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延巳词

作者:朱伟

(文 / 朱 伟)

林鹤说她最喜好西府海棠,是因为春天西府海棠开花时候,那种像是被水洇过的有点颓唐的红有一种“晚唐景象”。这“晚唐景象”,就意境而言,我以为,更接近南唐二主与冯延巳词中的那种味道。冯延巳有一首《采桑子》,开头是:“小堂深静无人到,满院春风。惆怅墙东。一树樱桃带雨红。”那红不再灿烂,在雨中洇出些静谧着马上就要凋零的浅粉,那是一个苟延残喘王朝颓败着的写照,这红是无力娇困着满面啼痕地招人怜惜。

我以为,从温庭筠到韦庄再到冯延巳,是从“杏花含露团香雪”、“万枝香袅红丝拂”到“绿树藏莺莺正啼”、“柳裘斜袅间花钿”,再到“中庭雨过春将尽”、“桃李无言花自红”。色调从浓艳到清雅再到幽邃,正好是唐的结束与结束后的余音缭绕。从韦庄词到冯延巳词,正好形成一个拐角。冯延巳35岁时李后主出生,冯词虽然在气度上远不及后主,但他的重要性却不仅影响了中主与后主,而且使南唐词风超越花间词,进而成为宋词后来发展的基础。

冯延巳的“巳”,其实在马令与陆游的《南唐书》中,都是“嗣”。到明人焦的笔记《焦氏笔乘》,有一条考这“嗣”字,因为他字正中,正中是午时,焦认为应该是辰巳时辰的“巳”。就时辰而言,“巳”其实是指上午9〜11点。但在古字书《玉篇》中,“嗣”“巳”两字是同义。

冯延巳词最有名气的是一共写了14首的《鹊登枝》。这14首中,我最喜欢“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此词好在开头三个“深”的叠字,以杨柳烟多、帘幕重叠衬托后面的“楼高不见章台路”。等下半阕风雨出来,你才意识到上半阕的烟岚其实都是色调凝重的雨景。春暮时节,春去矣,“门掩黄昏”四个字,伤春的缠绵是越咀嚼越有味道。最后结尾,花有泪,泪问花,花不语竟自飘飞,溅花之泪那般轻盈地跃在沉郁的背景上,整个烟絮花粉包裹的思深意苦表现得曲折委婉。

冯延巳写得好的句子往往是风。有关他的段子,最有名的是,李说他的词《谒金门》:“‘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干卿何事?”他谄媚道,“不如陛下‘小楼吹彻玉笙寒’”。这“风乍起”又是闺情绵绵的铺垫——一位闺秀以红杏花蕊引鸳鸯嬉戏,走到斗鸭栏边搔头斜坠,抬头喜鹊报喜,“终日望君君不至”又成背景。《鹊登枝》中写得好的风的句子是:“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鹊登枝》中还有一个写风的句子是“秋入蛮焦风半裂”,“蛮焦”就是芭蕉,这个“半裂”强化了风声呜咽的效果,使后面的“狼藉池塘,雨打疏荷折”更加哀怨。

冯延巳词的好处是意境往往幽深,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他“堂庑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堂”是正厅,“庑”是厢房,我以为这格局指的是他词中惆怅、伤感的纵深,而非表现情感的幅度。在他留下的112首词(按中华书局所编《全唐五代词》)里,大部分写得好的都是伤春,因伤春而叹韶光烦恼,“前事无寻处”,所谓“一点春心无限恨,罗衣印满啼妆粉”。与伤春对照,写秋天则多是晚上——“月明如练天如水”、“西风半夜帘栊冷”,“窗月徘徊”、“叶落闲阶”,不是“一夜西窗梦不成”就是“惊残好梦无处寻”。他的词清朗不粘滞,但最后结尾不是“红绡掩泪”就是“啼痕满面”,稍有气度,也不过是“弹泪舞东风”。虽有进深,堂庑还是显得紧迫。冯词的精致是几乎每一首都耐琢磨。比如“云深更静,堂上孤灯阶下月。早梅香,残雪白。夜沉沉”。简洁极了。“梦觉巫山春色。醉眼花飞狼藉。起舞不辞无气力。爱君吹玉笛。”浓缩了太多信息。而“瘦叶和风,惆怅芳时换。旧恨年年秋不管。朦胧如梦空断肠”。以“瘦叶”写秋色,加上“旧恨年年秋不管”,将平庸句子挑成了清隽。

冯延巳20多岁开始陪伴李,为掌书记,后来李即位,公元946年,他44岁当上宰相。这一年,他参与主战,鼓动李定中原复旧都,陈觉擅自用兵打福建,第二年兵败,他就遭江文蔚弹劾,之后再复职再罢官。尽管与李有那样近的关系,在官场上还是感觉不得志。他的风雅,史书上有个细节,说他去见李父亲时“一袭白衣”。他心高气傲,才华横溢,辩说纵横,口若悬河。陆游的《南唐书》中记载他还没当上丞相时常讥讽司马孙晟,孙晟曾回应说,论文采,我可能十生都不如你;论诙谐歌酒,我可能百生不如你;论谄媚险诈,我千万生累积都不如你。但愿你能以道义辅助君主,不可误国朝大计,使他“愧不能对”。南唐官场当时两派对立,他与宋齐丘、陈觉等为一党,孙晟、韩熙载、常梦锡、江文蔚等为一党。也不知怎么,宋人撰写的史书、笔记,都站在孙晟这一派立场上,宋齐丘、陈觉和他等就成了“五鬼”、“奸党”。当时常梦锡给他的结论是,“奸佞小人”,《资治通鉴》中记常梦锡曾对李说,冯延巳等浮诞不可信,“奸言似忠,陛下不悟,国必亡矣”。《资治通鉴》中还记载,李即位后,他勾结同党“欲隔绝中外以擅权”,对他的评介是“延巳工文辞,而狡佞喜大言,多树朋党”。江文蔚贬他用词也是“阴狡用权,利用群小”。因这样记载,他的很多好词都被收进了欧阳修等人的集子,后人认为,这般人品怎么能写出这等高雅之词?我读他词,想他的官场,倒是得出他可能拙于官场,将寄托尽情倾掷于词中的解释。这样理解,官场上的他无论如何不过是个躯壳而已,其精神全集聚在词中。他是个悲剧人物,他的词才有悲剧的感染力。

冯延巳死于宋太祖建隆元年(公元960),活了57岁。宋人马令的《南唐书》说他晚年一直患脑痛,累日不减。当时的太医为治他脑疾,问他厨人,相公平时爱吃什么?回答是山鸡与鹧鸪。因为山鸡与鹧鸪吃乌豆与半夏,太医于是以甘豆汤为他解毒。夏承焘先生的年谱据此考,说他“非必以此疾卒”。■ 冯延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