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旁观者:彼得·德鲁克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李意)
首都机场的书摊上经常放着录像,一些神叨叨的人在讲管理学,全国各地的书店里都摆满了管理学著作,读者迷信洋名字,因此每本畅销的“管理圣经”之后还会有许多假托外国名人的续作。在某种程度上,管理学的盛行就像是一种宗教,现在他们的教主死了。他的名字叫彼得·德鲁克。尽管彼得·德鲁克先生早年教过宗教学,但他最烦别人把他当作教主来看,在英国《金融时报》为他发的讣告上,作者说“他更愿意别人把他当作一个老记者”。
德鲁克1909年11月19日生于维也纳,他的父亲为奥地利负责文化事务的官员,曾创办萨尔斯堡音乐节。德鲁克先后在奥地利和德国受教育,后在英国、德国工作。他曾说,如果恩格斯不是因为性关系太混乱而被他父亲赶出德国,就不会写出英国工人阶级的调查报告。同样,如果不是1938年因不满纳粹政权逃往美国,德鲁克还是在银行当分析员兼职写文章,而不是进入美国大企业搞研究,最终成为管理学大师。
( 彼得·德鲁克 )
1939年,他出版了他的第一本重要著作《经济人的终结》,试着分析纳粹主义的根源,并讨论欧洲自由主义和人道传统的式微。1940年开始写作《工业人的未来》,以迈向组织型社会(也就是现在所谓“后工业社会”)为讨论焦点,书中观点现在看稀松平常:企业体或任何组织,就是一个经济有机体,是一个集体,也是一个社会。几年之后,通用汽车公司邀请他分析公司的高层组织结构和企业政策,他的第一本管理专著《企业的概念》也因此诞生。
1954年,彼得·德鲁克出版《管理实践》一书,他发明“Management”(管理或管理学)一词后,管理学开始成为一门学科,并改变了这个世界的面貌;“管理”成了20世纪最伟大的社会创新,德鲁克因此而成为“管理学之父”,他是提出了最多具有影响力的管理理论与实务的大师,更是许多管理概念创见的先驱者。他于1966年出版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成为全球管理者必读的经典之作;1973年出版的巨著《管理:任务责任实践》则是一本给企业经营者的系统化管理手册。《金融时报》说,“全世界几百万经理人都是他的教徒”。杰克·韦尔奇对他极为推崇:“早在1981年,我对通用的初步核心理念,就是来自彼得·德鲁克。”英特尔公司的安迪·格鲁夫说:“他以无比清晰的逻辑思考、写作,绝对不同于那些浑水摸鱼、专搞流行理论的学术贩子。”他被22个国家的大学授予名誉博士学位,同时他还是美国科学协会理事、美国国家公共管理学协会荣誉会员;美国艺术与科学协会会员。他居住在离洛杉矶40英里的农场中,2005年11月11日死在家中,他有4个儿女,6个孙辈。
2004年1月的《财富》杂志这样记录他的94岁生日:“94岁了,德鲁克依然富有异乎常人的洞察力,也还像当年一样武断。他的兴趣从经济学到心理学到哲学到戏剧到东方文化;他的箴言依然得到无数大公司、政府、小业主、教堂、大学、医院、文艺组织、慈善机构的顶礼膜拜。这一天,上述各界代表齐聚加州,这是一次盛大的集体朝圣。”那年7月,德鲁克老态龙钟,听力也出现问题,但他还是发表了一篇名为《新世界经济体制》的文章。
94岁的德鲁克对《财富》杂志讲述了他一生中的一个“遗憾”和两个“庆幸”:遗憾没有写出一本叫《管理学的无知》的书,“那将是我最棒的一本书”;庆幸拒绝了亨利·卢斯的邀请,“如果为《时代》周刊工作,我就再也不能为自己写作了。”庆幸被哥伦比亚大学拒之门外,“我本打算在哥伦比亚大学美国研究系谋一份职,他们拒绝了我。我走进116街的地铁准备去找纽约大学的一个老朋友,他在电话里说,准备开办一个管理学院。在我上地铁前,我同意跟他干。这就是为什么我后来成了一个管理学教授。”
值得庆幸的是,他写出了《旁观者》一书,这本书也许将比他的管理学著作流传得更广更久远,他在书中说,他对人感兴趣,可惜没能成为一个小说家。但《旁观者》一书实在就是一个很好的短篇小说集子,他说“旁观者没有个人历史可言,他们虽也在舞台上,却毫无戏份。甚至于连观众都不是,一出戏和其中的演员命运如何,就要看观众的。然而旁观者的反应只留给自己,对他人没作用。”
他说他是天生的旁观者,说记录社会图像是19世纪小说的一个传统,这本书记录下了20世纪一些著名人物和一些不那么著名的人物,从弗洛伊德到麦克鲁汉,其中一些人怀抱着自法国大革命以来200年的欧洲理想——寻找并建设一个完美的社会,但最后郁郁而终。彼得·德鲁克说,我期待的只是一个并不完美的社会。他用旁观者的姿态讲故事,但他自己在20世纪的角色绝不是一个旁观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