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的事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江川澜)

大卫王年老,冬天便思一女以暖被窝,结果找来了处女粘西比。董桥也曾说过段子,某著名女演员在伦敦拍戏时留下的名言:伦敦的冬天太冷了,冷得我差点结了婚。有人一到冬天就想恋爱,倒也不差。布雷多克的《婚床》一书,说起英国旧俗,冬天太冷,出门谈恋爱不现实,坐在家里谈,取暖耗煤耗柴费钱,特别允许未婚情侣衣服整齐,上床谈情。勃朗蒂三姐妹的牧师父亲,最怕火灾,室内不铺地毯,不挂窗帘,冬天三姐妹在室内得穿上木屐才能御寒,害得她们的小说里都冷气森森,不过都由此锻炼出不凡意志。犹记得刚上大学时看《简·爱》,电影开头,寄宿学校的女孩子要从结冰的罐子里倒出水来洗漱,台下一片惊讶之声——到底是南方人居多的学校。

冬天的事,是第一场大雪,第一次供暖,第一次贮藏大白菜,这是北国风光。南方人大约是要从着装饮食开始,第一次穿大衣,第一次开始在家里涮火锅。我对冬天本无多少印象,可见我并没有什么风花雪月的往事。有了孩子后才记得牢,他出生后的第一个冬天,我们如何手忙脚乱,电费一月一千五,我的同事说,你们家开了一小作坊吧。第一次给孩子买斗篷,第一次想到该到南方去度假。

一到冬天,我就成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幻想着有个温暖的屋。这里的小居风景好,可砖砌的单薄墙体,东湖边的大风长驱直入,吹坏了临湖的窗户玻璃,冬天就是冰窟。武汉和南京是著名的火炉,也是长江边著名的冰窟。说是建国初期的建筑规定是三个月日平均气温在10摄氏度以下的城市才允许有暖气设施,并且采用厚墙体结构。武汉仅有89天,以一天之差失去了暖气资格。冬天我得全副武装坐在家里,羽绒衣裤,毛拖鞋,取暖器,才能保证我坐下去看书。考研究生那年冬天奇冷,得戴着那种半截露指手套答题。所以我深赞中国的考试制度,高考在三伏,研究生考试在三九,实在高招。不过这只针对长江沿岸的孩子们,他们吃的苦头显然更多。我这个南方土包子,看到报纸上说,为了节能,北方室内供暖气温下限16度就生气,这个下限在我们这儿的冬天已经是理想温度了。显然,毫无疑问,所有的动物一律平等,而有的动物较之别的动物更为平等。

我老了,对苦其筋骨,劳其心志的事情敬而远之,像苏俄小说里,年轻时可以忍受严刑拷打,老了会为身上的一个小包抱怨不已的老头。我不想在冬天砥砺我的意志,为了节能型社会,我在冬天继续幻想一个又节能又环保又暖和的房间。■

上一篇: ​三语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