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股的价值

作者:邢海洋

(文 / 邢海洋)

​G股的价值0( 一项历史上最大的利空之所以能转化为一个人人向往的利好,主要是股改引入了相对民主的谈判机制 )

先是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报告对我国二十年来的医疗改革给出结论:总体上不成功。随后顾雏军被捕,一场旷日持久的“郎顾之争”以顾雏军和支持他的经济学家的失败而定论。这几乎是经济新闻中少有的相当负面的一周,政府承认了自己在改革上的不成功,证监会则以司法调查的方式把曾经的央视十大年度经济人物送进了拘役所。如果再算上分量小一些的负面报道,更是批评多多。

中央党校教授就批评没有一个政府部门不收费,全国各级政府统计内的预算外收费高达5000亿元,统计外的预算外收入至少3000亿元,两项相加即超过8000亿元,而这些绝大部分来源于乱收费和乱罚款。再加上税收和社保方面的各种征收,国民经济的综合税费负担已经高达33%。

如此多的批评,市场却节节攀升,为什么?这点是耐人寻味的,古人说,知耻而后勇,敢于直面批评才是改正的开始。发展研究中心的报告,几乎是官方对医改最正面、最不客气的评价,而且语气之硬,也是过往温和的调研报告所罕见的。这足见政府已经充分认识到了医改里的问题。政府部门的话可不是能轻易说出口的,一诺千金,现在说出口了,让人看到了改变现有痼疾的希望。如果批评来自外围来自民间,绝不会有这么大的反响。

证券市场上虽然没有负面报道,但显然,这是“问题”最早被揭示出来,并力行解决的一个部门。近日国务院召集部分省市相关负责人召开股改会议,要求各地方政府大力支持当地上市公司进行股改,表示本届政府任期内务必解决完毕。股改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你可以说,这样的股改仍带有明显的计划经济色彩,但显然,明确的期限和思路比以往一味拖沓,回避矛盾有着本质的不同。结果,浙江龙盛、东方明珠等5只G股,即已实施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方案的上市公司股票复牌后,纷纷上演了填权行情,行情异常火爆,给众多市场投资者以极大的信心和鼓舞。一周内,上证指数上涨了近50点。周五市场更大涨了近30点,为行情的继续发展提供了人气。

未来一两周将是第二批股改试点公司的集中复牌期,尤其长江电力和宝钢股份将先后复牌,届时G板个股数量将扩充至35只左右。大盘在G股集中复牌的前夕表现出强势,足以说明投资者感受到了政府对股改的态度。管理层已经在多种场合多次提出,对于那些已经完成股改的上市公司将优先考虑安排再融资,并将积极在试点公司之中推进股权激励计划。所有的股票一视同仁后,再融资将触及方方面面的利益,董事会的决定不可能再一味“圈钱”,融资只可能是对大多数股东都有利的行为,这对G股当然是利好。另一方面,G股上市公司将优先推进股权激励计划,这又从另一个方向上保证了经营者的积极性,从而唤醒管理层的企业家意识,完善公司治理结构,提升和改善上市公司业绩。

一项历史上最大的利空之所以能转化为一个人人向往的利好,一是股改有着充分的政策支持,另一个恐怕就是股改引入了相对民主的谈判机制,使股改能兼顾各方面利益。现在提出股改的上市公司,为了保证投票通过,已经愿意支付较高的对价,这有助于提升未来G股的投资价值。第二批试点方案讨论过程中,就已经有不少上市公司修改最初方案,提高对价。管理层提出200至300家大型企业要在一年左右的时间内完成股改,如此的速度,企业必将以优惠的对价,赢得政府和投资者认可,这也将使多数G股的估值水平更符合成熟市场的要求。通观表决结果,绝大多数G股流通股东通过率超过80%,全体股东通过率高达99%的上市公司比比皆是,其中不乏长江电力这样的巨型国企,可见G股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受到各方面欢迎的股票。

正因为投资者有了充分的表决权,证券市场完成了一次历史性的转变,不知把这一经验放在医改等别的地方,是否能起到明显的效果。记得在清华同方股权分置方案的表决现场,一名老股民慷慨陈词,痛陈自己50万元变成十几万的经历。一股东与董事长激烈争论,希望公司给出更好的补偿方案。更有资深评论家提前买好100股股票,就为了去投反对票。在现场,独立董事没出现,有股民质疑,如此大会也不出席,又不说明,还拿每年8万元津贴。一位股评家直接打断董事长的讲话,说他占时太多。另有股民则散发资料,宣传自己的解决股权分置的方案。看似乱哄哄,却真正使每个股东有了发言的权利。事实证明,正是那次残酷的表决现实,使大股东不敢再蔑视小股东的存在。

到目前为止,股权分置改革的试点应该说已经基本完成,而市场也进一步证明,市场上升与下跌的实质并不在于有没有资金支撑,而在于股东的权利是如何表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