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事收购不起的达能

作者:三联生活周刊

(文 / 嘎湄)

​百事收购不起的达能0( 在法国人眼中,“达能”就是完完全全的土生土长的法国企业 )

对许多法国人来说,百事收购达能的意义就如同“把埃菲尔铁塔连根拔起,移植到美国的迪斯尼乐园中”去。7月中旬以来,法国国内一直积极应对收购传闻。更准确地说,法国人都争先恐后地表示,不愿意让美国的资本家买走法国商业的图腾——达能集团。

在食品业不断整合洗牌的过程中,达能一直在寻找战略合作伙伴,这并不是什么秘密。与此相关的市场传闻也一直不断,但从来没有见法国政府如此急不可耐地表态。当消息最初从《挑战》杂志传出来后,法国国务部长兼内政部长萨尔科奇就形象地说:“一辆列车就要翻车了,政府如果坐视不管,等到翻车之后只能去收拾破铁皮。”

百事和达能都没有及时辟谣,达能的股票也就随着政客们的反对一直向上狂飙。特别是7月19日一天,约有1190万股易手,是普通交易日的10倍以上,随后又创下了历史最高点96.25欧元。于是,法国国会经济事务委员会的主席、法国劳工部长、法国总理,甚至连总统希拉克也都出来,呼吁保卫法国品牌。市场和媒体一片恐慌:达能告急,法兰西民族品牌告急!

早些时候,百事公司曾以每股66〜72美元的价格,收购过达能集团800万股股票。截至目前,百事集团持有达能的股份也不过是3%左右。法国人为何对“达能”如此关注?一家法国媒体提到,很多法国机构反对伊拉克战争,却无能为力;支持欧盟宪法,却被法国选民投了反对票;急盼扩大影响力,却又失去了2012年的奥运举办权;这一情形下,“百事收购达能”的传闻被承载了过多的非商业因素,对百事集团的偏见既来自法国反全球化的一贯传统,也夹杂着强烈的民族情绪的泛化。

不过,追溯达能集团的历史,却不单单和法国相关。1919年,在希腊长大的橄榄油商人Isaac Carasso在西班牙首先使用了“批量生产酸奶”的技术。而后,Carasso带领儿子丹尼尔移居法国,并用儿子的名字将他的公司命名为“Danone”。父亲死后,丹尼尔从纳粹占领下的法国逃到了美国,并创立了“Dannon”品牌,直到现在,它依然是达能在美国的酸奶牌子。1951年,丹尼尔回到法国,重新开始他的生意,并让达能和BSN公司在1973年合并。到了今天,达能依然保持较高的成长率。2005年前半年,公司的纯收入同比增长7.5%,达到5.03亿欧元。在法国人眼中,“达能”就是完完全全的土生土长的法国企业。

设想一下,如果有人想买走英国食品的标志公司——Associated British Foods,英国人会说什么?一家英国媒体给出了答案:“好啊,谁在乎?我们卖个好价钱就行。”这和法国政府的信仰自然不同。法国政府的恐惧在于,如果他们对这件事的无所作为,将导致美国的沃尔玛也扑向家乐福,而政府最想要的却是创造可以和外国大公司比拼的本土商业旗舰。2004年,诺华公司一直有意愿买下安万特,最后却输给了赛诺菲,主要原因就是法国政府希望安万特和赛诺菲合并,制造一个属于法国国内的制药巨头,因此,从一开始就对诺华的竞购吹风干预,影响大股东的决策。

法国人不喜欢美国或英国公司跑到巴黎买走法国公司,并不妨碍法国公司向外扩张的步伐。比照法国政府对外国投资者的态度,英国人似乎最有理由表示出愤愤不平。说起来,法国建材、能源等行业的旗舰公司最热衷的事情就是跑到海外收购了。在英国,法国电力公司从美国公司手中买下伦敦电力公司,伦敦电力公司经过三年经营,又买下了英国300万千瓦的发电厂,掌握了伦敦市区300万客户,并取得伦敦以外100万客户的供电权。建材行业的大腕Lafarge也收购过英国的重头公司。更别说,保乐利加眼下正在完成和英国酒厂Allied Domecq相关的价值约76亿英镑的收购。

在达能一事上,百事终于还是按捺不住,出来表态说对收购达能没有兴趣。其实,达能60%的销售是在欧洲,主要集中在法国、意大利和西班牙。达能在世界上120多个国家运转,根据最新的报告,在诸如巴西、中国和俄罗斯的新兴市场,达能表现良好。百事公司却正相反。尽管它也在世界上大约200个国家里有生意,但大部分的收入来自美国、墨西哥和英国。在正在崛起的欠发达的市场中,达能的势力明显要强于百事。一种互补的战略联盟,就这样在传闻和抵制中结束了。达能的管理层特别希望公司保持独立,但下一步会怎样?

在资本说话的商业社会中,法国人强烈的民族情绪让很多人感到不舒服。但是,一个股权分散、公开市场上有大量股票的公司,依然存在被收购的危险。对达能来说,防卫最好的办法或许只能是加入到并购的狂欢中,主动出击其他对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