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公益旗谋私利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蒋毅)

目前,中华骨髓库可用于检索配型服务的HLA分型资料已有29万余人份,一个庞大的公益网显现在公众面前。然而,前不久审计署指出,这个白血病患者的“救命父母”却在巧立名目搞创收,2003〜2004年,该库管理中心向患者收取“检索相合费”和“管理服务费”共计81.99万元。

中华骨髓库为国务院编办批准的局级单位,编制10人。作为慈善机构,却采用行政机制。对于类似这样缺乏监督机制的政府公益性组织,设立一两个收费项目岂不是轻而易举之事。事实上,“官”字号的中华骨髓库由于国家大包大揽,又没有任何激励机制,很容易产生官僚作风和效率低下问题。而民间慈善机构通常有一套市场化的运作机制,策划组织明星义演、利用媒体免费宣传、募集资金、使用资金、公布资金使用情况,不断提高组织的声誉,然后募集更多资金,形成良性循环。

就在今年,27岁的白血病患者袁薇婷去世,能够救她的骨髓早在她去世前两个月就找到了,可因为她入住的广东省人民医院不是中华骨髓库的定点医院,她最终无法得到救命骨髓。中华骨髓库体制一日不变,被诟病的各种弊端就难以根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