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的空间

作者:钟和晏

(文 / 钟和晏)

​空的空间0( Subaekdang从字面上翻译是一个保护了空白的居所 )

承孝相的建筑事务所有个很古雅的名字——履露斋,这是关于儿子清晨提着父亲带露水的鞋子,站在院子里等候父亲起床的故事。承孝相说,因为从前某个欠他设计费的甲方拥有这么一块上书这三个字的木牌,很好看,含义也很好,他就拿过来权充对方的设计费并挂在了事务所的门口。这位今年53岁、穿着灰旧的西装和黑色纯棉裤子的韩国建筑师头发已经灰白,就像“履露斋”这几个字一样,他看起来沉智而谦和。

几乎所有与承孝相谈论他的建筑的人都不会不提及“贫困之美”的观念,这是他1996年出版的专著的书名,更早之前,也就是在1992年由14位韩国建筑师组成的“4·3集团”举办《这时代,我们的建筑》为主题的展览中,第一次作为他建筑实践的核心思想被公之于众。当然,这也是一个容易被误解并且需要不断被澄清的概念,承孝相自我嘲笑说:“因为提倡‘贫困之美’,贫困的人以为是为他们设计的房子,而有钱人就以为是给他们设计看起来显得很贫穷的房子。”

无论是用东方绘画中的留白空间或者用比音律本身更珍视音律之间的沉默的东方音乐做比喻,还是以1961年杰克·马特为话剧《等待戈多》所做的舞台设计中一棵隐喻了人的孤独状态的很细小、很谦虚的树当例子,承孝相都是为了阐释如何在建筑上留出更多空白的、反功能的空间,这才是他所提倡的“贫困之美”的根本理念。他将过去的汉城视作一座喜欢空旷并将沉默作为美德的城市,他也曾经言辞激愤地写道:“空旷和沉默被填充和骚乱所代替,谦逊和俭朴被傲慢和奢侈所埋没,共有和连带变成独占和断裂,只剩下拜物主义和浅薄的商业主义,建筑丢弃了伦理变成一堆垃圾。”

“贫困之美”不是一个抽象的建筑概念,而是由城市与建筑的关系、空间问题、对建筑功能的重新思考以及形式与材料的本质这4个主要部分组成的。在室内和室外、城市与建筑、充盈和空白之间,以“空”的设计构成不同背景的人们彼此之间以及与大自然之间的相遇与交流,这是承孝相试图从东方人已经开始丧失的智慧中学到的东西。他想,空灵、城市的非中心化等这些祖先们曾孜孜以求的价值观,对于过于沉浸在物质主义中的现今时代来说,也许可以是一剂清凉的解毒剂。

承孝相回想起多年以前,路易斯·巴拉干(Luis Barragan)在墨西哥城里为自己设计的家,尤其是那里的屋顶空间是如何很深地触动了他的内心:“这是山坡上一幢安静的二层房子,从屋顶上本来可以看到墨西哥城,但是巴拉干用墙把视线挡住了,你只能眺望天空。高墙前还放着一把小椅子,巴拉干每天坐在椅子上望着天空、对着墙壁思考。虽然看不见外面墨西哥城的景象,但是,你能够感觉到整个宇宙存在于空间里的感觉。后来我就模仿了他的建筑,甚至到现在也还在模仿。”

​空的空间1( 私人住宅SuJolDang中充溢着一种内省与沉思默想的静谧氛围 )

虽然建筑材料与形式不同,在承孝相1992年间为韩国知名的艺术史学家HongJun Yoo教授设计的私人住宅SuJolDang中,确实充溢着一种与巴拉干的家相似的内省与沉思默想的静谧氛围。SuJolDang在韩语里意味着“一所朴实谦逊的房子”,这一占地面积只有200多平方米的私人住宅后来被评选为20世纪韩国最伟大的十大建筑作品之一。1997年,他为另一位客户在距离汉城30公里远的郊外设计了一座30米长、15米深的纯白色住宅,总共12个房间中5间是有屋顶的内屋,7间是没有屋顶的外间,无论内外每个房间都自成天地。不带屋顶的房间基本上没有被赋予明显的功能,这些空间其实就是空白。与“贫困之美”的理念相联系,承孝相试图在设计过程中提出与回答这样的自我质疑——我们能否为城市住宅建立一种新的类型学、个人住宅如何与城市结构发生关系以及空间与真实生活的关系究竟是什么?因为他一直相信,建筑会改变人们的人生,而好的建筑能造就好的人生;他也相信,房子本身不叫建筑,必须是与生活其中的人的经历一起,才能构成建筑。

自从1989年创立履露斋事务所至今,同时一直担任汉城建筑学院执行院长的承孝相已经在韩国完成了惠康城(Welcomm City)办公楼、大田大学Hyehwa文化中心以及Paju书城等众多公共项目。他把建筑师视为一种必须面对广阔的人群并且可能受到众多伤害的职业,其中的敌人是既赋予你重任、又可能会背叛你的开发商们,而你却不得不去爱他们。在中国,承孝相最大的“敌人”应该是SOHO中国公司。合作了“长城脚下的公社”会所和博鳌“蓝色海岸”项目之后,他刚刚完成了朝外SOHO总面积超过15万平方米商业建筑群的设计。他期望这个以深灰色石材做外墙材料、像南方土楼一样采用圆形结构墙壁的综合建筑并不是单纯的商业建筑,而是一个建立在历史都市中的小都市——这里有大小不一的胡同和小巷、广场和公园,人们可以从中寻找出对昔日道路的怀念及记忆。

​空的空间2( 承孝相希望朝外SOHO是一个建立在历史都市中的小都市 )

在《天安门广场的早晨和她美丽的沉默》这篇文章中,承孝相已经异常感人地表达了对北京这个空旷而沉默的城市的依恋,他说:“说实话,这种沉默的美丽已经消失得越来越多,所以,那些仅存的沉默也就更加美丽吧。”■

作为知识分子的建筑师

​空的空间3

三联生活周刊:你曾经提到Adolf Loos对你的影响,这位建筑师现在是否还持续地影响着你?

承孝相:他是教我什么是建筑的人,他当时的作品倒不是很重要。他与其说是建筑师,不如说是革命家,从他开始使用“时代精神”这个词。在他之前,建筑师是艺术家,在他之后建筑师成了知识分子。

三联生活周刊:在你看来,这个时代的新精神是什么?

承孝相:以前一种精神可以引导整个社会,现在已经不是一种精神、一种思潮支配整个社会的时代了。可以说,现在是个人非常重要的时代,每个精神都有它的价值。所以,能够包容多种精神的建筑是好建筑。

三联生活周刊:你个人的偏好是什么?

承孝相:我最偏好的是多元化的民主主义精神,在城市里不要分成中心和次中心,中心很重要,周围也很重要,有可能是个人价值比整体价值更重要。

三联生活周刊:这种民主建筑的理想是否也是一种政治理想?

承孝相:我不是理想主义者,而是一个现实主义者。因为建筑绝对不是未来而是现实,设计未来是一个谎言。我没有能做革命者的力量,但是我现在非常努力地要做一个知识分子型的建筑师。我曾经设计过教堂,亲眼看见有个女人哭泣着进去,出来的时候却面带笑容,当时我觉得非常幸福,这种幸福感也是一种革命。

三联生活周刊:你曾经说过房子本身不是建筑,必须是与人的经历一起构成建筑。在这样的建筑中,建筑师的贡献是什么?

承孝相:建筑师能做的就是创造一个美丽的空间与背景,让人们在已有的空间里用自己的想法创造自己的空间,必须给居住者这样一个线索,要是什么都没有的话,他就无法创造。

三联生活周刊:这是否意味着建筑师本身要谦虚、不张扬?

承孝相:恰恰相反,他需要很多个性,用自己的个性创造后再进行净化,一定要很精致地做建筑。让眼睛快乐的建筑很快会被忘记,只有能打动人的心灵的建筑才有生命力。

三联生活周刊:那么,这种打动人心的秘密是什么呢?

承孝相:在于思维,在于想法,对别人生活的爱与尊敬。■ 建筑空间空间建筑空间设计

上一篇: ​生而为雷诺阿
下一篇: ​演员赵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