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曼联的家族生意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黄庆)
( 基恩一向以作风硬朗、忠诚可靠著称
)
弗格森说过:“曼联是世界上最大的足球俱乐部,每个人都以能加入它为荣,都会为了这个大家庭而奋不顾身。”这句话,这世界上没有几个踢足球的会不同意。弗格森最近一次这么说是在11月4日,他执教曼联19周年纪念日的前夕。19年前,这位当时的苏格兰国家队临时教练在私下里同曼联俱乐部达成了南下执教的协议。为了掩人耳目,签约谈判是在曼彻斯特郊外他姨妹家里进行的。虽然嫌工资略有些低,而且要曼联替他在苏格兰的房子付清贷款的要求也没得到满足,但是苏格兰人还是接受了邀请。
当时的世界跟今天完全不同:柏林墙依然存在,美国总统还是里根,鲁尼刚学会走路,而曼联则是今日的利物浦的那种形象——只能说“先前也阔过”。在经历了60年代巴斯比爵士创造的辉煌后,这个英格兰球迷最多的俱乐部已经20多年没拿过联赛冠军。
没有像今日曼联的美国老板格雷泽那样从银行借钱,没有像切尔西那样天上掉下个富得流油的俄罗斯大款,在英格兰足坛毫无根基的弗格森完全是白手起家,靠着英国人最爱说的“血、汗和勤奋”把曼联重新打造成英国乃至世界最成功的俱乐部。
从1986年到1992年,弗格森卧薪尝胆,铁腕治军,把前朝老臣先后清理出门,树立经自己手转会而来的坎通纳、基恩为绝对核心,同时大力提携二线队中的年轻人,贝克汉姆、吉格斯、斯科尔斯、布特、加利和菲利普·内维尔在他调教下一一涌现出来。从1992年起,付出开始得到回报,足球历史上著名的曼联“九二一代”战无不胜、攻无不克,在1999年达到联赛、杯赛、冠军杯“三冠王”的顶点。同年,弗格森被女王册封为爵士,从此弗爵爷(Sir Alex Ferguson)的名头威震江湖。
回顾1999年前的这一切,仿佛回放第一代“教父”的发家史,以家族打下江山全面控制江湖为一段落。之后,与所有的家族生意发展到此时一样,江湖变了——虽然每个人都依然真心实意地愿意为了“我们的事业”而奋斗,但在壮心未已的教父和羽翼渐丰的儿子们之间,关系却有了微妙的变化。
( 爵爷——弗格森 )
1999年后,弗格森没有故步自封,他把目标从称霸英超上升为称霸冠军杯。但是欧洲大陆的水并不是那么好趟的,在与皇马、米兰、拜仁等欧陆豪门的过招中,曼联再也没能获得好运。与此同时,随着法国人温格的入主,伦敦的传统老牌劲旅阿森纳扬弃了传统大刀阔斧的英式打法而改用更加细腻的大陆式踢法,不仅场面越来越好看,战绩也大获提高,成为俄罗斯资本进入切尔西之前曼联惟一的有力竞争者。虽然其实曼联在总战绩上要好得多,但是厌烦了垄断者的媒体和观众都为阿森纳叫好,所有这些都刺激着爵爷,令他始终跃跃欲试充满斗志。为了突破自我,他不惜否定自我,即使对现有班底大换血也在所不惜。
“换血”的代价自然就是有人必须走路,这中间不可能像机器换零件那样冰冷而高效率,其方式和过程,无论是弗格森还是走的人本身可能都没意料到也不情愿发生,但其结果却往往都令人失望,所有当事人都觉得自己很受伤。
这其中最明显的例子就是爵爷和贝克汉姆的反目。跟坎通纳、基恩和鲁尼这些已经有一定名气后再进入曼联的球员不同,贝克汉姆完全是曼联、确切点说是弗格森一手培养出来的——在他13岁那年,弗格森对他说:“贝克汉姆先生,我们决定给你合同,希望你能接受。”就这样,少年贝克汉姆进入了曼联的青训营,并随吉格斯、斯科尔斯、内维尔兄弟等一道在90年代初集体爆发出来。在同辈之中,贝克汉姆无疑具有做带头大哥的潜质,这从他在英格兰国家队队长位置上已经呆了5年就不难看出。弗格森和他的感情完全是父子式的,从很多方面看,小贝的资历和影响力都具备了在曼联做领袖的资格,但最后他却成了“曼联六子”第一个走人的。
促成矛盾激化的是贝克汉姆娶了一个弗格森不喜欢的女人——“辣妹”成员维多利亚。这个出生中产的女人把电工的儿子贝克汉姆弄得五迷三道,在她的改造下,贝克汉姆越来越热衷于娱乐圈的一套,成为所谓“都市美形男”的代言人。弗格森对此极为不满。从表面上看,老头子呵斥贝克汉姆的莫希干头是有些古板,但往深处想,他所不满的应该是贝克汉姆失去了生活的主动权,处处听命于维多利亚。作为“教父”,他不能容忍自己所需要的继承人居然被老婆操纵。在他看来,自己的尊严被那个小女人通过贝克汉姆冒犯了。
但贝克汉姆同样也觉得自己身为男人的尊严没有得到尊重:弗格森当着他和队友的面骂维多利亚是“婊子”,自己已经表现出了领导才能却迟迟得不到承认……所有这些矛盾发展到最后,就是弗格森飞靴击伤小贝的高潮,父子彻底决裂,曼联以近乎倾销的方式把贝克汉姆送给了皇马。
贝克汉姆的离开被很多人认为不可思议,但基恩也许更不可思议。11月4日,弗格森之所以要公开强调曼联这个大家庭的吸引力,是因为他的这个19周年纪念日过得并不开心——至少在纪念日到来之前的一周是不开心的。这一周被形容为他的“地狱一周”:联赛1比4输给弱旅米德尔斯堡,三天后冠军杯又在客场输给法国球队里尔,之后周末又要遭遇被认为是曼联王朝继承者的切尔西。但也许最不爽的是,一直在养伤的队长基恩还来添乱:在曼联电视台的访谈节目中,基恩破口大骂其他年轻队友出工不出力,完全不珍惜曼联的荣誉。因为内容过猛,俱乐部决定不予播出,但消息还是走露了出去,连败加内讧,大厦将倾的“危机论”顿时形成。
基恩一向以作风硬朗、忠诚可靠著称,所以当年坎通纳离去时,弗格森毫不犹豫地就把队长袖标交给了他。多年来,他也一直忠实履行着弗格森在队中代言人的角色,贝克汉姆的离开就被认为是他和弗格森联手的成果。很多人都曾想,基恩肯定会沿着在曼联退役、担任助教、接替弗格森的路走下去,但却忘了,他虽然继承了爵爷的火暴和血性,却缺乏爵爷的隐忍和韬光养晦。
不过基恩并不是那种被激怒后会爬上铁塔四处乱射路人的莽汉,他的破口而出也是心头怨气郁积的结果。已经34岁的他清楚自己踢球的时日不多,一直希望带着荣誉结束职业生涯。跟爵爷一样,他也希望复制1999年的成功,而且其心情更为迫切——1999年那场反败为胜的冠军杯经典决赛,他因为之前累积黄牌而只能作壁上观。这不能不说是他心中一个永久的遗憾。所以他对自己和队友都要求极为严格,希望一起重新征服欧洲,之所以对小贝不满,部分原因就是认为对方越来越失去了动力。
但公开炮轰年轻队友对于一个队长来说无论如何不合适,而且违背了家里的传统:爵爷从来不会公开批评自己的球员,永远把家族内的事情留在家族内解决。但是现在基恩却不跟他商量就把内部矛盾公开,这实在让老人脸上无光——而且关键在于,他不可能依靠老迈多伤的基恩东山再起,他必须跟队中那帮年轻人站在一起。11月19日,曼联宣布同基恩解约。
很多人在这个时候会想起坎通纳,从秉性上说,这个脾气暴躁、重情重义的法国汉子跟爵爷本人极为相似,很多人都曾经认为他是弗格森最好的继承人。但是坎通纳很早就急流勇退,告别职业足球后过着拍电影和踢沙滩足球的逍遥日子,其行为很像电影中第二代教父迈克那个选择了以歌剧为生的长子。早早脱离江湖的结果就是人人都喜欢他、怀念他、尊重他,包括弗格森。但有句话或许可以看出坎通纳为什么这么早就走——他说,“弗格森会死在教练席上的”。
弗格森是在偏僻的苏格兰小镇长大的;坎通纳虽然是巴黎人,但却在鱼龙混杂的马赛长大成人;基恩出生在爱尔兰的科克小岛;贝克汉姆倒是生长在伦敦这个大都会,但家庭背景也是工人;鲁尼来自利物浦,典型的工人阶级子弟。在弗格森和他最着力栽培的这几个儿子身上,不难发现一股共同的韧劲——即使是贝克汉姆,其作风在皇马也被称为最为顽强。但也许正因为如此,每个人都格外爱惜自己的羽毛。
从外观上看,如今的曼联好比一座已经有些年头的超级豪宅,墙上挂着那些已经离去的家庭成员的照片:坎通纳、贝克汉姆、基恩……放满奖杯的壁炉前,教父一个人在沉思,在他的手里是一些新的家庭成员的照片:比如鲁尼,也许很快还会有巴拉克,另一位来自底层的硬汉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