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自美国FDA的 政治宣传
作者:袁越(文 / 袁越)
因为科技记者们不遗余力的宣传,FDA这三个字母几乎可以不用翻译了,大家都知道这是“食品药品管理局”的简称,这个美国政府机构的权威性已经到了不容置疑的程度。这不,今年7月27日出版的《北京科技报》上登了篇文章,题目就叫《来自美国FDA的警报——药物流产有致命危险》。该文说的就是在我国广为使用的流产药米非司酮,又叫RU486。美国FDA刚刚于今年7月19日发布了一个关于米非司酮的警告,一星期后国内就看到了中文版,速度真是快。作为一个每年销售1700多万人份米非司酮的流产大国,这篇文章的题目肯定会让很多中国妇女心惊肉跳。
这份警告声称,自2000年以来,全美国至少有5人使用该药后死亡,其中有4例都是服药后发生血液感染,或者叫脓毒血症。而根据生产该药的“丹科实验室”公司提供的数据,美国已有20万妇女使用过该药,也就是说,死亡率是0.0025%。这么小的死亡率,竟然让FDA专门发文警告公众,看来美国真是一个看重生命的国家。
真是这样吗?请再仔细看下去。脓毒血症是怎么回事?感谢互联网,我很快就知道这个词的英文叫Sepsis,指的就是血液细菌感染引发的重度炎症。根据一份调查,在所有因病住院的患者当中,脓毒血症的发病率是2%,如果只统计进入危重病房的病人,那么这个数字就会上升至25%。事实上,脓毒血症是危重病人的主要死因,列美国十大死因的第10名。由此可见,这并不是一个新病,所有血液细菌感染都可能引发脓毒血症,国产米非司酮的使用说明书上没有专门提到脓毒血症是有道理的。
如果说药物流产可以引发脓毒血症,那么手术流产可能性肯定更大。既然都要流血,一个不借助异物,一个需要手术,你说哪种方式更容易发生细菌感染?如果说0.0025%的死亡率需要引起警惕,那么手术流产的死亡率是多少?因为得不到米非司酮而乱服药造成死亡的几率又是多少?被FDA的这项声明吓跑的孕妇会怎样做?这些重要问题FDA都没有解答。
这份声明让我想起了另一个案例。今年6月29日,已被使用了很多年的避孕套在美国再一次引发了争议。一位名叫汤姆·科本的共和党参议员提出动议,要求FDA修改避孕套包装上的措辞,把原来的“避孕套可以大幅度降低性传染病”改成“没有证据表明避孕套可以防止性传染病”。据科本说,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的研究不准确,因为没有对照组。想想看,如果严格地使用对照组,就必须让患有性病的受试者不带避孕套性交,这可能吗?尽管NIH证明橡胶做成的避孕套可以防止最微小的性病病毒穿越过去,但还是被认为数据不足。看来神仙也没辙了。其实很多学者都表示,科本这一提案的主要目的就是劝阻美国人一生只和一个人性交。
其实,FDA的那个关于米非司酮的声明也是这个道理,其目的不是警告公众小心感染,而是吓唬大家不要堕胎。众所周知,美国是西方发达国家中宗教情结最重的国家,尤其是基督教的势力相当大。这些人反对堕胎,反对计划生育,反对滥交,反对毒品⋯⋯自从布什当上美国总统以来,这一势头越来越明显。告诉大家一个八卦:布什曾经在3年前提名戴维·黑格担任FDA生殖药物委员会的主席,此人是坚定的基督徒,曾经在当医生的时候拒绝为未婚妇女提供避孕药。所幸这项提议遭到很多自由派人士反对,黑格最终没能当上主席,但仍然是该委员会的一名常委。今年7月18日,也就是FDA公布那份米非司酮声明的前一天,美国参议院刚刚批准了布什提名的莱斯特·克劳福德担任FDA局长,这意味着克劳福德在担任执行局长一年之后终于“转正”了。这位克劳福德也是坚定的反堕胎人士,曾经阻止过一种“事后避孕药”在美国的上市。难怪自由派参议员希拉里·克林顿曾经极力阻止克劳福德担任这一职务。
在这样一群人的把持下,FDA能公正吗?其实,在一个民主国家里,一个人持有何种观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不要假借科学的名义宣传自己的信仰。所以,凡是美国FDA通过的任何关于生殖问题的声明我都不会去关心,因为那不是科学,而是政治宣传。■ 政治宣传FDA来自美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