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外特稿:请给我一杯咖啡谢谢!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李孟苏)
( 布莱尔多次公开表达自己对英国国饮的热爱 )
茶?不,咖啡
用印度或斯里兰卡的茶叶;用瓷的或陶的茶具;茶壶要先温一温;茶叶直接放进茶壶,不要用滤网、滤布以免影响茶叶的舒展;用开水沏茶;搅拌茶水,或者晃动茶壶;先倒茶,再加脱脂牛奶;不要加糖。——按照上面乔治·奥维尔归纳的“一杯好茶”程序,沏出来的英式传统茶味道不会坏到哪里去。
奥维尔这篇著名的茶叶赋《一杯好茶》发表于1946年1月。奥维尔自称茶叶鉴赏家,他在一本小说中借人物之口说:“当你心灰意冷的时候,它能带给你安慰。”不过,他没有想到,《一杯好茶》发表不到10年,英国传统茶就开始衰落,2005年底终于被咖啡打败。根据最新调查,咖啡的销量首次超过茶叶,销售额比1999年翻了一番;今年茶叶的销售额为4.4亿英镑,甚至不敌速溶咖啡,比速溶咖啡还少了10万英镑;茶叶不再占有绝对的市场优势,而只占到饮料市场的1/3。很多茶叶分装商私下里无奈地承认,茶叶市场、茶文化一直以每年2%的速度衰落,虽然缓慢但无法阻挡,如今大势已定回天无力了。
茶,曾经是绝大多数英国人对饮料的首要选择,在被问及喝什么的时候,他们总是说:“茶,永远是茶。”1983年,被同性恋、吸毒丑闻缠身的流行歌星乔治男孩说:“性?我更喜欢喝茶。”每天,英国人要喝掉1.65亿杯茶。40年前,一半的英国人摄取水分靠喝茶,现在这个数字降到了40%以下,咖啡、碳酸饮料、软饮料、花草茶、果汁、瓶装水都在和茶水“争夺喉咙”,尤其是咖啡,到了称王称霸的地步。
与大陆上的欧洲国家不同,英国人传统上基本不喝咖啡。二战结束的时候,咖啡在英国市场上仅占到1%。咖啡零售商认为,把咖啡销售给英国人的最好方式是卖给他们速溶咖啡。直到今天,在英国超市里,速溶咖啡的种类要远远多过咖啡豆、研磨咖啡,与欧洲大陆国家,如法国的情况恰恰相反。到了21世纪,咖啡馆更是异军突起。
英国人的传统生活中没有“泡咖啡馆”这一项内容,二战前的咖啡馆卖的是茶。1952年,战后第一家英式咖啡馆开业,用的是意大利特浓咖啡机,从此拉开了咖啡复苏的幕布。一个名为Allegra的策略顾问公司今年发布了一份调查报告,称在2004年超过80%的人至少一周光顾一次咖啡馆,20%的人每天都要去一次;有人喝咖啡上瘾,一天摄入的咖啡因达1500毫克,是致命量的1/7;2004年英国人在星巴克、Costa等连锁咖啡馆的消费首次超过了10亿英镑,比2003年上升了15%。现在咖啡馆里最流行的饮料是加了大量热牛奶的拿铁,风行四年的卡布奇诺过时了。
被调查者中,一半人在咖啡馆里消磨的时间都超过30分钟。咖啡馆受欢迎,原因是其环境好,禁烟,经常推出新产品,特别能紧跟潮流,如在星巴克里可以无线上网。星巴克是英国最大的咖啡连锁店,有425家店,占据了1/4的市场份额。Costa次之,占了21%市场,有370家连锁店。第三位是“咖啡尼禄”,有173家店。连锁咖啡店的势力和利润越来越大,以至于英国历史最悠久的啤酒品牌Whitbread,都卖掉了它的啤酒部门,全心全力开拓咖啡市场,发展壮大旗下的Costa咖啡连锁店。就连小型咖啡连锁店生意也相当好。一家叫“蒙莫斯”的小型连锁咖啡馆,其在伦敦市中心考文园的分店,每周就卖出1.1万杯,这还只是营业额的一少部分。相当部分的营业额来自咖啡豆销售,老板说她一周至少要炒1600公斤咖啡豆。如今,大城市里的连锁咖啡馆已经饱和,开始向小城镇渗透。
另一类与英国传统茶叶叫板的饮料是中国绿茶和所谓的“花草”茶。绿茶在英国一直被看作时髦、高档的饮料,价格比红茶贵,喝的人少。绿茶和花草茶的饮用者多为女性和年轻人。他们最容易受到时髦风潮的影响,这几年的时髦是“健康饮食”,自然会成为具有保健功能的绿茶和花草茶的忠实“粉丝”。比如南非有一种灌木Rooibos,当地人喜欢用它泡水喝。引进英国制成了草本茶,加上爱丁堡大学医学法教授亚历山大·麦考尔·史密斯写的畅销系列侦探小说里,博茨瓦纳的私人侦探雷蒙茨薇夫人就喜欢喝这种茶,一下子就热销。据说这种草本茶含抗氧化剂,不含热量。原本一杯纯粹的红茶卡路里也为零的,而传统的英式茶喜欢加糖、牛奶,这样一杯茶中就含了13卡路里的热量,当然要被摈弃。根据市场分析公司Mintel的调查,两年来,英式茶包的销量下降了16%,茶叶销量下降9%,绿茶和花草茶的销量分别上升了50%、30%。
一杯好茶的消失
据茶叶协会对2.5万人的调查,65岁以上的人85%喝茶,15~24岁的年轻人72%喝茶,买的是价格便宜的袋泡茶。PG Tips、Yorkshire、Tetley、Typhoo、Twinings和Chelsea Whittard是英国历史最悠久的茶叶品牌,出品的茶叶是英式茶的代名词,却敌不过超市自有品牌茶叶。9月,Typhoo宣布,该公司今年上半年的茶叶销量下降了9%。超市自有品牌茶叶基本上是袋泡茶,在一些大超市,30便士就能买到80袋茶。这是茶叶商赔钱、赚钱的底线。在“加量25%”或“买一赠一”的广告语压力下,大品牌身不由己卷入价格战,更多有特色的小品牌一两个回合就被灭掉了。
Mintel公司的首席分析师认为,茶叶衰落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喝茶是一种典礼,过去人们从这种类似于宗教仪式的行为中寻求舒服、安慰,可今天的年轻人是不愿意花钱把典礼、仪式买回家的。
茶,在乔治·奥维尔看来,是“这个国家文明的主要支柱”。茶叶在400年前被带进英国,18世纪成为流行饮料。19世纪维多利亚时代,豪饮风气流行,禁欲分子号召人们以茶代酒,茶叶得到大力提倡。二战期间,丘吉尔专门强调,茶叶和军火一样重要,因为它对稳定民心至关重要。为此,英国有500个秘密地方储存茶叶。布莱尔多次公开表达自己对英国国饮的热爱。在他和孩子们的官方合影中,手里就端了一大杯茶。他还在电视上对观众说:“我爱喝茶。不喝茶我什么都没法干。”喜剧明星比利·康奈利说:“永远不要相信一个把他单独扔在屋里,旁边有一杯好茶都不去尝一口的男人。”
现在想喝到一杯好茶,可不那么容易。英国每年茶叶进口量达14万吨,市场上的茶叶有1500种,分两大类:标准茶和特制茶。标准茶是按照日常茶叶的拼配标准进行拼配、包装的茶叶,真正喜爱茶的人是不喜欢的。特制茶是那些质量高、按照特殊标准拼配的茶叶,在包装上会注明是伯爵、阿萨姆、大吉岭、斯里兰卡茶,还是下午茶、早餐茶。一本叫《你的》杂志调查了2000名平均年龄67岁的读者后,撰文写道:“辉煌的英式茶道已经灭亡,超过50岁的人对于他们最爱的饮料走下坡路的愤怒情绪接近沸点。”坚持传统的人对今天茶叶的质量很不满,说标准茶非常丢脸,味道很差。公共场合如医院、银行提供的茶,茶叶本来就很劣等,又被做成了茶包,“还带了根傻乎乎的细绳子”;盛茶水的容器是粗糙的纸或塑料的一次性杯子,再配上塑料搅拌勺,稀薄的盒装保鲜奶、袋装糖,“根本就应该扔掉”。
20世纪50年代,为了反击速溶咖啡,茶叶分装商开始采用一种CTC机器来加工茶叶。传统的加工方法为手工揉捻让茶叶卷曲,CTC机器把茶叶切碎、撕裂、卷曲,加工出来的茶叶颗粒小,很容易沏泡,更容易装进纸袋,因此英国市场上90%都是袋装茶。袋装茶的出现迅速影响改变了砂糖的形状和大小,以适应快速沏茶的要求。一些人抱怨,美式、大陆式咖啡馆带来的饮茶风格,带坏了英国传统茶。根据《你的》杂志排行榜,法国、西班牙、美国、希腊群岛、土耳其的茶叶味道全球最差。星巴克里也有茶,难道要让从来就没有学会沏茶艺术的美国人给我们泡茶?可是,在英国绝大多数茶室喝茶,端上来的茶壶里,泡着的还是茶包。红色液体提醒你这是茶,但味道实在和茶没关系,甚至带着金属味。有的人把茶包扔出去,有的人用勺子紧紧压茶包,似乎想多榨出点茶味,让这杯液体尽可能像茶水。除非去专门的茶叶店或机场免税店,在超市里极少能见到茶叶。在大城市旅游景点附近的纪念品商店也能买到茶叶,但在那儿买的是包装,要的是印着伦敦塔看塔人、塔桥等图案的茶叶盒。
“喝茶”的态度,也变得潦草,喝一杯茶的时间平均不到50秒钟。50年前,是5分钟。这5分钟被看作是英式下午茶的性和灵。人们在很多大问题上舍得花钱、花时间,对于喝茶却越来越忽视。
奥维尔的《一杯好茶》在饮茶者中引发了一场旷日持久的争论:是把茶倒进奶里,还是把奶倒进茶中?仍有一些人坚持追求一杯好茶。2003年6月,为了庆祝乔治·奥维尔诞辰,英国皇家化学协会动用了门下最聪明的大脑,做试验去验证奥维尔的《一杯好茶》。世袭贵族福尔茅斯男爵为了挽救传统英国茶,为了追求新鲜,6年前在康沃尔郡自家的领地上开辟了一个茶叶种植园。今年他的Tregothnan茶叶上市,成为英国第一个本土生产的茶叶品牌。以上的行为,还有,讨论用了金属滤勺会不会让茶水带上金属味?袋泡茶是不是撒旦?在今天看来是那么迂腐,那么不合时宜。
奥维尔的传记作者泰勒说:“从这篇文章中很难找出政治隐喻,但它表达了他英格兰人的一面——他的乡愁,对温暖、安全、因为战争而失去的英国生活的怀恋。就在他写《一杯好茶》的这段时间,有了小说《1984》的创作萌芽。实际上他那时明确意识到一种生活方式已经消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