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湾奇幻文学教主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文 / 孟静)
今年只有30岁的台湾青年朱学恒却有着远比年龄丰富的履历。2001年,26岁的他翻译了《指环王》丛书,销量高达80万册(旧的译本4年中只卖出了3000套),获得了750万元人民币的版税,一夜成名。而后他从版税中拿出250万元,成立了“奇幻文学基金会”,专门为大众引介各种好看又好玩的奇幻文学与电玩游戏,甚至自掏腰包举办了两届奇幻艺术奖,媒体称他为“台湾奇幻文学的幕后推手”。从去年开始,不按牌理出牌的他招募了全球1500多位华语义工,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的开放式课程计划(OOPS)进行中文化的巨大翻译工程,他不但把余下的版税都投入到这个完全非赢利性的项目,而且还要靠译书的收入维持网站的正常运转。
《指环王》的作者托尔金是大学教授,原版小说中的艰涩语言连以英语为母语的人都很难读懂,能够翻译这部巨著,很多人以为朱学恒有留学经历。实际上,他在台湾“中央大学”读的是电机系,他所有的英语能力不是来自于课堂,而是电动游戏。生长在眷村(台湾老兵聚集地)的他与兄姐年龄相差很远,从小学开始沉迷于电玩,每天平均要打13个小时以上,玩过上千种的游戏。电玩游戏的情节大多来自于国外奇幻文学,为了解开任务,他抱着字典啃原版魔幻小说。高中的一个暑假,他就凭借给游戏杂志写稿赚了几万块钱。此后,他翻译了30本奇幻小说,其中的《龙枪编年史》在内地出版过。
1997年,《指环王》的第一本中译本在台湾出版,那时这本书的知名度并不高,销量也很糟糕。朱学恒认为译者根本就不喜欢奇幻文学,只是把它当作一个普通工作。2001年时,《指环王》电影第一部即将上映,朱学恒发现了这个机会,当然也有别的译者有同样的发现。他们纷纷跑到台湾联经出版社要求重译。朱学恒的杀手锏就是他提了一个颇为宏大的企划案,内容包括书的上市、出版、设计、排版,推广时在哪里以何种方式做演讲、开座谈会。他还做出了书面保证:如果单本销量没有超过1万本,他分文不取,终于抢得了翻译权。
当时是2001年3月,距电影上映时间只有9个月,工作量有120万字,相当于每月翻译一本书。他开始恢复军训时的生活,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没有任何休假,累了就去打一会儿电玩,然后还要把损失的时间补回来,这段时间里他瘦了20公斤。
余下的推广工作出版社也完全交给他。《指环王》对于非英语世界是一本很难理解的书,他在4个月里跑了台湾全省所有的书店,做演讲经常遇到无人围观,他一个人滔滔不绝的场面。《指环王》电影的第一部在台湾票房不佳,原著的销售也很难。朱学恒回忆说:“12月9日在诚品书店搞的是首卖,因为诚品书店是24小时营业,店方要求凌晨零时就开始首卖,这在过去只有《哈利·波特》采取过这种营销方式,但是《哈利·波特》一开始的影响就比《指环王》大,而且一套书的售价高达1000多台币。零时怎么会有人逛书店呢?如果开头就无人问津,消息传出去,这本书就完了。”他通过网络,组织了台湾全省的奇幻文学迷帮忙捧场,很多人从外地赶到台北,5分钟内卖了200套。现在大陆也有朱学恒的译本,只不过全是以盗版形式出现的,惟一让他高兴的是,盗版比正版书卖得还要贵。
曾经许愿在40岁之前赚到1000万台币的朱学恒提前10年实现了理想,只是他发现有钱后的生活并没有任何改变,除了可以买一把5万块钱的椅子外,他并没有强大到可以改变别人。在国外参加研讨会时,他发现日本人的英语烂到大家都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却仍在很认真地听,因为他们的研究水平很高。朱学恒分析说:“这是因为日本有大量的翻译人才,能够最快最全面地翻译全世界的知识。中国人全民学英语其实是无用的,以我来说,我一天可以看100页英文小说,算是速度很快的,但如果是中文小说我可以看500页,一下子省了好多时间。与其10亿人学英文,为什么不能让50万个翻译做这个工作呢?全世界都在学中文,我们竟然放弃这个最大的竞争优势,实在是很可惜。”
于是,他组织了1500多位华人,包括大陆的200多名志愿者,翻译麻省理工学院、犹他大学以及日本3所顶尖大学的所有课程,其中麻省1100多门课程的所有教师的讲义他们都做了中文字幕,这个工作是麻省自己也无法完成的。这些课程的翻译被放在网站上,供网友免费学习,因为不做任何商业用途,这些大学也不向朱学恒收取费用。朱学恒也希望,学习过这些知识的年轻人中可以有一些发展华语的奇幻文学,让中国人不是只有《西游记》这一部作品。
建立网站的一年半来,朱学恒没有工作,网站工作人员的工资是用《指环王》的版税支付的,还没有企业提供赞助。不过朱学恒并不担心,“钱用光了,再去挣呗!无非就是网站更新会慢一些”。■ 文学教主奇幻台湾魔戒翻译文学语言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