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值了的生活

作者:邢海洋

(文 / 邢海洋)

​升值了的生活0( 尽管韩国人均GDP达到了13000美元,但所谓富裕的生活不过尔尔 )

在韩国的访问中,参加了一次民宿活动,接待我们的一方是个普通教师家庭,男的在高中教历史,女人持家,孩子刚上了大学,正服兵役。一家三口,靠男人的薪水生活。听起来,薪水的确是很高的,男人工作了25年,薪水逐年上调,月薪已涨到500万韩元,相当于5000美元。按理说,这样的收入,在西方也算得上中产了,但在首尔,他们一家的房子只是普通的,百平方米左右的三室一厅,开的车是一辆老旧的van。几公里外,世界杯的主场已经改造成巨大的超市,西瓜8美元一个,樱桃1300韩元,相当于11元人民币100克。他家所在的地方离市中心有30多分钟的车程,房价相当于20多万美元的样子。

首尔的房价很贵,汉城奥运会所在的江南地区动辄每平方米4万元人民币。为稳定房价,政府规定每个家庭只允许拥有一套住房。甚至在乡村,小镇居民们也住在二三十层高的高楼里,一个村子有那么五六栋高楼,其余的地方都是庄家与森林。在东亚,在人口密集的经济发达地区,这似乎是居住的惟一模式。尽管韩国人均GDP达到了13000美元,2008年的目标是2万美元,但所谓富裕的生活不过尔尔。在这里,一碗面条的价格上百元人民币,一次烧烤,每个人的费用相当于我们这儿的一桌人的价格,首尔的人均月收入约是三四千美元,白领的收入六七千美元,但孩子的教育费就除去了1/4,再除去住房,所剩无几。我们参观了海军陆战队,午饭的时候在军队的食堂里吃饭,一勺泡菜,一勺炒泡菜,一碗牛肉汤,外加几片干海菜。

想起来真是无奈,无论这个社会聚集了多少财富,人均收入达到了多少美元,生活也不过如此,永远是挣多少花多少。不动的财产,不动产,永远不可能增长,到头来,无论这个社会财富怎样变化,永远是全国人口平分全国国土面积,全国人平分一片天空。西方人在不动产上的“富裕”,西方人独立住宅的奢侈生活,其实是和人均GDP无关的概念,完全是他们祖先移民新大陆,释放欧洲人口压力所赐。

但动产方面,GDP和币值却带给国民们完全不同的感受。在首尔,买不起房子却频繁换汽车的大有人在。我们民宿的家庭,只是一个普通的工薪家庭,在韩国国内,娱乐似乎有限。但国际化的经历,却令人艳羡,身为主妇的女主人说一口流利的英语,来过4次中国,到美洲和欧洲旅行不下20次。男主人退休后,一家人甚至打算到海外生活。这些,靠的是韩币与外币的比值和他们颇高的人均GDP。有了大笔的美元,他们有了和全世界交换商品的基础,能轻易享受到海外的货物和服务。

同样是服务,同样请人提一把行李,理个寸头,在美国需要10美元,在我们国家却是10元人民币。难道这里面的内容有什么不同?似乎不是,10美元在美国理发,不包含洗头,几乎是最简单最简易的服务,我们这里10元人民币的理发,却可能耗费理发师相当长时间的劳动。其实,我们获得的服务和我们在不动产上的花费是一个道理,都是内部交换的结果,这个时候,大家都挣1万美元,得到的服务也就是1万美元这个数量级的,因为服务的实质,不过是国民间交换劳动。服务也多是发生在原地的,因此和币值没多少关系。真正和币值有关的是可以在国家间贸易的货物,那些富有的国家,首先是因为拥有可交换的、昂贵的货物才富有的。

访问中参观了浦项钢铁,世界第二大的钢厂,年产3000万吨,相当于我国年消耗量的1/10。全钢厂员工1.9万,巨大的轧钢车间里只看到一个工人在操作。有了这样的劳动生产率,币值就可以提升了,以美元计价的GDP就尽可进入发达国家的行列了。尽管这个国家有相当多的妇女不在外面工作,不直接创造财富;尽管男青年都要服两年的义务兵役,这个国家的GDP仍飞速地追赶着工业化国家。颇高的币值,似乎多是国际交换的成果。

若以韩国的一些直观感受,人民币升值就是必然的。生产部门劳动生产率提升,出口由劳动力密集型向资本和技术密集型转移,凡此种种,都预示着我们的人民币将变得更加值钱。在我们逐渐富裕的过程中,每年8%〜9%的增长是真实财富,这个因素包含了不动产、服务业和可交换货物;另一个因素则只限于可交换货物,这个因素的增长速度远超过GDP的增长速度,它使我们的“纸面”财富以更快的速度增长着。

人民币升值2%,我们的纸面财富增加了,如果出国,纸面的增加马上会转化为真实的感觉。只可惜,在经济的某些部门,经济规律并不能左右价格,明明人民币值钱了,汽油价格该下降,我们却又一次面临大提价,让人一头雾水,产生了人民币贬值的错觉。■

上一篇: ​制服诱惑
下一篇: ​长寿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