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脑袋的力量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姬十三)
走路这件事,如果玩得专业一点,那么就称之为徒步。较之在公园里拖着女生闲庭信步对足部的微微挑逗,徒步乃至暴走无疑是对自己臀部以下部位的一场猛烈的自由探索。路和脚的互动赋予这项运动以无穷的娱乐性和竞技性。
然而,徒步而不负重,就如同喝啤酒要喝到醉,吃螃蟹想吃到撑,是要费了许多精气神才能痛快淋漓的,又如同联赛取消了升降级,你心里固然存着许多激烈的念头,却总也不能热血沸腾起来。只有当背上添个几十升的大背包,这背、脚、路的三角关系才显得完整,于是足底一沉,心里轰轰烈烈开来,土地才变得更加实在。
在传统的负重行为中,这一额外的第三者的角色总是由颈部以下臀部以上的以背部为主的广大区域所扮演。起先是边缘性的肩部,这一位置生就劳苦,适合承受重量,以“棒棒”闻名的重庆挑夫用一根扁担就能撑起百来斤的货物,穿街走巷,令人叹为观止。而更为专业的现代化背负系统则征用了背部,腰腹部等更为众多的部位,将负载重量分摊在广袤的肌肉大地上,极大地解放了肩部,使背包负重不需要太多技巧,趋向平民化。
但是,另一种承重部位渐渐浮出水面,一些民族借助头部力量来搬运货物——这种需要复杂技巧性的活动曾被我们在展示《世界真奇妙》的旅游片里赞叹过,而近来的研究表明这并非只是花哨的神乎其技,良好效果也足以令我们这些唯背部论者大吃一惊。在今年之前,非洲妇女凭此获得了负重界的团体冠军:她们头顶几十公斤的重物行走自如,当头上所负重量增加到体重的2/3时,所耗费的体力只比平时不负重时多50%;同等情况下,一个美国士兵所耗费的体力是平时的两倍。这些卓越的头顶式搬运工被认为具有一种非凡的平衡能力和灵巧的弹性步伐,以达到保存体力的目的。
最新出炉的状元是一些尼泊尔脚夫。每周,他们将囤积在加德满都山谷的货物用7到9天的时间运送到珠峰附近一个海拔3500米的Namche镇,以参加当地的集市。这条肮脏而陡峭的小路长达100公里,总计约8000米的上坡和6300米的下坡。今年6月的一项研究表明,这些男女挑夫的平均负重分别达到了体重的93%和66%,最大力的居然可以背负起自身体重的183%。他们的工具简单而有效:货物会先放进一个称之为“多科”的大号背篓里,皮带从篓下穿过,再扎在头顶。这种方式,在以头为主的劳作中,募集了部分背部的力量,可谓全身总动员,比非洲妇女的效率还高得多。
事实上,当路途变得艰难时,世界上的许多民族会向脑袋求助。人类的力量和智慧,看来都可以在脖子以上得以实现。■ 脑袋户外运动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