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外星人绑架了他们?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小贝)
卡伦·奥尔森在Slate上撰文说:“好多年前,哈佛大学里有两派学者在开展关于被外星人绑架的研究。两派分属两个不同的阵营。来自心理系的研究者说,人们关于被外星人绑架、被外星人拿去做研究的记忆可以用正常的科学来解释,也就是说,人为的实验可以设计出一系列陆上因素,制造出“被外星人绑架”的体验。所谓的被外星人绑架只是那些人的记忆出了问题,不管它有多么栩栩如生。而哈佛大学医学院的精神病学家约翰·麦克在采访了很多被绑架者之后,得出结论说,被绑架者们的经验属于一个科学无法解释的神秘领域。被绑架者的故事让他确信,宇宙中存在着“宇宙智慧”。
出现在哈佛大学里的不同意见反映了心理学界长期存在的争议,这一争议可以追溯到哈佛大学另一位对超自然现象很感兴趣的教授威廉·詹姆士。詹姆士1902年出版了《宗教经验之种种》,他在该书“看不见的现实”一章中写道,有一种特殊的现实感:人们感到房间里有在场者,就在房间里面朝某个方向,突然出现又突然消失,看不到,听不见,也摸不着,以通常的感觉方式捕捉不到它,它是一种“准可感、可以理解的现实”,为了证明自己的理论,詹姆士列举了几个被“在场者”拜访过的人的亲口叙述。他仿佛说的就是被外星人绑架这样的事。一方是设计实验支持他们关于心灵和记忆的主张的实验主义者,另一方是医学研究人员,他们主要的兴趣是理解考察对象的叙述而不是实验结果。
近来,好像外星人已经离开了大学校园:约翰·麦克于去年去世,心理系以前对被绑架者做采访和实验的苏姗·克兰西(Suan Clancy)出了一本不到两百页的小书,《遭到绑架:人们是怎样开始相信他们被外星人绑架的》,记述她所做的研究。卡伦发现,心理学者苏姗以鼓吹科学之于迷信的优点开始,却以转向医学研究者麦克的领地告终。这不是说到后来她认为她的研究对象确实被外星人绑架了,而是说,为了赋予那些人的经历以意义,她最终更多依赖的是他们的个人讲述,而不是她自己的实验结果。她认为那些人的叙述是有意义的,虽然不是真实发生过的。被绑架的记忆反映了人们对人生意义的探寻——这些人愿意相信在自己的活动范围之外存在着更大、更好的东西,并且希望不管它是什么,它注意到了地球人,有被绑架者说:“他们来到地球,在我们中间走动。他们必须首先变形,拥有一个身体,在这个过程中他们要忍着疼痛,但是出于爱他们还是这么做了。他们来到这里告诉我们,我们都是互相关联的,所有东西都是互相关联的。”
被外星人绑架,听上去是令人啼笑皆非的荒唐事。但是坚称自己有这样的经历的人,虽然都有些怪异,喜欢妄想,但也并不是疯子。很多都有着体面的工作。虽然他们的受教育水平不同,但基本都是中产阶级的白人。他们除了好幻想之外,研究者已经识别出几种伴随着一个相信自己曾经被外星人绑架的精神现象。一是睡眠瘫痪症,这种情况经常发生于大脑和身体不同步地醒过来。大脑将醒未醒的时候,身体还处于瘫痪状态,这个时候很容易产生幻觉。一些关于外星人的小说和电影让他们以为自己被外星人绑架了。
第二种精神现象是大脑创造错误记忆的能力,尤其是在催眠状态下。在实验中,被伤害的人从创伤心理中恢复时,让他们记忆“糖、糖果、酸、苦”等与“甜”相关的词时,他们都会记住“甜”这个没让他们去记忆的词。相信自己被外星人绑架过的人在实验中也会出现错误记忆。
除了这两种精神现象之外,被外星人绑架的所谓经历还与流行文化有关。自古代开始人类就在揣摩是否存在着外星人,但是“被外星人绑架”最早产生于60年代,英国新汉普郡的一对分别叫贝蒂和巴尼的夫妇声称他们被外星人绑架过。贝蒂是《火星入侵者》之类电影的“粉丝”,她的故事激发了一本畅销书和斯皮尔伯格的电影《第三类接触》。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声称被绑架过,由此激发了更多此类主题的书籍和电影,继而更多的人宣称自己被绑架——“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好莱坞绑架了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