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棋令人发疯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贝小戎)

爱伦坡在《毛格街血案》的开头说:“象棋不过复杂罢了,却往往被人错当作深奥。下象棋务须聚精会神,如果稍有松懈,疏忽一步,势必损兵折将,败下阵来。象棋的走法,不仅五花八门,而且错综复杂,这种疏忽的可能性也就增多;十回倒有九回,赢家总是精神集中的棋手,不是比较聪明的棋手。下象棋的,并不在分析上下功夫,只在计算上费心机。因此,一般以为下象棋有益身心的说法是不对的。”时而有象棋冠军发疯证明爱伦坡是对的,威廉·斯坦尼斯就曾声称自己跟上帝下过棋,让了他一个兵还赢了他。

在象棋领域,为什么天才和疯子之间只有一线之隔?有三个可能的解释。一是象棋需要偏执。要想成为超一流棋手,必须从小就没日没夜地潜心钻研棋艺。一门心思地学棋限制了你的生活范围,变得易于脱离现实生活。美国诗人乔治·斯坦纳说:“象棋天才专注于无边的、鲜有人能理解的智力天分,劳神于一项微不足道的人类事业。如此的专注不可避免地会引起精神紧张、沉浸于幻想之中等病症。”此说有一定道理,但是还有好多人偏执于其他微不足道的领域,在精神上却浑然无恙。泰戈·伍兹从幼时起就被作为伟大的高尔夫球手来培养,他不仅在精神上很正常,而且很优雅,很有魅力。

因此,下棋一定是一种特定种类的偏执。它是一种特别与世隔绝、自我指涉的活动。它不仅缺少与运动相伴的新鲜空气,而且缺少跟外界的联系。如斯蒂芬·茨威格在他的小说《象棋的故事》中说的,象棋是“通往乌有乡的思想、相加之和为零的数学、没有最终产品的艺术、没有主体的建筑”。

象棋还有第三个独特而关键的特点——下的时候对手紧跟着你。这项运动的本质就是,不停地跟对手角力,不管你怎样诱骗、做局,他总是无情地、不屈不挠地要制服你。棋盘虽小,但它是偏执狂做梦的地方。

但是跟象棋沾边的名人里,头脑清醒的有很多。富兰克林出使法国的时候,不去欣赏巴黎歌剧而是待在咖啡馆里下棋。拿破仑也玩这个,虽然根据他当年的棋谱来看,他还是做将军做得更好。纳博科夫是位优秀的棋手和著名的棋题作者,棋题就是棋的诗篇。它对于作者的要求,与一切重要艺术的特征相同:原创、发明、扼要、和谐、复杂以及华美的虚假。在他的小说《守方》中,主人公国际象棋大师亚历山大·路金在认识到象棋的“恐怖和深不可测”之后成了疯子。

看到这里,你还会让自己的孩子去学象棋吗?不如让他学玩滑板了。■ 象棋

上一篇: ​规律的生活
下一篇: ​脑袋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