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寿新思路

作者:袁越

(文 / 袁越)

人人都想长寿,可人们愿意为此付出多少代价呢?答案是:很小。早有证据说垃圾食品会让人早死,抽烟会缩短人的寿命,可还是有很多人乐此不疲。其实这也不能全怪他们,因为大多数长寿偏方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还有很多自相矛盾的长寿建议天天在报纸上出现,弄得人们不知道听谁的好。人们是想长寿,但不是依靠顿顿吃蔬菜或者每天跑3000米来实现。人们需要的是一种长寿药,吃下去立刻可以多活100年。可问题是,到目前为止科学家发现的衰老机理有很多种,哪一种才是关键呢?搞不清机理,长寿药是无法研制出来的。

今年5月份,瑞典卡罗琳斯卡大学的拉尔森教授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为那些渴望长寿的懒人指出了一条康庄大道。拉尔森教授的想法很简单:长寿的秘诀一定存在于DNA中,因为DNA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异,并生产出失效了的蛋白质。以前人们一直把注意力放在核DNA上,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人类基因组的所在地。但这些DNA平时都紧密地缠绕在组蛋白上,直到需要的时候才解开,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染色体。染色体躲在细胞核内,外面被一层核膜保护着,以便和有害的化学物质分开。DNA复制的时候会有多种蛋白质随时监视着整个过程,这些蛋白质就好比监工,一旦发现复制错误就立刻进行修正。当然还是有少数漏网之鱼,不过这些极少量的基因变异正是生物进化所必需的,少不得。

除了细胞核里的染色体DNA以外,人类细胞之中只有一处地方还有DNA分子,那就是线粒体。这是一种游离在细胞液中的圆筒状器官,它们就像是小型发电机,专门负责把人吃进去的养料变成所有器官都能立刻使用的能量,也就是ATP分子。线粒体很像细菌,其内含的DNA分子都是环形的,一共有16569个碱基对,编码37个和能量转换有关的基因。这些DNA都裸露在细胞液里,没有组蛋白的保护。负责监控DNA复制的蛋白质“监工”也只有一个,因此线粒体中的基因变异的速度至少是细胞核DNA的10倍以上。

很早就有人把线粒体DNA的变异和衰老联系在一起,但他们弄不清谁是因,谁是果。拉尔森教授想出了一个办法,把一种效率极低的“监工”蛋白质通过转基因的方法移植到老鼠体内,结果这种老鼠体内的线粒体迅速积累了大量变异,并很快出现了衰老的迹象,其速率是普通老鼠的3倍以上。科学界普遍认为这是衰老机理研究历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项实验,它第一次证明线粒体DNA的变异是衰老的重要原因之一。拉尔森教授下一步打算把效率高的“监工”蛋白质移植到老鼠体内,看看老鼠是否因此而长寿,只有这样才能最终证明线粒体理论的正确性。但是这样做的难度要大很多。

为什么线粒体DNA的变异会导致衰老呢?拉尔森教授解释说,线粒体DNA的变异会导致能量供应不足,影响其他器官的功能,但更主要的原因还得说是自由基。很早以前人们就知道,人体内的自由基是导致很多器官遭到破坏的罪魁祸首。线粒体则是自由基的主要来源。DNA发生变异后,线粒体的效率逐渐降低,越来越多的养料无法变成ATP,便以自由基的形式释放出来了。苏格兰科学家斯皮克曼博士进行的一项实验间接地证明了这一假说。斯皮克曼发现,线粒体功能活跃的老鼠寿命比普通老鼠要长很多,这种老鼠新陈代谢水平高,线粒体工作效率也高,产生的自由基比普通老鼠少很多。

以前曾经有一个很著名的实验证明,始终处于饥饿状态的老鼠比较长寿。斯皮克曼认为这两个实验并不矛盾,线粒体的工作效率,而不是总产量,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饥饿老鼠的线粒体和高效线粒体一样,会产生出比较少的自由基,因此这样的老鼠才会比较长寿。

那些妄想依靠饥饿来达到长寿目的的人可以停止节食了,因为我现在就可以证明:效率才是长寿的关键。那些工作效率高的人所干的事情比懒人要多很多,他的实际寿命自然也就长很多。■ 长寿新思路

上一篇: ​升值了的生活
下一篇: ​酸无止境