又发展出了有歌舞表演的夜总会。到现在娱乐城、康乐宫、DISCO广场等多种方式已让人有了选择的余地。商人们也感到中国娱乐业是赚钱的好市场。记者采访了北京多家DISCO广场、卡拉OK歌舞厅老板,其中
NASA、JJ等的老板都是从房地产、股票等行业跳槽到娱乐业。两位在欧洲从事娱乐业的丹麦人考察了NASA后说:中国的DISCO舞厅已非常西方化,门票的价格和酒水的品牌也与欧洲很接近。中国已参与到世界潮流中,也许不超过10年,中国就能在娱乐业方面全方位赶上世界。
目前被娱乐业普遍看好的DISCO,被认定有长远的发展前途。这除了展示个性、消费定位低外,生生不息的新一代青年人将不断替代步入中年的消费者而喜欢DISCO。
其实,不管卡拉OK还是DISCO,经营者的思路都是至关重要的。“卡萨布兰卡”歌舞厅总经理助理祝勇在比较香港、深圳、北京的娱乐业后认为:卡拉OK歌舞厅现在虽然不是热门,但他很少看到有哪一家较大规模的卡拉OK歌舞厅倒闭,所以说卡拉OK依然有客源,生存没有问题。而要生存得好,还要改变整体策略。
以往搞娱乐业的人不懂编舞,而专业的编导又不了解娱乐消费的心理,编出的舞蹈没人爱看。所以现在像“伊甸园”
“王府”的歌舞厅都纷纷别出心裁邀请俄罗斯舞蹈团和菲律宾乐队。“卡萨布兰卡”也准备利用这独特的北非城市名称在近期推出新招。
除此之外,基于当今人们对健身的需求,集餐饮、卡拉OK、DISCO、桑拿、健身于一体的娱乐城将利用其投顾客所好、互补客源的优势而生意兴隆。
卡拉OK“老”而弥坚,迪斯科广场风头正健,街头大秧歌且鼓且舞,公园里的太极拳亦张亦弛……这一切都告诉人们,娱乐不单是一种游戏,而且是一种文化,一个市场。1995年初首届中国娱乐业研讨会和3月中旬由100多家企业参加的首届北京国际娱乐文化产品博览会,也告诉人们一个信息:中国的娱乐业前景广阔。 卡拉ok娱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